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
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设计课的全过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自主合作练习,使学生掌握“纵叉”的动作要领,
并进行相关的柔韧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同时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提供了展
示的平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通过挑战不同难度,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
刻苦锻炼、互相帮助的忧良品质,激发学生练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
乐。
二、教学内容:
1.纵叉2.游戏:“接力帖字”
教材版本:2012款前部苹定义务敏育款师用书《体育与使亲》1至2年级
会一册人民数贫出版社
三、单元计划:
本单元安排4课次,本课为第2课次。
课次
技能目标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纵叉的基本动作,通过小垫子等辅助
重点:下滑,逐渐下振
设施,使学生对“纵叉”这顶技术有所体验。
难点:身正,腿直
继续学习“纵叉”技术,使$0的学生在保护帮
重点:两腿在一条直线上
助下完成下放贴地,两腿在一条直线上的动作。
难点:身正、腿直
进一步学习“纵叉”技术,使80%的同学能够独
重点:身正、髋正、腿贴垫
3
立完成动作并做到身正、髋正。
难点:髋正、腿直,大腿贴垫
“纵叉”技术考核。
重、难点:身正、腿直、腿贴垫
四、数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纵叉”是静力性的技巧动作,是小学一、二年级技巧类教材中重要的教学
内容之一,此教材符合低年级儿童骨骼、肌肉、关节、韧带弹性好的生理特点,
是发展学生柔韧和关节灵活性的黄金时期。
“纵叉”主要作用是拉长大腿内侧肌肉和韧带,增大髋关节外展的灵活性和
活动幅度。“纵叉”的特点是两腿前后伸直在一条直线上,腿的内侧着垫。难点
是身正、髋正、腿直。通过一年级教学,学生已经掌握滚动和滚翻的技能,有了
一定的体操动作基础,对学习本课具有帮助作用,但由于“劈叉”这类教材对于
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且练习方法不得当对学生易造成肌肉、韧带的损伤,所
以,在教法上要循序渐进,做好保护与帮助,并及时进行放松进行调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二年级<5>班学生,共30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3人,
无肥胖学生。本班学生课堂纪律良好,思维敏捷,模仿能力较强,勇于挑战。由
于“跆拳道”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本班学生之前学习过跆拳道“前踢”和“横踢”
的内容,对于大腿内侧肌肉和韧带的拉伸,有过体验,这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
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本班有几名男生存在柔韧性较差,下叉较为困难的问
题,针对真个问题,教学中我选择了“小垫子”作为辅助工具,采用区别对待方
法,建立他们能够完成的目标,在学生互帮互助下,循序渐进进行练习,逐步提
高他们的柔韧性。
五、课时计划:
教学
内容
1.纵叉
2.游戏:接力帖字
1.继续学可“纵叉”技术,使0的学生在保护帮助下完成下放贴地,两腿在一条直
教学
线上的动作。
目标
2.通过“纵叉”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柔韧性、关节灵活性和平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和小组互帮互助的能力。
课的
负荷量
主要望学方法与粗织
结构
课的内容
时间次数
课堂常规
组织队形: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
市市市年市市
告人数。
第第華年重重
2.师生问好。
ii年年年i
1
1
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
●
求。
开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始
教法:
部
二、队列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报数。
2
1
分
1.原地三面转法练习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3
2.下蹲
3.带领学生进行三面转法练习。
要求:
1.精神集中、精神饱满、听从指挥。
2.动作规范、声音响亮、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