1.2地球的公转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2018年10月15日12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 “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三十九、四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据此完成下列题。
1.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变慢 B.变快 C.接近最快 D.接近最慢
2.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下表示意六盘水市(26331.1045)2022年某一的目出日时间(北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m月n日 07:07:56 19:10:08
m月n+1日 07:06:51 19:10:38
m月n+2日 07:05:46 19:11:08
m月n+3日 07:04:41 19:11:38
m月n+4日 07:03:36 19:12:07
m月n+5日 07:02:31 19:12:37
m月n+6日 07:01:26 19:13:06
3.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图示节气中该周最接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4.这一周内( )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C.六盘水正午日影增长 D.日落偏南方位角度增大
家住霍林郭勒市(119°E,45°N)的小明,站在书房2.6米高的落地窗前,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下图示意书房平面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日期中,正午太阳照进书房面积最小的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秋分日天气晴朗,小明在书房于北京时间( )
A.6:00看到当日第一缕阳光 B.10:00看到阳光照到书柜上
C.12:00估算阳光进深2.6米 D.18:00沐浴着阳光走进书房
2018年10月29日8时4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图1)。图2为“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及发射平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世界各国大多采取向东发射火箭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主要考虑到( )
A.地球自转方向 B.地转偏向力 C.盛行风向 D.海陆位置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北半球 东半球 B.北半球 西半球 C.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
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A0线以东为西半球,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国际标准时接近( )
A.7时20分 B.19时20分 C.16时40分 D.4时40分
10.半年后,我国下列古诗中描述现象可能会发生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千树万树梨花开 C.二月春风似剪刀 D.接天莲叶无穷碧
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米,则图中甲地与乙地最小高差约为( )
A.210米 B.245米 C.280米 D.315米
12.暑假期间一登山旅行者在下午5点到达甲地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
A.可看到湖畔丁地游客戏水 B.太阳从湖泊的西南边落下
C.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D.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十一”过后,我国北方某校开始使用冬季作息时间,下午上学时间由14:40改为14:10,放学时间也提前到了17:30。而此时我国西北某城市的中学仍保持下午15:50上学,19:10放学的作息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北方某校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
A.气温高低 B.太阳高度 C.起床时间 D.昼夜长短
14.材料中所涉及我国西北某城市的作息时间没有改动,这个城市可能是( )
A.乌鲁木齐 B.哈尔滨 C.上海 D.成都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以下小题。
15.2021 年元旦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16.从劳动节到9月下学期开学,这一段时期( )
A.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B.天水的白天越来越长
C.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减慢后加快 D.天水的日影越来越短
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各题。
17.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00 分 D.3 时 30 分
18.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 B.海口 C.岳阳 D.长春
阿联酋迪拜(25°N,55°E)政府发布了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智能追踪太阳,使得叶片总能与光线保持垂直,命名为“智能太阳花”,如下图所示。我国引进“智能太阳花”,并率先在新疆乌鲁木齐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并网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智能太阳花”通过自动开合实现自动清洁,以保证发电效率。新疆和迪拜都需要这种带自动清洁太阳能光伏板,这是因为两地( )
A.早晨露水较多 B.积雪天数较多 C.大气污染较重 D.风沙天气较多
20.冬至日,相比迪拜,乌鲁木齐的“智能太阳花”( )
A.水平转动角度更小 B.叶片展开时间更长 C.仰角变化幅度更大 D.得到太阳光照更强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下列下列三题。
2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A.(20°N,60°W) B.(20°N,120°E)
C.(20°S,60°W) D.(20°S,120°E)
2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 B.12时 C.18时 D.0时
23.这一天( )
A.青岛日出东北方 B.济南白昼正渐长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正渐小 D.钓鱼岛(26°N)正午日影朝南
北京时间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于13时17分25秒器箭分离,准确进入预定地火转移轨道。8月2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轨道修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时( )
A.西安昼短夜长 B.北京日影朝向西北
C.全球处于23日的范围大于1/2 D.乌鲁木齐旭日东升
25.“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首次轨道修正期间( )
A.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B.文昌昼长越来越长
C.海南岛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D.咸阳夜长越来越短
下图为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图,此时东二区区时为19时。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该地的纬度是
A.35°N B.35°N C.45°S D.45°N
27.该地的经度是
A.75°W B.65°W C.55°E D.45°E
2015年3月21日是春分节气,这一天又恰巧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春分日时,北京市(4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40° B.50° C.60° D.70°
29.对7月13日地球公转位置和地球公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离远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D.离近日点较近,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11月28日,陈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面小题。
30.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北京的日出时间大约是5点多钟 B.再过25天左右就到冬至日了
C.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D.北京寒冷是因为昼长太短了
31.李老师到达悉尼后,给张老师发微信说,刚才飞机快要着陆时非常颠簸,吓惨了。颠簸的原因可能是( )
A.大雾天气,机长操作失误 B.飞机没有收到降落信号指挥
C.正午时分,阳光照射太强 D.气流垂直对流运动非常剧烈
二、综合题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运动轨迹。
(1)分别指出A、B、C、D四点表示的节气。____、____、____、____。
(2)说明C节气至D节气(日期包括C节气与D节气)期间,德州昼夜长短的变化。
33.甲图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轨迹图,乙图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丙图为太阳光照图,丁图示意我国不同纬度的四个城市分布。读四幅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丙图所示节气对应乙图中的___________位置,直射点对应甲图中的________点。
(2)乙图中地球处于②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
(3)丙图所示日期,丁图中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丙图中,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M点的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解析】1.结合题意可知,2018年10月15日12时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地球公转逐渐接近近日点,因此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结合题意可知,2018年10月15日12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每年的7月初,为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每年的1月初,为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
3.A 4.B
【解析】3.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周昼长大于12小时,且昼长接近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该周昼长在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项北移,应在春分日附近。由图可知甲为春分,乙为夏至,丙为秋分,丁为冬至。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4.由上题可知该周,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故A错;直射点移向夏至日,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故B正确;太阳直射点移向 六盘水,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日影变短,故C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落于西北,故D错。故答案选B正确。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的方位也越偏南
5.B 6.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阳光斜射入室内的面积应越小,北半球的地点,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因此正午太阳照进书房面积最小,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6.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当北京时间(120 E的地方时)为6:00时,小明所在地的地方时(119 E)为是5时56分,太阳还没有日出,A错误:10:00时为上午,太阳在东南方向,应照在西墙上,照不到东墙上的书柜上,B错误;小明所在为45,秋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落地窗高为2.6米,则估算阳光进深大约为2.6米,C正确:北京时间18:00时,小时所在地方时也已经是17:56分了,非常接近日落了,秋分日时日落在正西方向,小明书房的西面没有窗户,不可能沐浴着阳光走进书房,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1、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均为从正东方向升起、从正西方向落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3大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南方向升起,从西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南。
7.A 8.D
【分析】7.世界各国大多数采取向东发射火箭的方式将卫星送入轨道,主要是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发射之前,卫星随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向东发射,卫星的自带的起始速度,就是地球自传的速度。发射开始的时候,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速度,省燃料,A正确,向东发射火箭的方式与地转偏向力、盛行风向及海陆位置无关,BCD错误。故选A。
8.卫星发射时为10月29日8时43分,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位于南半球;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位于北京时间以东,与120°E的时间相差3小时17分,经度差大约为49度多一点,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大致位于169°E以东,即在西半球。故选D。
【点睛】卫星发射的区位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的地方有利于发射;3、地势:平坦开阔;4、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5、交通:交通便利;6、军事:符合国防安全需要。发射卫星多选在低纬度自西向东发射:低纬度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同时地球又是自西向东自转,在低纬度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容易发射成功。
9.A 10.B
【分析】9.结合图可知,AO线以东为西半球,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因此AO线为160°E,A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因此地方时为18时,与国际标准时的经度相差160°,地方时相差10小时4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此时国际标准时=18时-10小时40分钟=7:20,A正确。故选A。
10.由自转的方向可知为北半球,此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该日为夏至日,半年之后为冬至日,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纷飞),B正确;霜叶一般为秋季出现,A错误;二月离冬至较远,C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出现在夏季,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对于光照图要抓住关键的信息为切入点,如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可判断为夏至或冬至,由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可知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为18时等。
11.B 12.C
【解析】11.图示等高距是50米,甲地海拔550-600米,图中急流段高差为40m,乙地海拔300-310米;两地高差是240-300米,所以图中甲与乙地最小高差接近240米,故选B。
12.甲丁之间有一个陡崖和一个凸形坡,不能通视,A错误;暑假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日落方位为西北方向,B错误;河谷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所以河流急流段流向为自东向西,漂流者向西漂去,C正确;最低处位于湖泊不是丙,D错误;故选C。
【点睛】等值线的规律:“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山脊处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分水岭;山谷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集水线。河流发源于山谷处,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13.D 14.A
【解析】13.10月1日以后,直射点在南半球,北京市昼短夜长,日出较晚,日落较早,为了利用光照条件,推迟上学,提前放学,压缩中午休息时间,因此北京某中学调整作息时间的主要依据是昼夜长短,D正确;气温高低、太阳高度、起床时间,与北京该中学调整作息时间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
14.材料信息表明,10月1日过后,此时我国某城市仍保持下午15:50上学,19:10放学的作息时间,平时上学时间和放学时间就比北京地区迟1个多小时,说明该城市地方时比北京地区晚1小时以上,由此推算,该城市位于北京以西15个经度以上;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且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符合条件,A正确;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均不符合条件,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对称性规律计算
①利用纬度的对称性计算北半球某度数纬线上各地的昼长=南半球同度数纬线上各地的夜长。
②利用时间的对称性计算相对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的昼长、夜长都是相等的;相对于春分日或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某地一个时间的昼长等于另一个时间的夜长。
15.D 16.C
【分析】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日期分别大致是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元旦为1月1日,位于冬至日后,春分日之前,读图可知,元旦应最接近图中D位置,D符合题意;A位于春分日后,B位于秋分日前,C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元旦时地球不可能位于这些位置,排除A、B、C。故选D。
16.从劳动节(5月1日)到9月下学期开学(9月初),位于春分到秋分期间,该期间经历了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因此地球公转位置先靠近远日点再远离,由于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C正确;地球自转速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A错误;从劳动节(5月1日)到9月下学期开学(9月初),位于春分到秋分期间,该期间经历了夏至日,即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后向南移,天水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天水昼渐长,夏至日最长,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天水昼渐短,B错误;该期间中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时最大,天水的日影最短,夏至日之前,天水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日影变短,夏至日之后,天水的正午太阳高度减小,日影变长,D错误。故选C。
【点睛】春分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
17.B 18.A
【解析】17.读图可知,若AB弧表示夜弧,AB间相距75°,可知该纬线上夜长为5小时,昼长为19小时,根据某地日出时间=12-昼长/2可知,所以D点日出时刻为2时30分,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地区昼长为19小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题中四地,大庆的纬度最高,昼最长,与图示地区情况最接近,所以大庆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点落在赤道(春秋二分)时,晨昏圈通过两极(与经圈重合),等分所有纬线。因此,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至北回归线,晨昏圈偏离两极,与南、北极圈相切。这时,昼弧与夜弧的分割最为悬殊。北半球(太阳直射的半球)各纬度昼最长而夜最短;南半球相反。北半球的昼长和南半球的夜长,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到北极圈内,纬线全线是昼弧,昼长达24小时,“夕阳”连着“朝辉”,终日太阳不落,称为极昼。
19.D 20.A
【解析】19.新疆位于内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沙漠广布;迪拜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也较为干燥,同样沙漠广布。两地均晴天多,但因为风沙活动多,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使用带自动清洁的太阳能光伏板,可以大大提升两地的太阳能发电效率, D选项正确。两地气候均较为干燥,降水少,水汽含量低,A、B选项错误。两地大气洁净度相对较高,大气污染并不严重,C选项错误。故选D。
20.迪拜位于25°N,新疆乌鲁木齐位于中纬度地区,其纬度要比迪拜纬度更高。冬至日,由于乌鲁木齐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短,太阳视运动范围更小,“智能太阳花”昼开夜合并智能追踪太阳,故其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小,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迪拜纬度更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更高,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更大,“智能太阳花”昼开夜合并智能追踪太阳,乌鲁木齐其“智能太阳花”仰角的变化幅度应较小,C选项错误。由于乌鲁木齐在冬至日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更低,白昼时间更短,得到的太阳光照相较于迪拜更少, D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智能光伏“太阳花”模拟了太阳花的向阳特性,可以自动跟踪太阳,根据太阳实时位置、阳光入射角度及不同季节日照时间,自动调节光伏板方向、角度及光板收放状态,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发电。
21.A 22.D 23.A
【分析】21.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到其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因此图中晨昏线为昏线,该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因此30°E为18:00,则60°W是12:00,太阳直射60°W;北半球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图中晨昏线与纬线夹角为70°,说明太阳直射20°N。故选A。
22.结合上题分析,此时30°E为18:00,则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为0时。故选D。
23.北半球夏季,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该日青岛日出东北方,A正确;该日太阳直射北纬20度,但从题中不能确定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所以济南白昼和广州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B、C错误;该日太阳直射20°N,钓鱼岛(26°N)正午日影朝北,D错误。故选A。
【点睛】理解光照图中的“点线关系”
(1)晨昏线与纬线相切于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晨昏线与赤道相互平分。
(2)只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晨昏线为南北走向,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晨线为西北—东南走向,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昏线为西北—东南走向。
(3)晨昏北点到北极点的纬度差=晨昏南点到南极点的纬度差=直射点到赤道的纬度差=直射点的纬度度数。
(4)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切点的纬度之和始终等于90°(互余)。
24.C 25.C
【分析】24.读材料可知,“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时,北京时间为7月23日12时41分,北京位于东八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位于70°W附近,因此全球处于23日的范围大于1/2,C正确。此时是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西安昼长夜短,A错。7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此时已过正午,太阳位于西南方,所以北京的日影朝向东北。B错。乌鲁木齐此时为地方时10时左右,已经是上午,D错。故选C。
25.“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首次轨道修正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南移,郑州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A错。太阳直射点南移,文昌昼长越来越短,B错。海南岛的昼长逐渐变短,日落时间逐渐提前,C对。咸阳夜长越来越长,D错。故选C。
【点睛】本小题组考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 这部分内容考试难度越来越低,但也是学生的易错点。
26.D 27.A
【解析】26.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而该地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天空,因此该地位于北半球,此时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可计算出故其纬度为45°N,故选D。
27.此时该地正值地方时12点,而东二区的区时(30°E的地方时)为19时,根据二者的时差可以求出两地的经度差为(19-12)×15°=105°,该地时间数值较小,说明较晚,根据东早西晚,可求出该地的经度为75°W,故选A。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 -|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28.B 29.C
【分析】28.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京市(40°N)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0°,则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50°,B正确,ACD错误。故B。
29.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7月13日临近7月初,因此此日离远日点较近,离近日点较远,因此BD错误;地球公转过程中,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因7月13日离远日点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正确,A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时,离太阳最近时(近日点)是1月初,离太阳最远时(远日点)是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平均大约每日向东进1°。位于近日点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时速度慢。
30.B 31.D
【解析】30.由材料信息可知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为北半球的11月份,此时北半球正值冬季,此时北京是昼短夜长的,日出时间是晚于6:00的,A错误;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太阳直射点是处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的,再过25天太阳直射点是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B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我国标准时间即东八区的北京时间,C错误;北京有点冷不仅仅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此时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比较小、冬季风的影响等也是重要的原因,D错误。故选B。
3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飞机快要着陆时进入了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的大气对流运动比较剧烈,飞机在飞行时遇到对流的气流会产生颠簸,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对流层的大气运动以对流为主,平流层的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32.(1)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C节气,昼夜等长;然后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D节气,昼最短(夜最长)。
【分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图示可知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2)C为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随后太阳直射南半球德州昼短夜长,且昼逐日变短,夜变长;D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德州昼最短夜最长。
33. ④ D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较慢 海口 哈尔滨 17:00 0°
【分析】本题以地球运动相关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方时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可推知丙图为南极俯视图,此刻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说明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甲图中的D点相对应;乙图中①为北半球春分、②为北半球夏至、③为北半球秋分,④为北半球冬至,丙图与乙图中的④位置相对应。
(2)乙图中地球处于②位置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6月22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靠近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公转速度较慢。
(3)丙图所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在我国4城市中海口纬度最低,白昼最长,哈尔滨纬度最高,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4)丙图中,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由0°经线推知该经线经度为45°E,据此计算出北京时间为12时+(120°E-45°E)×4分钟=17时;M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太阳高度为0°。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