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穿越时空的“爱恋” 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穿越时空的“爱恋” 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18: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穿越时空的“爱恋”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统编版初中语文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言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感受韵律、重音、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了解新诗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新诗的策略和方法,梳理意象及其寄寓的情感;
3.能选取合适的意象,采取恰当的语言陌生化,并通过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写一首关于“爱”的诗歌。
01
学习目标
思维目标
1.分析并归纳新诗的基本特点及阅读策略,训练学生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2.创作诗歌,进行朗诵、班刊设计,提升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01
02
价值目标
1.体验并感悟诗中体现的诗人的情思,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等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增强用诗歌的方式表达情感、表现思考的意识。
03
写一首以‘爱’为主题的新诗,进行朗诵展示,作为学校新诗社的结业汇报;同时将诗歌印制成诗刊赠给老师或同学。
核心任务
教学实施
第四课段
第三课段
第二课段
第一课段
赏“爱”——立象尽意
创“爱”——情动于中
诵“爱”——言为心声
展“爱”——声形兼备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
诵“爱”——言为心声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1
2
3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在朗诵时通过重音、语调、韵律、节奏等传达出诗人的情思,进行朗诵表演。
观看名家朗诵视频,标注朗读符号,学习诗歌朗诵技巧。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等带来的美感,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尝试朗诵,相互评价交流,共同排练展示。
学习资源
教材6首诗歌;
《沁园春·雪》《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朗诵视频。https://tv./2015/02/16/VIDA1424090005542306.shtml
核心资源
推荐资源
(一)观看视频,学习朗诵
完成任务
1.观看《沁园春·雪》名家朗诵视频;依示例,对《沁园春·雪》其他部分进行朗读标注。
(一)观看视频,学习朗诵
完成任务
【小贴士】
朗读符号
(1)重音:重读(“.”) 、尾音拖长(“───”);
(2)停连:短停顿(“∕”)、长停顿(“∕∕”)、连读
(“⌒”);
(3)语调:升调(“↗”)、调降(“↘”)、渐强(“<”)、渐弱(“>”)(平调不用标),韵脚(“△”);
(4)节奏和感情基调用文字说明。
示例
节奏
感情基调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本节诗整齐中有变化,又押“ao”韵,声音洪亮,使得节奏高昂热烈,传递出一种奔放豪壮的情感基调。
完成任务
(一)观看视频,学习朗诵
2.观察朗诵者的吐字、神情、举止,依照朗读标注,尝试朗诵《沁园春·雪》。
完成任务
(一)观看视频,学习朗诵
(二)明确节奏,感受情思
1.通读除《沁园春·雪》之外的其余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情思美,完成“学习任务单一”。
学习任务单一 节奏 例句 感情基调
分行(一句分跨两行或多行) 示例:“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示例:
轻快愉悦
反复(回环往复)
押韵(韵脚)
重音
长短句
完成任务
1.诗社成员根据个人喜好,从本单元任选一首诗歌,结合所学朗诵技巧,做好朗诵设计并练习,相互交流评价,修改完善,准备展示。
2.诗社中选2位主持人,拟写开场白、串词、结束语,进行新诗朗诵展示;并反思小结,做好记录。
(三)朗诵设计,集体展示
完成任务
学习评价
老师和同学根据新诗朗诵评价量表,对诗社朗诵成员进行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流畅;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语气语调。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情感表现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精神风貌 体态大方,得体; 表情动作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诗歌情感内涵。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创意表现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配舞、配图等适当。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第二课段
赏“爱”——立象尽意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1
2
3
研读课文,了解新诗的特点,自主归纳新诗鉴赏的方法技巧。
联系已学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概括新诗基本特点;
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隐藏的情感;
研读诗歌,赏析诗歌“陌生化”的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学习资源
教材6首诗歌;
《艾青诗选》《唐诗三百首》、教材“名著导读”。
核心资源
推荐资源
(一)联系已知,归纳特点
完成任务
联系已学新诗知识,借助教材所给助学系统(活动任务单、注释、旁批),概括新诗的基本特点,完成“气泡图”,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完善。
(二)精读诗歌,梳理归类
完成任务
精读诗歌,梳理诗歌中的意象,理清诗歌背后的情感,依照示例,完成五幅“冰山图”。
【小贴士】
意象指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通过审美思维所创造的融汇了创作主体的情感、思想、旨趣、意志而存在于创作主体头脑中的形象。

示例:
《沁园春·雪》“意象”及“情感”冰山图
意象
情感
(三)研读诗歌,赏析语言
完成任务
示例:
(1)“笑响点亮了四面风”(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赏析:“笑响与点亮”超出了现代汉语常规的搭配,将笑化作点亮黑夜的火焰,化虚为实,给人带来无限力量,让诗歌产生了新的意趣。
(2)“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穆旦《我看》)
赏析:“红晕”“沉醉”本是形容词,这里化作了动词,将流云动态的变化过程完美地呈现出来,且营造了一种纯美温情的意境和氛围,让诗人的生命也跟着春一起漫游。
1.除了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之外,诗歌语言还有陌生化特点;依据示范赏析,共同总结“陌生化”语言的特点。
(三)研读诗歌,赏析语言
完成任务
2.总结诗歌语言“陌生化”的特点,依据“小贴士”加深理解。
【小贴士】
陌生化:对日常语言进行扭曲和变形,或常用古字、冷僻字、外来语、典故,或使词性发生变化,就句法来看,常用一些不和规范的语法,使得句式发生变异;或使语序发生变化。
(三)研读诗歌,赏析语言
3.自主批注阅读,同伴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任务单二 学习点 例句 赏析
精选动词
词类活用
词语超常搭配
语序颠倒
比喻
象征
……
完成任务
学习评价
技巧归纳:鉴赏诗歌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与同学讨论、交流、完善。
第三课段
创“爱”——情动于中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1
2
抓住生活中能够触发自己情感的景、人或物,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首以“爱”为主题的诗歌。
写一首诗送给教导过你的老师、陪伴过你的同学,向他(们)表达你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社员相互交流评定彼此作品,并根据评价结果,修改完善自创诗歌。
学习资源
教材6首诗歌;
《艾青诗选》《唐诗三百首》、教材“名著导读”。
核心资源
推荐资源
(一)写作准备,梳理思路
完成任务
1.写诗与读诗的步骤恰好相反,一般遵从“意(里)——象(中)——言(表)”的思路,以《沁园春·雪》为例。
示例:
(1)诗人情感(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
(2)意象选取(象):北国雪景、长城、黄河、群山等,或实写或虚写,壮阔恢弘之景象;
(3)语言表达(言):声音洪亮的“ao”字韵,富于变化的句式,“望”“惜”二领字,直抒胸臆;
要求:达到“言”“象”“意”的统一
(一)写作准备,梳理思路
完成任务
学习任务单三
(1)我要抒情的对象是:
(2)我对他(她)的情感态度是(议论抒情句):
(3)与他(她)相关的事件是:
(4)选取的表达情感的意象是:
(5)打算运用的语言表现技巧是:
2.参照示例,整理素材,梳理写作的思路,完成“学习任务单三”。
(二)动笔创作,同伴互评
完成任务
1.根据写作思路的梳理,仿照新诗示例,写一首以“爱恋“为主题的诗歌,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的祝福、感激或依恋等情怀。
提示:除了写作思路之外,也可以借鉴教材诗歌的标题和形式。
(1)恰似清风,
你们的笑靥吟吟,
欢喜,酒窝盈尽,
一幅关于青春的画,你们是,
那一瞬,
我的目光,
漾起笑意
示例:
《青春四季》(余曼青)
(2)恰似蝉鸣,
你们盛夏的笑语,
绚烂,长空流云,
一首关于青春的歌,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身躯,
滑入甜蜜
(3)恰似秋阳,
你们的眼眸燃起,
沉醉,古老的山岗,
一樽关于青春的酒,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心灵,
无所顾忌
(4)恰似白雪
你们生命的本真,
纯净,无垠大地,
一首关于青春的诗,你们是,
那一瞬里,
我的灵魂,
与你们,
合而为一
(二)动笔创作,同伴互评
完成任务
2.参考新诗写作评价标准,同伴交流评价,并修改完善自创新诗。
学习评价
新诗创作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语言 恰当地处理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言陌生化表达 处理好诗歌的节奏、韵律和语言陌生化表达,得5颗星; 恰当地处理诗歌的节奏、韵律,得3颗星;能处理好诗歌的韵律,得1颗星;
意象 选取贴切、典型、有意蕴的意象 选取贴切、典型、有意蕴的意象,得5颗星;选取较为贴切、典型的意象,得3颗星; 选取贴切的意象,得1颗星;
情感 情感真挚、强烈,感情基调明确,与情感一致 情感真挚、强烈,感情基调与情感一致,得5颗星; 情感真挚、强烈,感情基调明确,得3颗星;情感真挚、强烈,得1颗星;
其他 恰当使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 每做到一点,得1颗星;
第四课段
展“爱”——声形兼备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段任务
核心任务
1
2
综合实践,集体朗诵自创诗歌,作为新诗社的结业汇报,并将诗歌编印成诗刊,送给老师或同学。
结合第一课段学习的朗诵技巧,进行集体朗诵展示。
设计标题和封面,并排版,将自创诗歌编印成诗刊,送给老师或同学。
学习资源
学生修改后的自创诗歌。
核心资源
完成任务
评价维度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语言表达 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言流畅;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语气语调。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情感表现 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能准确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精神风貌 体态大方,得体; 表情动作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诗歌情感内涵。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创意表现 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乐、配舞、配图等适当。 做到一点得3颗星; 做到两点得5颗星。
根据新诗朗诵评价表,进行诗歌朗诵设计,同伴练习,准备展演。
完成任务
1
2
3
4
设计封面和刊名,发布至班级微信群,邀请家长等进行评价
编委小组排版美化(形式、意象、情感等维度)
邀请社团指导老师撰写“编者按”
交付印刷
编印成刊
赠送
学习评价
序号 评价标准 星级评价 得星情况
1 内容贴切,能够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的情感;无错字。 内容贴切,能够表达对老师或情感,无错别字,得5颗星; 内容大体贴切,无错别字,得3颗星; 内容不够贴切,有错字,得1颗星。
2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和谐一致。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相符,得5颗星;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大体相符,得3颗星; 插图、色彩与诗歌意象、情感不符,得1颗星。
3 排版美观舒适,字号大小适中,有一定的审美效果。 排版美观舒适,字号大小适中,有一定的审美效果,得5颗星; 排版、字号等大体舒适,美观,得3颗星; 排版粗糙,无审美效果,得1颗星。
诗刊编印评价量表
1.积累古诗词和现代诗歌中常见的诗歌意象(不少于5类),揣摩和品味意象背后的情感,并猜想诗人选取这一意象的理由;
2.发挥联想和想象,重现诗歌描摹的画面,是理解诗歌的重要手段,请你借助联想和想象,任选一首现代诗,将其中展现的画面用自己的文字描摹出来。
选做
必做
测试反馈
1.聂华苓在评价艾青诗歌时,说到:“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你同意吗?请你从《艾青诗选》中选取几首诗,做具体的赏析,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文章,来证明你的观点;
2.诗歌散文化,散文诗歌化,是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请你搜索相关资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