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25 古人谈读书
教育部审定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讲讲那些古代读书的故事
囊萤夜读
凿壁偷光
讲讲那些古代读书的故事
映月读书的吴泌
悬梁读书的苏秦
人文主题
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 苏轼
语文要素
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单元回顾
5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25 古人谈读书
课文回顾
耻chǐ 矣yǐ 岂qǐ
课文回顾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论语·述而》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出自《论语》的智慧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出自《论语》的智慧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
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通过《童蒙须知》(《训学斋规》)读朱熹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通过《童蒙须知》(《训学斋规》)读朱熹
1.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2.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4.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5.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6.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7.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日》
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9.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10.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走近曾国藩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
意思是: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走近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走近曾国藩
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走近曾国藩
内容梳理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ā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淮南子 览冥训》
实践运用
1. 熟练背诵这篇课文。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与圣贤对话、让智慧传承。
2. 选择一部分认真抄写。在一笔一画中静心领会古人读书的心得体会,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深邃。
3. 带着熟读深思的收获,研读本单元的最后两课(《26忆读书》《27我的“长生果”》),做到温故而知新。
作业实践
结 语
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