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
A.②、丙 B.①、乙 C.③、沉积岩 D.④、甲
2.下列有关大理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变质作用而形成 B.按成因属于岩浆岩
C.因外力作用而形成 D.是由页岩变质形成
3.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岩石圈主要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
C.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 D.目前人类对岩石的利用主要是把它作为建筑材料
4.在福建漳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内,有一处整齐规则的多棱柱状岩石峭壁。该岩石色泽较深,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岩石中多气孔。这类岩石属于(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下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2019年12月9日,新西兰怀特岛火山突然喷发,这一现象对应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6.石灰岩经过程⑤形成大理岩的条件是( )
A.温度高,压力低 B.温度低,压力高
C.温度高,压力高 D.温度低,压力低
7.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 )
A.岩浆岩都是岩浆喷出地表而成 B.沉积岩是沉积物经风化侵蚀而成的岩石
C.变质岩是其他岩石形成的基础 D.岩石在地表以下深处可能熔化形成岩浆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古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形成独特的火成岩石林景观,该地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
A.有层理构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高原的锡安峡谷,是溯溪(沿着峡谷溪流逆流而上的探险活动)的热门地点。峡谷区冬季降水较多,两岸耸立着彩色山峰绝壁,峡谷上游维琴河一段没有步道,需涉水前行。下图示意锡安峡谷区位置及区内沿三条东西方向直线(AA'、BB'、CC')所作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9.若游客在AA'至CC'之间峡谷段徒步溯溪,推测其大致行进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B.先向西北,后向东北
C.先向东南,后向西南 D.先向西南,后向东南
10.锡安峡谷两岸崖壁色彩丰富,反映该地( )
A.沉积时期环境多变 B.沉积时期环境稳定
C.侵蚀时期环境多变 D.侵蚀时期环境稳定
11.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其主体由千百万年前高山的碎屑物质堆积而成。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雅丹地貌发育。伴随着气候转暖,湖体扩大,最终形成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从成因来看,与形成水上雅丹地貌的物质基础相同的是( )
A.石灰岩 B.安山岩 C.玄武岩 D.石英岩
12.嶂石岩地貌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嶂石岩地貌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构成,按岩石成因分类砂岩和页岩分别属于( )
A.沉积岩沉积岩 B.沉积岩变质岩 C.岩浆岩沉积岩 D.岩浆岩变质岩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
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 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岩 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表达正确的是( )
A.乙→丙→丁→甲 B.乙→甲→丙→丁
C.乙→丁→甲→丙 D.甲→乙→丙→丁
16.图示地区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17.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2千克月壤是玄武岩,与该岩石形成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流水堆积 D.岩浆冷凝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沉积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
A.①④ B.②⑤ C.③④ D.①②
19.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
A.③-⑤-①-④-③ B.①-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⑤
20.下列关于沉积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B.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C.沉积岩当中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D.沉积岩的岩层中一定会含有生物化石
21.下列不属于矿物的是( )
A.天然气 B.黄铜矿 C.石英 D.花岗岩
二、综合题
22.读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甲、乙、丙、丁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处,试分析其原因 。
(2)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则该环流属于 环流,且甲、乙之间近地面风向为
(3)若图中甲、乙分别为北半球的大陆和大洋,则此季节上海的气候特征为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 作用。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察工具准备:该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代,判断的依据是____。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环境,气候特点为____。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环境向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面,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②为变质作用,③为沉积作用,④为重熔再生。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①、乙,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理岩由石灰岩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属于变质岩,不属于岩浆岩,不由外力作用形成,不是由页岩变质形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C
【详解】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和地壳,因此岩石圈不只是指地壳,A错误;岩石圈包括土壤层及土壤层以下的、软流层以上的岩石部分,B错误;构成地表各种地貌的物质一般都是岩石及岩石形成的碎屑物质,构成土壤的矿物质也直接来源于岩石及碎屑物,因此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C正确;目前人类对岩石的利用非常广泛,如矿产开发等,作为建筑材料只是部分岩石的用途之一,D错误。故选C。
【点睛】
4.D
【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岩石色泽较深,矿物晶体颗粒细小,岩石中多气孔,据此可推测其为玄武岩,D正确;石灰岩是一种沉积碳酸岩,呈灰色或灰白色,性脆,硬度较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遇稀盐酸剧烈起泡,A错误;花岗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颜色较浅,以灰白色、肉红色者较常见,C错误;大理岩属于一种变质岩,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B错误。故选D。
【点睛】玄武岩浆粘度小,流动性大,喷溢地表易形成大规模熔岩流和熔岩被。在高原地区常形成面积达数千至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熔岩台地,被称为高原玄武岩,如印度的德干高原玄武岩。 在海洋则构成海岭和火山岛。
5.B 6.C 7.D
【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5.火山喷发应为岩浆喷出,即图中②箭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原有岩石经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因此石灰岩经过程⑤形成大理岩的条件是温度高,压力高,C正确。故选C。
7.据图箭头特点可知,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并不都是岩浆喷出地表而成,岩石在地表以下深处也可能熔化形成岩浆,A错误,D正确; 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固结成岩而成的岩石,B错误;岩浆岩是其他岩石形成的基础,C错误。故选D。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如图:
8.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岩石为火成岩。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点,故AB错误。多气孔构造是岩浆喷发出地表时形成的,是该地火成岩具有的特点,故C正确。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是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为侵入岩,而该地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故D错误。所以本题选C。
9.A 10.A
【解析】9.据文字材料可知徒步溯溪是沿着峡谷溪流逆流而上的探险活动,据剖面图可知,AA'--BB'--CC'的海拔高度越来越低,即游客路径是由CC'到BB'再到AA'。从剖面图可知,CC'到BB',纬度越来越高,并且峡谷位置偏向东侧(由横轴中锡安峡谷与0的距离可知),即是说行进方向为东北;BB'到AA',纬度越来越高,并且峡谷位置偏向西侧(由横轴中锡安峡谷与0的距离可知),即是说行进方向为西北,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0.峡谷两岸为沉积岩为主,色彩多样,证明沉积岩类型多样,推知沉积时期环境多变,形成不同色彩的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第一小题解答时很容易判断向北行进,关键是东西方位的判定,获取和解读图中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形成过程受到地理环境和大地构造格局的制约。古地理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1.A
【详解】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岩石类型的判断。结合材料雅丹地貌其主体由千百万年前高山的碎屑物质堆积而成,说明该岩石是受外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属于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正确;安山岩、玄武岩和石英岩都属于火山岩,属于火山活动形成,属于岩浆岩,因此BCD错误,故选A。
12.A
【详解】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如: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沉积岩(如:石灰岩、砂岩、页岩)和变质岩(如:大理石、片麻岩)三大类,综上可知砂岩和页岩均属于沉积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13.D 14.C
【解析】1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峡谷(流水侵蚀形成)、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地貌)、火山喷发(内力作用)、沙丘(风力堆积地貌),据此分析本题选D。
14.图中③表示岩浆活动,岩浆喷发会形成岩浆岩,①表示峡谷,以搬运作用为主,②表示的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则③①②表示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被外力侵蚀、搬运,在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为沉积物,岩浆岩也因此转化成了沉积岩。据此分析本题选C。
15.A 16.B
【解析】15.结合图例可知甲为侵蚀面,乙代表的岩层位于侵蚀面以下,因此乙形成于甲之前;图中丙为岩浆岩,侵入到乙岩层内部并到达侵蚀面甲处、但未能穿过甲,因此应形成于乙之后、甲之前;丁代表的大理岩是石灰岩接触高温岩浆之后变质而成,到侵蚀面甲处后没能穿过甲,应形成在丙岩层之后,甲之前。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为乙→丙→丁→甲。故选A。
16.沉积岩应形成于地势低洼处;河湖地势低洼,更利于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图中共有4个侵蚀面,说明发生了4次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17.B
【详解】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受火山喷发形成,B正确;与地震关系不大,A错;流水堆积应形成沉积岩,且月球上不存在流水堆积过程,C错;岩浆冷凝多形成侵入型岩浆岩,D错。故选B。
【点睛】
18.D 19.A
【分析】18.根据图文信息,①应该为沉积岩;②是岩浆侵入地层形成的侵入岩;③既能侵入又能够喷出,应该为岩浆;④应该是变质岩;⑤应该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成岩。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19.根据各种岩石种类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应地壳物质循环的应该是:当原始物质经过热的作用或压力的减低,可产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沿著地壳的裂隙上升至地壳的浅处,或经由火山喷发至地表,冷却结晶形成岩浆岩。已存在的岩浆岩或沉积岩、变质岩,再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后,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长时间在地壳深部受高温和高压的作用,而发生了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也有一部分的变质岩是由岩浆岩受了高温高压的作用而变来的。在地壳深部的变质岩经过高温的作用后,可产生深熔作用而在被熔为岩浆。根据上题的判断,顺序应该是:③-⑤-①-④-③,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20.D
【详解】沉积岩是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其形成过程大致是: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风化、侵蚀形成破碎物,然后经风力、流水等外力搬运至低处沉积下来,随着沉积物堆积到一定程度,沉积物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岩石,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不同年代沉积、固结的岩石物质或结构不完全相同,从而不同的地层出现明显的层理构造,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先沉积形成的岩石在下,后沉积形成的岩石在上,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化石的形成环境要求较高,偶然性较大,因此沉积岩的岩层中有可能含有生物化石,但不一定会含有生物化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详解】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一般为结晶态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天然气为气态矿物,黄铜矿为金属矿物,石英为最为常见的造岩矿物,三者均为矿物,排除ABC;花岗岩为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多种矿物的混合物,不能称其为矿物,D符合题意。故选D。
22.(1)(1)甲乙丁丙 甲 甲地近地面气流下沉,晴朗无云 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2)中纬 西南风
(3)低温少雨
(4)变质作用
【分析】本题以环流圈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地壳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点,重点考查了学生调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详解】(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由图可知,甲处气压大于乙处,丁处气压大于丙处;同一竖直面,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结合图可知,乙处气压大于丁处,综上可知气压由大到小排序为甲乙丁丙。
甲处为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为晴朗天气,白天因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而夜间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所以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乙地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因云量多,白天气温低,晚上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温度高,所以昼夜温差小。
(2)三圈环流中,下沉气流出现在极地和副热带两个区域,因甲地纬度低于乙地,且为下沉气流,可判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上升气流,应为副极地低气压带,那么此环流是中纬度环流;该地位于北半球,甲地气流向北吹向乙地,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成西南风。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也快;而海洋比热容大,增温慢,降温也慢,大陆盛行下沉气流,气温低,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气温高,所以此季节是冬季,又因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
(4)根据三类岩石和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可知:变质岩由其他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①表示变质作用。
【点睛】热力环流中气压大小的比较,需遵循同一水平面比较,同一竖直面比较的原则,通过比较结果,得出气压大小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23.(1)生物化石
(2) 古生 根据生物演化顺序,三叶虫出现最早,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地层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
(3) 海洋 陆地 抬升
【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地质图为资料,涉及了地质年代、岩层结构和化石年代的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故考察名称为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①图中古生物新老关系为三叶虫(古生代)恐龙(中生代)、哺乳动物(新生代),因此最老的岩层应为古生代;根据生物演化顺序,三叶虫出现最早,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地层。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为恐龙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3)据以上分析可知,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由海洋变陆地,则地壳发生过抬升运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