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2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习雷锋精神,做关心别人、无私奉献的孩子。
教学方法与手段:媒体辅助 谈话交流法 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引入学习 出示词语: 雷锋 叔叔 曾经 泥泞 脚窝 年迈 荆棘 花瓣寻觅 需要 足迹 弯弯的小路 蒙蒙的细雨 温暖的春风 晶莹的露珠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这首诗歌是按照什么形式进行叙述的?(问答的形式) 3、文中的“我们”先后到过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的足迹?(板书:长长的小溪 弯弯的小路) 4、出示一、三小节,指名朗读 5、小朋友在找的时候心情如何?该怎么读好这两小节?(急切,着急,难过,不怕艰辛,苦苦寻觅) 6、教师示范读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朗读。注意重读“长长的”和“弯弯的” 精读课文,体情明意 文中的“我们”为什么要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 你怎么知道雷锋叔叔是一个“关心他人的”人呢?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原因? 学生交流(课文2、4两小节告诉了我们,当一个孩子迷路时,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细雨抱着他寻找回家的路;一位年迈的大娘走不动时,雷锋叔叔背着她走。 4、你的理解很对,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感人的画面中,去感受雷锋叔叔感人的精神品质。 5、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 (1)出示第二小节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生交流 如果你是这个迷路的孩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雷锋叔叔又是怎样做的呢? 泥泞什么意思?你能根据画面说说吗? 雷锋叔叔在意这道路有很多稀泥,好不好走吗? 多么有爱心的雷锋叔叔啊!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这一小节! 6、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理解“年迈”“荆棘”“晶莹” (4)年迈的大娘此时的感受如何?她会说些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学习第五节 (1)出示: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帮助,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四处”的近义词是什么?“寻觅”呢? (3)你从“啊,终于找到了”体会到了什么?(激动、惊喜) (4)“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你怎么理解?(表面是说雷锋叔叔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更深一层的意义是,作者希望人间处处有雷锋这样的人存在,把大爱撒向哪些需要我们的人) (结合板书:关心他人 奉献爱心) 指导读 总结课文 齐读课文 (2)我们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在这里足迹是什么意思? (3)老师小结:这里足迹是指一种献出自己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背 洒 温 暖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重点指导 背:上宽下窄,下面的“月”第一笔写成“竖” 洒:右边的西写得略扁而宽 暖:右边部分不能写成“爱” 3、学生自主描红,练写生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搜集雷锋叔叔的故事 指名朗读 齐读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朗读 齐读 学生交流 指名读 齐读 学生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 指名回答 指名读第二节。 学生交流:雷锋叔叔冒着蒙蒙细雨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寻找回家的路 指名回答:我会很害怕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指名朗读 齐读 指名朗读 学生交流:一个年迈的大娘走不动了,雷锋叔叔背着她走 指名回答:大娘十分感动 指名读 男女生读 指名朗读 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齐读课文 学生交流 1、 齐读 学生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 交流书写要领 3、教师范写 学生观察 书空 描红 学生作业 此环节教学通过认读词语以及对诗歌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夯实了朗读基础,为更好地学习诗歌奠定了基础。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读中想象与延伸拓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不断丰富对雷锋形象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此环节主要采取了自主识记与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书写要领,夯实了生字识写认知。
板书设计: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长长的小溪边 抱着迷路的孩子 弯弯的小路上 背着年迈的大娘 哪里需要爱, 雷锋就出现在哪里 乐于助人 奉献爱心
授课日期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