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同步训练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22: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1. 下列加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连 翘(qiáo) 苍 劲(jìng) 忧 戚(qī) 自吹自 擂(léi)
B. 勾当(gòu) 遁词(xún) 拮 据(jū) 强词夺理(qiǎng)
C. 襁褓(qiǎng )雾 霭(ǎi) 筵席(yán) 强聒不舍(qiáng)
D. 飞 窜(chuàn) 蛮 横(hèng) 侍候(shì) 风雪 载途(zài)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二法门 断章取意 荡然无存 一义孤行
B. 娇揉造作 相得益章 衣衫褴褛 郑重其事
C. 置之不理 前仆后继 墨守成规 持之以恒
D. 自曝自弃 面面斯觑 茅塞顿开 如雷贯耳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美食节的食物琳琅满目,有印度的飞饼,新疆的切糕,山东的烙饼……等馋得人口水直流。
B. 读《水浒传》,我对林冲、武松等人印象最深。
C. 妈妈生气地问道:“今天到哪去了,你?”
D. 春天是美丽的,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 《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杨志、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 《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5. 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两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栩栩如生,但《范进中举》主要是用白描手法精细的刻画人物,而《孔乙己》则较多的是用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
B. 《范进中举》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小说按时间顺序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
C. 士人中举发疯不是普遍现象,因此《范进中举》的情节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D. 《儒林外史》是清小说家吴承恩所写的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7. 下列对刘姥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刘姥姥是丑角,但绝不是傻子,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她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B.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的这句话体现了她率直、爽快的特点。
C. “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这句话反映出刘姥姥懂得说话技巧,会讨好贾府的主子们,这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D. 刘姥姥逗众人开心的方法一是用村言俚语,如“这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二是滑稽的表情,如在高声说话后“鼓着腮不语”等;三是笨拙的动作,如夹鸽子蛋等。
8. 填空。
(1)《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这是一部章回体 小说,作者 ,字 ,我国 代 家。
(2)《范进中举》采用 手法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 截然不同的境遇,生动地刻画出范进的丑态和周围各色人等 的嘴脸,不仅揭露了 对读书人的毒害,更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 。
9. 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 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涤;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______
(2)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______
(3)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便打了!”______
(4)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部已经走过几百年的著作——《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之所以广受人们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演绎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更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文学、文化魅力。
《三国演义》的魅力在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雄姿英发、深谙兵法的周公瑾,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曹孟德,军事良才、谋略大家司马懿……,__________,让人欲罢不能。
《三国演义》的魅力还在于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交锋。在崇尚斗智优于斗力的作者心目中,再现一场战争的场面不如寻找其中的制胜之道。由此,小说中千变万化的谋略使得一场场大战风云莫测,读来让人惊心动魄。
(1)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吸引着每个读者的神经
B.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牵动着每个读者的神经
C.每个读者的神经被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牵动着
D.每个读者的神经被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吸引着
(2)赤壁之战催生了赤壁文化,其中有苏轼所写的千古美文《赤壁赋》,还有赵孟頫所书的传世杰作《赤壁赋》。下面对赵孟頫所书《赤壁赋》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该作品横长竖短,主笔横画蚕头燕尾,字形方扁。
B.该作品笔画轻盈圆转,结构舒展,章法舒朗有致
C.该作品笔画连绵环绕,运笔上下翻转,跌宕起伏。
D.该作品笔画粗细一致,横平竖直,有古朴敦厚之气。
11. 文学常识填空。
(1)《红楼梦》原名 ,作者是 ,清代小说家。该书以 、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 、 、 、 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瑕”指的是 。
(3)《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写的是 ,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 、弄权 、逼死 、破坏 的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12. 阅读《三国演义》片段,回答问题。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这段文字中“天人共戮”的“戮”读音是________;成语“皇天后土”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乌牛白马祭礼”大致上相当于“牺牲玉帛”中的“牺牲”。
B.“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中的“黎庶”指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C.刘备在《三国演义》中有多种称谓:尊称时称之为刘皇叔、玄德公,蔑称时称之为大耳贼;或者按他所获官职称之为“刘豫州”(豫州牧)、“左将军”。
D.中国有“文圣武圣”之说,文圣指孔子,武圣即指关羽。
(3)这段文字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人们习惯称之为“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的誓言终其一生,影响其人其国。书中突出体现关羽之忠义的故事就有很多,比如________。三人之忠义通过________(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三人之“义”气用事也使刘备因一心为关张报仇而在________(战役)中,被东吴的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从此蜀国走向没落。其利其弊令后世交友结拜之人深思。
13. 依照下列画线的句子,再仿写两句以构成一组排比句。
阅读名著,可以欣赏到许多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读《三国演义》, 我们可以领略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读《红楼梦》, ;读《水浒传》, 。
14.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刘姥姥道:“我们屯乡里的人不会病的,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从不知道吃药的。我想姑奶奶的病不要撞着什么了罢?”平儿听着那话不在理,便在背地里扯他。刘姥姥会意,便不言语。那里知道这句话倒合了凤姐的意,扎挣着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你见过的赵姨娘也死了,你知道么?”刘姥姥诧异道:“阿弥陀佛!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我记得他也有一个小哥儿,这便怎么样呢?”平儿道:“这怕什么,他还有老爷太太呢。”刘姥姥道:“姑娘,你那里知道,不好死了是亲生的,隔了肚皮子是不中用的。”这句话又招起凤姐的愁肠,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众人都来劝解。
巧姐儿听见他母亲悲哭,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着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刘姥姥笑道:“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他顽,拿什么给他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说着,自己还笑,他说:“那么着,我给姑娘做个媒罢。我们那里虽说是屯乡里,也有大财主人家,几千顷地,几百牲口,银子钱亦不少,只是不像这里有金的,有玉的。姑奶奶是瞧不起这种人家,我们庄家人瞧着这样大财主,也算是天上的人了。”凤姐道:“你说去,我愿意就给。”刘姥姥道:“这是顽话儿罢咧。放着姑奶奶这样,大官大府的人家只怕还不肯给,那里肯给庄家人。就是姑奶奶肯了,上头太太们也不给。”巧姐因他这话不好听,便走了去和青儿说话。两个女孩儿倒说得上,渐渐的就熟起来了。
(出自《红楼梦》第113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 选文中的情节发生在贾府败落之后,贾老太太已过世,凤姐也不久于人世。
(1)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 你认为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的态度怎样?找出一两个句子来证明你的观点。
(3) 第一次进大观园时,凤姐和鸳鸯导演着刘姥姥出尽洋相,而现在却和她平和地说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感态度上的变化呢?
(4) 结合第一次进贾府的情况,你认为刘姥姥是怎样的一个人?
15.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三顾茅庐》一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16.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杨志和谢都管……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②……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
(1)选文第①段描写天气的酷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中,“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这句话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取一则古代寓言,用现代汉语改写成一篇小故事。300字左右。
1、A; 2、C; 3、A; 4、C; 5、B; 6、B; 7、B;
8、(1)长篇讽刺吴敬梓敏轩 清 小说; (2)对比 出榜 趋炎附势科举制度 封建社会;
9、(1)外貌描写 (2)动作描写(3)语言描写
(4)心理描写; 10、(1)B ; (2)B
11、(1)《石头记》 曹雪芹 清 贾宝玉 林黛玉 贾 王 史 薛
(2)林黛玉 贾宝玉
(3)王熙凤 相思局 铁槛寺 尤二姐 宝黛
12、(1)lù 古人对天和地的尊称
(2)B
(3)(示例)土山约三誓/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其他符合要求亦可) 赤壁之战 夷陵之战(猇亭之战)
13、我们可以领略到黛玉葬花的哀愁情思 我们可以领略到鲁智深大智大勇的雄风
14、【小题1】刘姥姥第三次进贾府,并看望病危的凤姐。
【小题2】
现在凤姐对刘姥姥真诚、和气、略带尊敬。
如:姥姥你是年纪大的人,说的不错……;凤姐道:“你(注:是巧姐)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等句子都可以表明。
【小题3】
那时贾母还在,凤姐和鸳鸯都为讨好老太太而戏弄刘姥姥。而现在贾府家境败落,贾母也已去世,凤姐也病危,她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小题4】
刘姥姥是一位开朗、喜言笑、朴实又比较世故,更懂得知恩图报的农村妇女。
15、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
16、 (1)描写天气的酷热,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环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2)运用伏笔,表明杨志性情粗暴蛮横、急功近利,虽有智谋,但不注重做事的方式方法。他这种粗暴的态度必将激怒众军汉,预示双方矛盾将不断激化,为下文生辰纲被劫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