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六章期中考试复习卷
一、选择题
1.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名称的是(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
2.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A.地势地形因素 B.气温降水因素
C.经济发展差异 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几乎全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苏、湘、豫 B.鲁、台、云 C.黑、吉、辽 D.琼、闽、鄂
读“我国小麦和水稻主产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小麦和水稻主产区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位于亚热带地区 B.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大致以秦岭—淮河线为界 D.均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5.甲地位于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
A.青海牧区 B.新疆牧区 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
6.华北平原是我国小麦、玉米、棉花的集中产区,其耕地面积占全国23%,但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8%,当夏季风还未到来时极易发生的灾害是( )
A.梅雨 B.伏旱 C.春旱 D.寒潮
7.关于东北三省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脉①为小兴安岭 B.本区平原面积小,耕地不足
C.夏季短促,农作物一年一熟 D.生产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8.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网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运
9.北方地区矿产丰富,下列不属于东北“三宝”的是( )
A.人参 B.鹿茸 C.貂皮 D.蘑菇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10.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是 ( )
A.地势地形因素 B.气温降水因素
C.经济发展差异 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11.秦岭-淮河线是图中两个区域的地理分界线,它们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造成这两个地区耕作制度和种植农作物差别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习惯
13.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地表崎岖 C.热量不足 D.水资源不足
14.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下列对A、B、C、D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B——清明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D——登高瞭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
1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显著,这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该差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北方民居建筑屋顶坡度小;南方坡度大,即“南尖北平”
B.北方民居建筑墙体厚,注意防寒保暖;南方墙体薄,注意通风散热
C.古代交通工具北方以马车为主,南方以船为主,即“北马南船”
D.北方以油菜为主,南方以大豆为主
在北方,一树繁花是春,枝头绿叶亦是春。下图示意2021年全国树叶变绿进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与常绿林木区最北界线大致吻合的是( )
A.1月0°C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7.影响我国东部树叶变绿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经度位置 D.地形地势
18.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东西跨度和陆上疆界最长的一个区域是( )
A.青藏地区 B.南方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9.下列地理区域的划分,尺度不同的一组是( )
A.北京市、重庆市 B.杭州、南京 C.烟台、昆明 D.香港、澳门
20.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地理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纬度
二、填空题
2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_______。中部和南部_______地区人口多,工业和_______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_______平原和_______平原人口较为稠密。
2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影响的界线,大致与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3.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____及____相邻;西接____自治区;南连____省,与____半岛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
25.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大豆为主,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交通运输以________运输为主,汽车、马车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坡度较________,墙体较厚。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油菜等为主,一年收获二至三次;________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高。
2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__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___地区。
2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海拔最高的是________;四大地理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28.读中国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________(山脉)—淮河一线。
(2)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___℃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大体相一致。
(3)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________地区(填字母)。
(4)俗语说,“南方吃米,北人吃面”,是因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小麦为主。
(5)假如没有秦岭,黄土高原将南扩,四川盆地将被黄土所填满,假如没有秦岭,就没有天府之国——四川。结合资料,说出秦岭的作用是________。
29.读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地表结构大致是____,外围是低地,中间是____和____,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2)图中①山脉是我国____高原和东北平原的分界线。山脉③是____。
(3)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形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____的渔猎生活。
(4)本区有中国著名的工业基地——____。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2021年首个寒潮影响,1月7日全国有近九成国民出门体感“冷如钻冰箱”。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冰箱冷冻"地图引起全网热议。
材料二:近年来,每逄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据了解,北方墙体砖层厚度一般为37厘米,俗称“三层砖”,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厘米,俗称“两层砖”。
材料三:全国“冰箱冷冻"及供暖分界线地图。
(1)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供暖分界线大致以____为界,此界线大致与我国1月____°C等温线一致,又是干湿区____区和____区的分界线。
(2)2021年1月7日,黑龙江省市民出门体感如在冰箱的____;西藏和云南等地体感温度相较同纬度较高,其主要原因____;黑龙江和云南温度的差异主要由____因素引起的。
(3)说出寒潮对经过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1.【神奇的北纬4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我国的东北地区因其具备优越的地形、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形成了北纬47°“黄金种植带”(下图中的阴影区域),成为世界著名的优质农产区。
探究一:走进“黄金玉米带”
作为舶来品的玉米登上东北历史舞台不过百余年,'然而优越的自然条件让东北地区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如今东北地区玉米的总产量更是超过了大米的总产量,在该地所产粮食作物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分别写出“黄金玉米带”所在的甲、乙、丙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2)请概括“黄金玉米带”所在地形区的山河分布特征。
探究二:玉米生长有保障
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给予了东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东北地区湖泊群也是中国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众多的河流为玉米的生长期提供了水源保障。
(3)写出两点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对应分析其形成条件。
探究三:发展玉米新能源
国务院率先在东北老工业区推广乙醇汽油,目前东北地区的乙醇汽油主要以玉米和玉米秸秆为原料。
请简析东北地区成为我国率先推广乙醇汽油区域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10CDCCA CCCDD 11--20BCCBD ABDCB
21. 不均匀 平原 交通运输 松嫩 辽河
22.夏季风 400
23. 朝鲜 俄罗斯 内蒙古 河北 山东
24. 北方 南方
25. 旱地 小麦 陆路 小 水田 水稻 水运 大
26. 南方 西北
27.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28.(1)秦岭(2)0(3)B(4)水稻(5)阻挡黄沙南下
29.(1) 半环状的三带 山地 丘陵
(2) 内蒙古 长白山
(3)赫哲族
(4)辽中南工业基地
30.(1) 秦岭—淮河 0 湿润 半湿润
(2) 底层冷冻室 海拔高(地势高),离冬季风源地远,冷空气难以影响 纬度
(3)不利的影响:①在南方带来大雪、冻雨和霜冻对农作物造成致命的伤害;②在草原牧区,暴风雪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体弱的牲畜会冻死饿死;③在干燥地区,大风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损害土壤肥力,甚至引发强沙尘暴,湮没田园;④强寒潮到来,人容易患病;⑤交通事故增加;⑥人们取暖、用电和用气量会增加等。有利的影响:①害虫被冻死,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②为保温,棉被、羽绒服等保暖物品畅销
31.(1)黑龙江、吉林、辽宁
(2)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3)①由于纬度较高,温度较低存在结冰期;②春季积雪融化、夏季季风降水,一年有两个汛期。
(4)粮食产量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