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学习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14 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读懂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3.学会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提问。
学习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学习难点:学习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经验等不同角度提问。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科、横、竖、绳、系”6 个生字。
2.通过对课后小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明确从“内容”“写法”“联系联系生活”三个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
3.学习从“写法”的角度提出问题,体会课文写法上的表达特点。
学习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一、课题导入:播放飞机夜行时的视频,质疑: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夜间飞行秘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反馈
1.出示词串:蝙蝠、飞蛾、蚊子、苍蝇。
朗读词串,注意“苍蝇”的“蝇”(yíng)的读音。
交流后发现这几个词都是动物。
2.出示词串二:科学家、绳子、系着、证明、研究、障碍物、驾驶员。
朗读词串,注意“系着”的“系”的读音。
交流后发现这7个词串联起来就是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以及借助编蝠夜里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雷达的具体经过。
3.由词串二的教学引出文中两句话:
出示: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通过朗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科学家做3次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果,初步读懂课文内容。
4.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课文内容。
板块二 个体提问,复习提问方法
1.通过初步阅读,我们已经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深入读下去,一定也有不明白的。
出示:1)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2)把问题清楚地写在便利贴上,贴在课文相应的位置。
2.学生读课文,写问题。
3.指名上台说问题
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我们知道了可以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问题,也可以针对全文提问题。来说说你的问题,并说说你是针对什么提问题的。
板块三、讨论小组问题清单,学习多角度提问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针对课文内容和针对全文提问,这篇课文的课后有一份小组问题清单,它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小组问题清单)
认真读读三个问题和三个小朋友的发现,你读懂了什么?
课后的这份小组问题清单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经验
2.原来可以从那么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疑问,读读你刚才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想想你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
3.小组合作,把你们的问题分类贴到我们的小组问题清单上。
板块四学习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题
1.出示几份小组问题清单,你发现了什么?(很多都是内容上的提问,写法上的提问很少)
看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问,有难度。想不想挑战高难度?要想从课文的写法提问,有什么好方法吗?听听,两个小朋友有什么发现?提问小博士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提问法宝呢?
2.尝试从写法提问
听了提问小博士的话,你有没有觉得,其实从写法角度提问也不是很难。
只要你找到课文中写得特别的地方,问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题目清楚地写下来,就可以了。赶紧再来挑战一下自己,试着从写法的角度提问,写完了和小组同学交流,贴在小组问题清单上。(如果你没有发现写法上的问题,也不用急,听听你的组员是怎么说的)
3.小组展示,指名说写法上的问题。
板块五梳理提问方法,课后小结
1.根据板书梳理小结
经过同学们的深入思考,我们已经能从写法角度提出问题了。太棒了!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多角度提问题。
2.下节课,老师要从你们的问题中选择几个问题形成我们的问题清单,但是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超声波?超声波和无线电波有什么不一样?还有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收到了动物的启发?这样的问题光读课文是解决不了的,那我们怎么办?(课外查找资料)
好的,下节课我们带着你们查找的资料,一起来继续讨论解决。
3.书写“蚊、即、科、横、竖、绳、系”,重点指导“横、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蝇、证、研、究、达、驾、驶”6 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尝试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三次实验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
学习过程:
板块一、小组自主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
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板块二、围绕课文内容,重点解决问题
(一)蝙蝠和雷达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1.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全班交流,完成表格中的“第一次试验”。
实验准备 实验方式 实验结果
第一次实验 挂绳子、系铃铛 蒙上眼睛 铃铛一个没响;绳子一根没碰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读这段话的感受吗?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尝试用上“无论、即使、也能”等关联词夸一夸蝙蝠的飞行本领。
(二)对比阅读,发现特点
1.自由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小组交流,完成表格“第二次实验”和“第三次实验”。
2.根据表格,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的过程。
3.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对比课件中的表述文字,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4.猜猜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说说你的体会。
5.关于文章写法,我们还提出了哪些问题?
(三)情境模拟,揭开秘密
1.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默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说一说。
2.请三位同学分别饰演障碍物、超声波、蝙蝠,模拟“模拟探路”的过程。
3.蝙蝠与雷达相遇,它们会展开怎样的对话?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板块三、资料引入,拓展阅读
1.回顾全班问题清单,看看我们还提出了哪些问题。
2.从动植物的身上,人类还得到了哪些启示?资料引入,全班交流。
3.回顾全文,说说收获
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经验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
4.拓展阅读,尝试多角度提问。
(1)出示课后习题中的文章《它们是茎,还是根?》中的片段,让学生自由读一读。
(2)尝试从内容、写法、联系生活经验三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自己的问题清单上。
《它们是茎,还是根?》问题清单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经验
(3)全班交流,问题分类。
5.写“蝇、证、研、究、达、驾、驶”6 个生字,重点指导“驾、驶”。
板书: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内容 写法 联系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