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贝”的故事 第2课时 电子备课(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贝”的故事 第2课时 电子备课(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17: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识字3 “贝”的故事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2教时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要求: 1、继续学习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4、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生字,能将汉字写美观、写正确。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难点: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有关的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媒体辅助 谈话交流法 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回顾 引入学习 1.出示词语: 甲骨文 贝类 珍贵 漂亮 饰品 钱币 购买 偏旁 钱财 携带货物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汉字“贝”的知识的? 过渡:“贝”的字形是如何演变的,字义又是怎样发展的?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贝”的故事》。 探究学习,深化认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 ①贝壳是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用来保护身体的铠甲。 出示贝壳图片,看图理解贝壳是保护动物身体的铠甲。 ②介绍了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 甲骨文中的“贝”字像什么?(画的就是贝壳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 第二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重点,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课件出示“贝”的字形演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四个字符在形状上的相似之处以及依次所发生的变化(最初是贝壳的本来样子,然后就出现了贝壳的轮廓,最后逐步将外面的轮廓直接变成了半框,中间部分则演变成了撇、点两笔) 小结:像这样直接由大自然的事物状貌演变来的汉字就叫“象形字”。 这样的汉字你还知道哪些?(日 月 水 火 山 土 石 田) 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 (3)指名朗读第一句话 (4)这句话告诉我们贝壳有什么特点?(漂亮、珍贵) (5)“珍贵”什么意思? (6)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饰品)   (7)引读二、三两句 ①第二句话告诉了我们贝壳另外的特点是什么?(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因为这个特点,所有贝壳被当作(钱币)。   ②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与钱财有关)  ③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出示:赚、赔、购、贫、货 (8)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1、齐读课文 2、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贝壳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古人还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币 与 关 学生观察生字 交流书写认知 教师重点指导 与:第二笔是竖折折钩,竖钩部分要略向内收 关上面的相向点不能写太大 4、学生描红 书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熟读课文 开火车认读词语 齐读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学生观察字形演变 学生交流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学生齐读 指名回答 学生交流 齐读 指名回答 齐读 2、学生自主观察生字 交流书写要领 3、学生观察 书空 描红 学生作业 此环节主要采取了复习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词,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了他们更为浓厚的探究兴趣。 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图文对照法,交流学习法,让学生将文本中抽象的文字进一步转换成了形象可感的图片,加深了对汉字“贝”字形、字义的认知。 此环节主要采取了自主识记与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书写要领,夯实了生字识写认知。
板书设计: 识字3“贝”的故事 字形演变: --贝 字义发展:漂亮 珍贵 不容易坏 易携带 用贝当作钱币 赚 赔 购 贫 货
授课日期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