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3 19:1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3、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2: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两年,国民经济处于徘徊中前进的状态,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内容
主要原因
指导思想
思想基础
停止……
重新确立
思想路线
转折一:“左”倾 实事求是
作出……
实行……
政治路线
转折二: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审查和解决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转折三: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组织路线
3.意义:伟大转折
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是非功过和毛泽东思想做了总结评价。
统一全党的思想
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二)拨乱反正
1982年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
二、改革开放的进程
历史阶段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第一阶段:探索阶段(1978年-1992年)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城市 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第二阶段:深化阶段(1992年-20世纪末) ①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体制改革: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①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②开放战略: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第三阶段:新阶段(21世纪以来) ①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进入21 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 ③成就:到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承包集体土地的凭证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
实质: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农村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调整
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
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变化
集体
农民
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行业流动与城乡流动,推动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城市经济的改革发展
(一)对内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管理体制: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变压器厂,它的主管部门是第一机械工业部;另一个厂是冶炼厂,它的主管部门是冶金部。这两个厂是一墙之隔,但是因为它属于不同的经济管理部门管理,所以就老死不相往来。变压器厂是需要大量铜的,那么冶炼厂的主要产品就是铜。变压器厂只能等第一机械工业部的部属企业把铜调过来,按照这个部的计划才能有原料。但是它不能向隔壁的冶炼厂购买铜。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经营缺乏自主性,政企不分
时间:1984年全面展开
中心:增强企业活力
原则: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实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意义: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企业实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对内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一)对内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①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②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③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与时俱进的理论
(二)对外开放
v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资金、先进技术、经营管理方法)(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的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成果: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到2010,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国民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材料 改革开放之初,港澳台同胞率先响应,发挥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40年间创造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条合资高速公路,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饭店,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港澳台同胞带来了先进的国际规则和有益经验,扮演着“带徒弟”的“师傅”角色,这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改革开放港澳台同胞从未缺席》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港澳台地区:资本主义制度
大陆地区:社会主义制度
前提与核心
主体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保留军队
1.含义
2.成功实践
3.意义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与大陆处于隔绝敌对状态
2005年
1979年
1992年
1993年
1949年
2015年
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汪辜会谈
习马会
《反分裂国家法》
“九二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
陈水扁
蔡英文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祖国统一,有人信心十足,也有人忧心忡忡。结合图片与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议】
有利
不利
①根本保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②政策保障:“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
③人心所向: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④成功范例: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
⑤历史传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同根同源,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
⑥社会方面: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两岸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①台湾岛内分裂势力
②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影响祖国统一的有利、不利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