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件 (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3 22:5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导入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讲述了当时唐朝怎样的局面,
这引起了什么后果?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第一单元
第5课

安史之乱


目 录
黄巢起义与唐的灭亡
五代十国
更迭与分立
一、安史之乱
原因
材料1:结合p23相关史事
李林甫专权,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杨国忠本性疏忽急躁,不久因能说会道得到宰相位置,从侍御史直到宰相,大约掌管四十多种职。——译自《旧唐书.杨国忠传》
白居易《长恨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追求享乐
任人唯亲
朝政腐败
励精图治
重用贤能
政治稳定
玄宗怠政
材料二
开元时期,出现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迁徙流亡。
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贵妃姐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隋唐以来,河北幽州一带民族杂居,契丹、奚、突厥等族的习尚与汉不同,互相歧视。
人多地少引发流亡
奢侈腐败加重负担
民族歧视激发矛盾
社会各种矛盾尖锐
材料三 唐朝疆域图变化
669年
742年
边疆形式日益紧张
内忧外患
漠北的后突厥南侵西扰,东北的契丹与奚伺机进占辽西地区,吐蕃势力进一步向河西、陇右和西域地区渗透。
——管彦波《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材料四:《新唐书》中的节度史
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的势力膨胀
行政,军事,财政三权集中
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
中央地方力量失衡
外重
内轻
安禄山兼任三地节度使
一、安史之乱
爆发
胡人将领安禄山
深得玄宗宠幸
坐拥东北地区三镇
15万兵力骁勇善战
当朝宰相 杨国忠
贵妃族兄
手握重权
部将史思明
除奸臣
爆发时间:
755年
安史之乱
—— 经过
一个以少数族武人为骨干、有汉族失意文人和地方军人,流民参加的财富力强的武装集团。
安禄山称帝,建立伪燕政权
长安最后希望
哥舒翰认为潼关宜在守险,不宜出战。虽曾两次击退叛军,但仍上表说:“安禄山为逆,不得人心,宜持重相待,不出数月,贼势瓦解,一鼓可擒。”偏杨国忠日进谗言,说哥舒翰逗留不进,坐失战机,有谋逆之嫌,玄宗遂怀疑哥舒翰,促他出兵。
唐玄宗西逃至四川
明皇幸蜀图
一、安史之乱
爆发 —— 经过
太子李亨
唐肃宗
西北精兵
灵武
757年安庆绪
杀安禄山
758年史思明
杀安庆绪
761年史朝义
杀史思明
叛军内乱
唐军平定
763年结束
郭子仪 李光弼 回纥兵
一、安史之乱
爆发 ——— 经过
—— 影响
历时八年的腥风血雨
材料一
杜甫《无家别》“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1.社会经济破坏,人民饱受战乱
材料二
安史之乱使北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中心南移,江南经济发展
3.中央权利衰微,藩镇割据渐成
地方势力的猖獗
安史旧将
内地
节度使
仆固怀恩与唐王朝有矛盾,为了私结党羽,有意将安史旧部力量保存下来,让他们继续控制河北地区,使安史旧将领节度使之职。
4.唐朝由盛转衰,各项矛盾尖锐
中央
地方
政府
民众
统治阶级内部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最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以扼守军事要地。于是各地出现不少节度使等大小军镇。后来扩充到全国。
如何评价唐玄宗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新唐书》:开元之际,几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欲不足为其乐,而溺其所甚爱,忘其所可戒,至于窜身失国而不悔。
苏澈:善其始,而不善其终
(1)积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使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形成开元盛世。
(2)消极方面:唐玄宗统治后期,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亡
天下事皆决北司(宦官),宰相行文书。
宦官扶持:代宗、宪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 辅佐:玄宗、肃宗 废除:顺宗、文宗 杀死:宪宗、敬宗
背景 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中央政权
地方形势
社会民生
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互相兼并
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关东发生了大旱灾荒,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直接原因
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
二、黄巢起义
与唐朝灭亡
失败
朱温
农民起义军将领
唐朝
节度使
投降
镇压
883年,驻守长安无望的黄巢,退到了山东境内的狼虎谷,一年后,在唐军和骑兵的围堵之下,黄巢无法冲出包围圈,失望之余,自尽身亡。
远大志向
勇敢抗争
军事谋略
逐渐控制朝政
兼并北方其他势力
杀死唐昭宗,又杀朝臣发动白马驿之祸
907年立唐哀帝
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
907年4月,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朱温灭唐:
一个节度使的篡权
五代十国:
一群节度使的称帝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
朱温 李克用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南唐
吴吴越楚闽
南唐前后蜀
南平南北汉
特点:
时间上,五代存在时间短
十国相对存在时间长
空间上,各个政权势力范围相对稳定,割据一方
政权上:
北方政权动荡、战事频繁
南方相对稳定,战事较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前蜀 吴 吴越 闽 楚 南汉
朱温 李克用 石敬瑭 刘知远 王建 杨行密 钱镠 王审志 马殷 刘隐
梁王、宣武节度使 晋王、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北平王、河东节度使 原唐西川节度使 原唐淮南节度使 镇东、镇海节度使 原唐威武军节度使 原唐武安军节度使 原唐清海军节度使
武将出身——一群节度使的称帝
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君臣相猜忌,寻欢以自保
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抢夺枉杀,无复人礼。
——赵翼《廿二史札记》
乱世之中,也有君主励精图治,推动地区的发展......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南方 吴越国
雕像 钱王射潮
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潮侵袭,成千上万亩农田被淹。
当时“黄河日修一斗金,钱江日修一斗银。”
钱镠
修筑海塘堤坝
苏杭日益富庶
北方 后周
柴荣
志向远大
大力改革
政治
经济
军事
1.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2.修订法律
3、发展生产,兴修水利
体恤农民
4.收归军权
削弱地方
5.发动统一战争
为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五代十国发展趋势?
阅读p25教材,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
秦汉、隋唐 大一统
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习近平
经济、文化联系 民族追求
小结
安史之乱 原因:
玄宗 享乐怠政,任人唯亲
国家 社会矛盾,边疆危机
局势 节度使膨胀 外重内轻
755-763
安史之乱 影响:
社会
破坏
经济南移
藩镇割据
由盛转衰
唐朝后期政局
中央腐败,地方割据
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黄巢
致命打击
朱温镇压
灭唐 907
五代 十国


战乱 稳定
武将当权
实质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统一的趋势
启示:
唐衰亡的教训
中华民族共同体
安禄山 史思明
“及范阳节度使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
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B.隋朝灭亡
C.唐朝由盛转衰
D.金与南宋对峙
黄巢起义是唐末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下列对黄巢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义军的领导人是黄巢
B.起义军一度攻占长安
C.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最终取得胜利,建立政权
明代文人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这样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扰乱五十秋。”这首诗描述的是( )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两晋时期
D.五代时期
北汉在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