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严春友) 导学案
命题人 俞渝 审核人 孙雪飞
学习目标:
1、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2、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预习独学
一、导语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 )鹏 斥鴳( ) 蓬蒿( ) 咫尺 ( ) 狼藉( )
相形见绌(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咫尺:
狼藉: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佳肴:
3、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第一段段意:
第二段段意:
(理由:1. 2. 3. )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合作探究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探究质疑
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精读品析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从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
2、你们也想写出优美的句子吗?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很有特色,试找出并仿写一个句子。
拓展延伸
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
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
2.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说明有误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
B.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
D.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3.长期以来,人类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这篇课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根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