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3 10: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共 5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4 分;第 8~12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6分,全部选对
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如图所示,某一飞行器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 r,该飞行器观测火星的张
角为 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绕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行器的轨道半径 r 越大,其周期越小
B.绕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飞行器的轨道半径 r越大,其速度越大
C.若测得该飞行器运动的周期 T 和张角 β,可得到火星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该飞行器运动的周期 T 及角速度 ,可得到火星的质量
2.2021 年 7 月我国成功将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 05 星”送入预定
圆轨道,轨道周期约为 1.7h,被命名为“黎明星”,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晨昏、上
午、下午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如图所示。某时刻“黎明星”正好经过赤道
上 P 城市正上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黎明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于 7.9km/s
B.同步卫星轨道半径约为“黎明星”轨道半径的 10 倍
C.该时刻后“黎明星”经过 1 天能经过 P 城市正上方
D.该时刻后“黎明星”经过 17 天能经过 P 城市正上方
3.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上不同纬度的重力加
速度有差别。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 g0,在赤道的大小为 g1.那么纬度
为 45°的地球表面上某地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
1 2 2 g
2 g 2 g 2 2
A. g g 0 1 2 2 0
2g1 2g1g0
0 1 B. C. g 2g 2g D.
2 0 1 1
g0
2 2
4.设想在赤道上建造如图甲所示的“太空电梯”,站在太空舱里的宇航员可通过竖直的电梯
缓慢直通太空站。图乙中 r 为宇航员到地心的距离,R 为地球半径,曲线 A 为地球引力对宇
航员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与 r 的关系;直线 B 为宇航员随地球自转而具有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与
r 的关系。关于相对地面静止在不同高度的宇航
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随着 r 增大,宇航员的角速度增大
B.图中 r0为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
C.宇航员在 r=R 处的线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D.随着 r 增大,宇航员对太空舱的压力增大
5.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无人值守望远镜,它安装在位于南极大陆的昆仑站,
3
电力供应仅为 1×10 W。若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符号来表示 W,正确的是( )
2 3
A.N s B.N m/s C.kg m/s D.kg m /s
6.如图,工人在斜坡上用一绳跨过肩膀把货物从 A 点缓慢拉到 B 点,轻绳
与斜坡的夹角恒为 θ。若工人采用身体前倾的姿势使 θ变小且保持恒定,仍
把货物从 A 点缓慢拉到 B 点,则用身体前倾的姿势拉货物( )
A. 一定更省力,对货物做的功也一定更少
B. 一定更省力,但对货物做的功一定更多
C. 不一定更省力,但对货物做的功一定更多
D. 不一定更省力,但对货物做的功一定更少
1 / 4
7.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过一段时间小球回到抛出点。以向上为正方向,绘制出小球从
抛出到 t v t2时刻回到抛出点的 图像如下。小球运动过程中仅受重力和
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上升过程所用时间为全过程所用时间的一半
B.小球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和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做功相等
v
C.小球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 2和抛出时的速率v1相等
D.v t 图在 t轴上方所围面积与 t 轴下方所围面积大小相等
8.卡文迪什利用如图所示的扭秤实验装置测量了引力常量 G。为了测量石英丝极微小的扭
转角,该实验装置中采取的“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是( )
A.减小石英丝的直径
B.增大 T型架横梁的长度
C.利用平面镜对光线的反射
D.增大刻度尺与平面镜的距离
9.2019 年 12 月 7 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将卫星送入预定
轨道。图为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示意图,测得卫星在 t时间内逆时针从 P 点运动到 Q 点,这段
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 θ。已知地球的半径为 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
则该卫星运动的( )
gR2 2
A.线速度大小为v 3 B.周期为T
t t
gR2t2 gR2
C.轨道半径为 r 3 D.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 3
2 t t
10.甲、乙两颗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甲卫星的轨道是圆,半径为 R,乙卫星的轨
道是椭圆,其中 P 点为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 a,Q 为远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 b。已知
a R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乙运动到 P 点时的速度可能小于卫星甲的速度
B.卫星乙运动到 Q 点时的速度一定小于卫星甲的速度
C.若a b 2R ,卫星甲运行的周期一定小于卫星乙运行的周期
D.若a b=2R,卫星乙与地心连线单位时间扫过的面积比卫星甲小
11.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车,在水平MN 段以恒定功率200W、速度5m / s
匀速行驶,在斜坡 PQ段以恒定功率570W 、速度2m / s匀速行驶。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kg ,
MN=PQ 20m,PQ段的倾角为30 ,重力加速度 g 取10m / s
2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
确的有( )
A.从 M 到 N,小车牵引力大小为40N
B.从 M 到 N,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800J
4
C.从 P 到 Q,小车重力势能增加1 10 J
D.从 P 到 Q,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700J
12.冬梦飞扬,冬奥梦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跳台滑雪是一项深
受勇敢者喜爱的滑雪运动。图(甲)为某跳台滑雪运动员从跳台 a(长度可忽略不计)处沿
水平方向飞出、经 2s 在斜坡 b 处着陆的示意图,图(乙)为运动员从 a 到 b 飞行时的动能
Ek随飞行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像。不计空气阻力作用,
重力加速度 2g 取 10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坡的倾角为 30°
B.运动员在 a 处的速度大小为 10m/s
C.运动员运动到 b 处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为 41.2×10 W
D.运动员在 1s 末时离坡面的距离最大
2 / 4
13.(10 分)小红用额定功率为1200W、最大拉力为300N的提升装置,把静置于地面的质量
为 20kg 的重物竖直提升到高为85.2m的平台,先加速再匀速,最后做加速度大小不超过
5m / s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平台速度刚好为零,g 取10m / s2 ,要使得提升重物的时间最短则
(1)重物匀加速上升的时间 t 1
(2)重物上升整个过程的最短时间 t 总
14.(14 分)如图所示,上表面 AC 段粗糙、BC 段光滑,下表面粗糙的木板放置于水平地
面上,可视为质点的滑块置于木板右端。 t 0时刻,分别给滑块、木板水平向左、向右的
初速度 v ,一段时间后木板、滑块先后停止运动,整个过程中滑块始终在木板上。已知木板
的质量 0.4M 0.3kg ,滑块的质量m 0.1kg,滑块与木板上表面AC段的动摩擦因数 1 ,木
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 0.225,木板 BC 段长度
7
l m,初速度大小v 2m / s,
6
2
取重力加速度 g 10m / s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运动过程中木板、滑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总功为多少
(2) 运动过程中木板克服滑块、地面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多少
3 / 4
15.(18分)神奇的黑洞是近代引力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特殊天体,探寻黑洞的方案之一是观
测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天文学家观测河外星系大麦哲伦云时,发现了 LMCX-3 双星系统,
它由可见星 A 和不可见的暗星 B 构成。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B 围绕
两者连线上的 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引力常量为 G,
由观测能够得到可见星 A的速率v 和运行周期T 。
(1)可见星 A 所受暗星 B 的引力F 可等效为位于 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视为质点)对A
它的引力,设 A和 B的质量分别为m 、m ,试求m (用1 2 m 、m 表示); 1 2
(2)求暗星 B的质量m 与可见星 A的速率v 、运行周期T 和质量m 之间的关系式; 2 1
(3)恒星演化到末期,如果其质量大于太阳质量m 的 2倍,它将有可能成为黑洞。若可见s
星 A的速率v=2.7 105 m/s,运行周期T=4.7 104s,质量m =6m ,试通过估算来判断1 s
30
暗星 B有可能是黑洞吗?(G=6.67 10 11 N m2 kg2 ,ms =2.0 10 kg )
4 / 4
2022-2023 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C D B B D C D CD ACD BD ABD BCD
13 答案:(1) t1=0.8s(2) t总=15.5s
3 36
14.答案:(1)0.8J (2) J、 J
65 65
m 3 m 3 v3T
15.答案:(1)m = 2 (2) 2 = (3)有可能
2 2
m 2 G1 m2 m1 m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