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凿井(záo) 娱乐(yù) 局势 匪徒
B.暂时(zàn) 押送(yā) 严竣 寄托
C.青稞(kē) 兴旺(xīng) 威胁 法庭
D.搪瓷(táng) 收敛(liàn) 残爆 占据
2.下列字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原来;
B.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清楚,明白
C.燕山月似钩。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D.快走踏清秋。 走:奔跑
3.“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段话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 )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4.下面古诗所歌咏的事物体现的品质,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描写的是石灰,借以表现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质的可贵精神。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的是梅花,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强高洁的品质。
C.“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写的是菊枝,突出了菊花孤高傲世、坚贞不屈的品质。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描写的是菊花,突出了菊花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品质。
5.对那些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常回家看望父母的人,应该用警句( )劝诫他们。
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C.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6.下列古诗和作者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马诗》——李贺 B.《石灰吟》——于谦
C.《竹石》——郑燮 D.《过零丁洋》——白居易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四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到事情已经被解决了,他顿时喜出望外。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C.哥哥离开家时奶奶嘱咐再三,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的。
D.这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终于被执行了死刑,总算是死得其所。
8.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合适的一项是( )
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
①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一架紫藤便呈现在我们眼前。②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③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的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④它们是在采花蜜吗?⑤它们是在舞蹈吗?⑥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⑥后面
二、填空题
9.给词语写拼音。
封锁( ) 狡猾( ) 仇恨( )
两兜( ) 铜铸( ) 嘹亮( )
10.形近字组词。
猾( ) 榴( ) 铸( ) 狡( )
滑( ) 溜( ) 涛( ) 饺( )
11.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_____
(2)“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_____
(3)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棉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填空,再选择正确的答案。
(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 _____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 _____的精神。
(2)“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几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_____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语意未尽
C.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13.句子积累。
(1)《马诗》一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主要写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象;“___,______”两句主要写诗人希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不遇于时的感慨。
(2)《十六年前的回忆》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 ,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揭露了反动军阀______ 本质, 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之情。
(3)《为人民服务》一文 ,作者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 , 先写了革命队伍的宗旨 ,而后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正确对待生死、___、___正确对待牺牲。
(4)“__ ,____”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_____ ,_____”告诉我们要趁着父母健在及时尽孝 ,不要等到失去父母才后悔。
14.查字典。
“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鼎”的第六画是____。“鼎”字的解释有: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②大;③锅;④正当,正在。“一言九鼎”的“鼎”应选第____种解释。请再写两个带“鼎”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师对我说:“明天我要到你家家访。”(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军战士把敌人全消灭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①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6.第②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递进 C.转折 D.引出下文
17.仿照文中画“ ”的句子,用“越来越……越来越……”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两个片段对父亲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19.为什么父亲的神情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第①段中划“_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再比较一下哪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当时“父亲”心里会想些什么?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菲菲:今年可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呢!翻开沉重的历史,里面可有许多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一)视死忽如归
(1)十六年前的回忆(选段)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自有后来人
一九二八年二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
“你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
“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
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情报的梦想破灭了。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二月九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 )地走向刑场。刑场上,夏明翰( ),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执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藏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 )地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 )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生命。
22.仔细阅读选段(1),找出描写李大钊外貌与神态的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外貌 ①_______ 没戴眼镜 ②______
神态 ③_______ ④______ 非常沉着
“对比”往往能让文字中潜藏情感流露出来,对比阅读李大钊“受审时”的外貌与神态,你有什么想要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仔细阅读选段(2),将以下几个词语填入文中合适的位置。(填写文字)
①昂首挺立 ②洋洋洒洒 ③从容不迫 ④正气凛然
东东:小提示:首先你可以抓住关键字猜测成语意思,再尝试联系上下文进行填写,当然最后要连起来读一读,检验一下是否通顺。
24.请认真阅读两则选段,对的打“√”,错的打“×”,并完成填空。
①李大钊之所以能够安定沉着,是因为他坚信革命必将成功。( )
②“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中的“后来人”指的是夏明翰的子孙后代。( )
③与敌人的对话中,夏明翰机智应答,表现出共产党员的临危不惧。( )
④李大钊和夏明翰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
菲菲:第④条笔记被弄脏了,同学你能帮我补全吗?
五、书面表达
25.习作芳草地。
熊顿直面肿瘤的勇气让我们震惊,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你是怎样处理和面对的?选择一两个事例,说说你的感受。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易混读音和多音字。题目要求选择“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
A项,娱乐的正确读音是:yú lè。
B项,严竣应改为:严峻。
D项,收敛的正确读音是:shōu liǎn;
残爆应改为:残暴。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CD选项正确,B错误。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要留清白在人间: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A
【详解】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文章主旨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句子出自课文《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的演讲稿。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阅读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可知,这段话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4.D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理解。
本题D选项错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中的诗句。也是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查时的讲话中引用的诗句。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
5.A
【详解】本题考查名人名言的理解与运用。
A项,这句话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B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是:是指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C项,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摘自《增广贤文·上集》解释:过好日子的时候要居安思危,想想以前贫困的时候,不要等到真正过上穷日子的时候才只能去回想当年富足的风光。
D项,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别说你出发的早,还有比你更早的人。
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BC选项叙述正确,D项错误。《过零丁洋》这首诗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一首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白居易: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7.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看在语境中是否运用恰当。
喜出望外,意思是指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三长两短,意思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是对人的死亡的一种婉转说法(多用于假设、虚拟)。
死得其所,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罪犯执行死刑,应为“罪有应得”。
8.B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先分析所给句子:描述花的局部的颜色和形态,那我们就知道了,这句话应该在花的后面,用来介绍花。再分析文段的6个句子,第二句句尾是“花朵”,第三句是介绍野蜂在花间飞舞的样子,因此判定,给定的句子应该放在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故选B。
9. fēnɡ suǒ jiǎo huá chóu hèn liǎnɡ dōu tónɡ zhù liáo liànɡ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封锁(fēnɡ suǒ):指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
狡猾(jiǎo huá):指诡诈不可信,狡诈刁钻。
仇恨(chóu hèn):指仇视愤恨;强烈的敌意。
两兜(liǎnɡ dōu):指两个口袋。
铜铸(tónɡ zh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嘹亮(liáo liànɡ):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10. 狡猾 石榴 钢铸 狡猾 滑冰 溜走 波涛 饺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
猾:诡猾、猾子、积猾、猾乱、猾贼等。
榴:榴火、枪榴弹、榴莲、榴弹等。
铸:熔铸、铸件、浇铸等。
狡:狡诈、狡辩、狡计、狡赖等。
滑:光滑、刁滑、奸滑、滑腻、滑坡等。
溜:溜之大吉、溜走、提溜等。
涛:波涛、惊涛骇浪、林涛、狂涛等。
饺:饺子、水饺、饺饵、蒸饺等。
11.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描写。
人物的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的形象。根据题干给出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文章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1)从“瞪着、两眼迸射”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神态的描写。
(2)从“恳切地说”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语言的描写。
(3)从“抱起、背起、跃出、冲了”可知这句话是对董存瑞动作的描写。
12. 事情发展 机智勇敢、不怕牺牲 C
【详解】(1)《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解放军战士在攻打敌军司令部时被敌人暗堡的火力阻挡住了。再写董存瑞主动要求炸掉暗堡。在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来到暗堡下面的桥下。接着写由于找不到放炸药包的地方,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最后写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取得了胜利。歌颂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对“嗒嗒嗒”的省略。
13.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凶狠残暴 深切怀念 正确对待批评 正确对待困难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1)《马诗》(唐·李贺)
全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2)《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揭露了反动军阀凶狠残暴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3)《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从五个层次进行论证,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多方面的问题。处处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中心明确,思路十分清晰。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好药虽然很苦,让人难以吞咽,却能让病痊愈;忠诚的话虽然有点让人听了不舒服,却能帮助人们改正自己的一言一行。常用来形容应该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14. D ding 目 7##七 ① 人声鼎沸 三足鼎立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法和字词解释。
鼎:读音:dǐng;部首:目;总笔画数:12;除去部首笔画数:7。
“鼎”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D,再查音节ding;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目部,再查7画。
“鼎”字的书写顺序:
一言九鼎:形容言辞极有分量,作用大。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奉为传国之宝。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带“鼎”字的成语有:人声鼎沸、三足鼎立、鼎力相助、钟鸣鼎食、鱼游沸鼎、钟鼎之家……
15. 老师对我说,明天他要到我家家访。 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不得不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 敌人被解放军战士全消灭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型变化,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变化即可。
(1)本题考查的是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②陈述转转述句,要将冒号和双引号去除,主观人物的主语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所以本句话可以改为老师对我说,明天他要到我家家访。
(2)本题考查改为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把“只得用”改为“不得不用”即可。
(3)本题考查的是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字句改“被”字句原则是把“把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被字句”。把“把”改成“被”。即成为“被字句”。本句话中调换“解放军战士”和“敌人”的位置,把“把”字改为“被”字即可。
16.A 17.雨下的越来越大,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 18.AC 19.因为父亲即使面对灾难也是非常的冷静,以及他的对于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及革命事业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信心。 20.我不能离开。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反问句突出的情感更加的强烈,更加的衬托出了父亲迎难而上的品质。 21.孩子,对不起了,为了革命的胜利我必须这样做。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同志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再见了!
【分析】1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例如:“呜——”火车开动了。(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环境声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环境电磁学;——环境空气动力学。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1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如: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
18.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方法。语言描写: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文中“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属于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文中“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属于神态描写。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可知,父亲即使面对灾难也是非常的冷静,以及他的对于祖国的强烈的热爱及革命事业事业成功的强烈的信心。
20.本题考查句型转换和理解句子意思。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反问句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反问句还可以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更加的衬托出了父亲迎难而上的品质。
2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首先需要联系上下文,理解描写人物句子的大致内容,思考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从对李大钊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可以清楚地分析出人物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可知父亲虽然爱家人,但是为了祖国他选择舍弃小家为大家。如:孩子,对不起了,为了革命的胜利我必须这样做。胜利一定会来的。我相信虽然我不在了,同志们一定会照顾好你们的,相信你们一定会过得很好。再见了!
22. 穿着灰布旧棉袍 乱蓬蓬的长头发 平静而慈祥 非常安定 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一位在监狱里受尽折磨的囚徒形象,但神态描写却说明了李大钊即使经历残酷的折磨,仍保持着对革命的坚定信念,他依旧坚强并充满着对亲人的爱
23.从容不迫 昂首挺立 洋洋洒洒 正气凛然 24. √ × √ 忠于革命事业,面对敌人坚贞不屈,坚定的革命信念,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分析】22.本题考查信息搜集和人物描写分析。
外貌指的是人的体貌特征,包括外表、衣着、容貌等。神态指的是面部表情,神色。明确外貌和神态的概念,再回到文中相应位置找到相关信息: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话中描写父亲衣着的“穿着灰布旧棉袍、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属于外貌描写,“平静而慈祥”是脸上的神色,属于神态描写。
表格中“非常沉着”的字眼出现在文中的这句话里: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这是神态描写,摘取“非常安定”填入表格即可。
李大钊的衣着陈旧,显然狱中的生活并不好,没戴眼镜推测是在审讯过程中被弄掉了,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没有条件打理,也有可能是被人抓的,从这些推测李大钊在监狱里受到了残酷的折磨。
再对比他的神态,在这样的折磨下他是沉着的、冷静的,他依旧关爱着自己的亲人,依旧坚信革命道路的正确并最终获得胜利,他英勇就义,无所畏惧。展现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3.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昂首挺立:高抬着头直挺挺地站着,比喻屹立不摇,无所畏惧。夏明翰在刑场上望着祖国大地,说明他是抬着头望向远方的,不惧牺牲的姿态。
洋洋洒洒: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夏明翰在写就义诗时,是一气呵成不间断的,词语适用此处。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夏明翰告别狱中难友,走向刑场时的姿态是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为了革命献身,他不害怕,“从容不迫”用在此处合适。
正气凛然: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这首就义诗抒发了夏明翰的坚定的革命信念,“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正是因为他相信革命道路的正确,相信有无数人前仆后继地加入到革命事业中,这种浩然正气永存。
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分析。
①李大钊相信革命的正确和光明的未来,所以为此而牺牲他无所畏惧,心中信念坚定,表现出来就是沉着、平静。判断正确。
②“后来人”指的是为了革命事业奋斗不息、贡献力量的人,题干说法错误。
③仔细阅读夏明翰和敌人的对话,敌人想要调查夏明翰的背景信息,但夏明翰都没有明确回答,面对敌人,他只是陈述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敌人无计可施。题干说法正确。
④联系两者材料,李大钊和夏明翰在面对审讯时,都有一种不可动摇的信念,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这种力量让他们坦然自若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惧折磨和牺牲,体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不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品质。
25.例文:
面对挫折
挫折是什么?依赖的人说挫折是高不可攀的山峰;懦弱的人说挫折是无法跳跃的黑暗;而我要说挫折是能激发你潜能的法宝。
六岁那年,我便开始学“骑自行车”。我非常高兴,但事实很快令我沮丧了。爷爷把自行车骑出来以后,我刚上去,还没蹬呢,就摔倒在地,来了个“嘴啃泥”。我不甘心,又坐上去,刚想蹬,脚却被缠住了,我坐上去,小心翼翼地蹬着,“一下,两下,三下,耶!”正当我得意,不小心撞到前面的大树上了,来了个“倒栽葱”,把鼻血先生都请出来了。
到了门诊上药,爷爷问我:“还练吗?”“不练了!”我抽噎着说。“你不练了,就意味着你被挫折打倒了!”爷爷的脸严肃起来。我自己反思了一会儿,忍受着“鼻血先生”那反复的折磨与疼痛。又上了自行车,我先跨过车子,然后屁股稳稳地坐在车坐上,慢慢地往下踩,心里充满了恐惧,腿也不停的瑟瑟发抖,后来我又鼓起勇气又往下踩了一下。就这样一步,两步……地骑着。我成功了,一共蹬了十二下,还学习了刹车,我不禁高兴地跳了起来,豆大的眼泪顺着脸颊流到了嘴角。
我面对的挫折是痛的,但挫折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可以把我们的意志磨练的更加坚强,让我们更勇敢的去成长。
【解析】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