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曾都一中 襄州一中
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2023.4.12 09∶00-11∶30 时限∶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
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治理观的一大特点,是以国内、区域、全球一体的治理观超越国内—国际二分法
式基督教文明治理观。这种治理观继承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基于历
史传统与现实需求,吸取人类治理经验而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上,中国就以天下一体的眼光看待个人、家国与世界,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费孝通先生曾讲到,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如涟漪般由中心向外辐射。这
种中心并非个人主义的自我中心视角,而是有推己及人的意味,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对世界的改变始于对自己与周边的改变,正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此外,中国传统的王道政治理想也包含道义上的要求,大国应当为周边及天下的稳定与繁
荣作出贡献。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就是一种开放性的世界治理样式,是无外部、无敌对的
包容性治理思维。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是多中心的区域治理:差序格局不是单一中
心的秩序结构,而是网格状的多元共生。全球治理不是一个以我为中心的涟漪覆盖,而是
一个个涟漪圈交叠,共同构建起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理机制互联互
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王义桅、张鹏飞《中国治理观的独特意蕴》)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视为“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这不仅需要坐而论
道的智慧,更需要起而行之的力量。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
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知行合一,行远自迩。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
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中国在“亲、诚、
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指引下,与周边国家打造了众多有针对性的命运共同体———中巴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1页(共8页)
书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同周边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与柬埔寨“继续做高度互信的
好朋友、肝胆相照的好伙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与老挝“携手打造牢不可破的中老
命运共同体”等。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的根基,同样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热土。在更大的地区范围,
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等逐渐深入人心,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发展
中国家命运共同体。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中国率先伸出援手,开展了大规模卫
生援外行动,累计向疫区及周边13个国家提供了总价值超过1.2亿美元的援助,派遣了
1200多名医护人员。
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
的主要动力。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
一路”合作文件。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蒙古国
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等相对接,跨越高山峡谷,穿越山河湖海,
逐渐勾连起世界上最壮美的经济走廊;蒙内铁路的通车让肯尼亚百年梦圆;缅甸偏远的小
山村里人们用上了点亮夜空的电灯;马尔代夫有了连接众多岛屿的跨海大桥;哈萨克斯坦
实现了出海通道的梦想;老挝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在国际社会认知中,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正在于价值理念和治理思路。以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
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摘编自余晓葵、张斐晔《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答案》)
材料三:
与此同时,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近年来明
显上升,使得世界和平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在此形势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
倡议,呼吁各国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以结伴取代结
盟,以共赢取代零和,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践行者,中国始终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推
动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中国秉持公道
正义,致力于劝和促谈,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在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
非传统安全挑战方面,中国携手各国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
(摘编自卢静《发挥中国对全球治理变革的引领作用》)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治理是由一个个涟漪圈交叠建构起的整体治理的框架,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治
理机制互联互通,从而形成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B.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打造中巴、中柬、中老等发展中国家命运共同体,走
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第一步。
C.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成为世界发展
的主要动力。
D.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为人类共同幸福考虑,以更和平有利的方式推动构建安全共
同体。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继承了传统中国“内圣外王”理念的中国治理观超越了国内—国际二分法式基督教
文明治理观。
B.中巴命运共同体和中老命运共同体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治理观所倡导的多中心的区域
治理模式。
C.中国的周边外交理念是“亲、诚、惠、容”,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主旋律是增
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
D.正是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
和忧患,所以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更加凸显。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
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
B.2022年9月16日上午,中国和韩国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
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确认交接88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C.近日,为应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各国将协力合作,最大
限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D.2022年8月31日在北京举办的服贸会,为各国加强文明交流、开展人文合作搭建平
台,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又一生动写照。
4.请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
5.请根据材料简析中国该如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热 炕
梁 衡
①神池是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三月里的一天,我来这里是为了访问一个乡村女教
师。车子进了山,翻上山头,早没有了路。风像刀子一样专找着领口、袖口往里钻。山上
除了残雪,就是在风中抖动的、如钢丝一样的枯草茎。
②步行转过一个山坳,村口的第一个院子就是学校,我们刚踏进院子,一个中年妇女
在窗玻璃上一闪,急忙迎了出来。她就是炕头小学的女教师贾淑珍。炕头上分三排盘腿
坐着十三个孩子。一个个瞪着天真的眼睛,看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炕下放着一溜小棉
鞋。炕对面的椅子上靠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汉语拼音。贾老师迎进我们说:“天这么
冷,好辛苦,快炕上坐。”一边让孩子们往炕里挤一挤。山里的冷天,家里最暖和的地方就
是炕头,是专让贵客的。我们不愿打扰小窑洞里的教学秩序,她就让我们到她的窑洞里。
③我盘腿坐在炕头上。挨着炕沿是一口农村常见的二尺大锅,好像我们不是来采访,
而是来走亲戚。贾淑珍揭开锅盖,急慌慌地舀水、抱柴,要做客饭。久违了,这淳朴的乡
情。久违了,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她终于被劝着放下柴火,坐到炕沿上,开始叙说她这段
平凡的往事。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3页(共8页)
④“那是1961年,17岁,我初中毕业,来到这个村。全村不到二十户,没有学校。八九个
娃娃,不是在村里爬树,就是在地里割庄稼。我跟支书说,我念书不多,总还能看住个娃娃
吧,比他们在村里撒野强,当时队里没有窑洞,我刚结婚,就把学校办到了我的洞房里。”
⑤“我把家里的杀猪案板洗了洗,刷上炕洞烟当黑板,又把山上的白土碾成面,和上山
药蛋粉搓成条,就是粉笔。没有书,就回到娘家村里借。”
⑥贾淑珍坐在炕边,像叙家常,追忆着往事。话里并没有多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多
么宏伟的计划,更没有什么壮烈的举动。一切都顺乎自然,村里的娃娃没人管,自己就当
看娃的,雨雪天两脚泥,冬天烧炕还要出去打柴、接草。同一盘炕上四个年级,有的上算
术,有的上语文,有的爱打闹,有的胆小不敢说话。她都靠自己无私的心和慈母式的情,把
这批野孩子带大一茬又一茬。只在那花烛洞房中的土炕上,就送走了十二茬学生。全村
35岁以下的无不是她的学生。
⑦土炕,这盘热烘烘的土炕。就是憨厚的北方农民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北方民
族的摇篮。在这盘土炕上,人们睡觉、吃饭、纺线。晚间又常挤到炕头上说古拉家常。这
九尺炕头便是他们的生活舞台,世代他们就这样繁衍、生存、进步,而贾淑珍又在舞台上加
进新的内容———教育。人呱呱落地,来到这炕上,不该光吃睡和干活,还应该有文化有精
神文明。这个普通的女教师,给炕赋予了新的含义。
⑧25年了,在这盘土炕上,他们连同自己的,共带大了四十二个孩子。我问:“张亮现
在干什么?”“他在十五里外的一个村里教书。”“你为什么不和他调到一起?”“我们这个村
小,他回来吧,用不着两个;我去他那村吧,一走,学校也就停了。现在虽说有了窑,可谁想
来呢?直到去年才通了电。”
⑨别人不愿来,她却舍不得走。事情总得有人干,是苦是亏总得有人吃。自觉奉献,
自觉牺牲,这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平静而自然。
⑩我们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拉着话,隔着光线,我端详一下她的脸,已爬上不少皱纹。
我计算她今年该是44岁,可她至少像50多岁。多年为人师表的严肃和山里生活的清苦,
塑造了她这种谦虚、诚实、任劳任怨和略显憔悴的身影、风度。我心里只是莫名地为她惋
惜和不平,但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山里生活这么多年,身子骨还好吧。”“好甚哩,六
年前检查说是肝炎。进城打了个方,回来连吃了四十服,就再没去看。离不得,一进城少
说也得七天,谁代课呢?山里人,身子能扛呢。”
瑏?瑡我看着表,已近中午。我想到山后面雪地里司机该等急了,便要起身告辞。她还是
坚持要我们吃了午饭,我们赶紧逃了出来。
?瑏瑢告别时,我还是提醒她要看病,她却一直念着,来了一趟,饭没吃一口,你们衣裳单,
别着凉。村民们的话又响在我耳旁:“贾老师,好人哩。”这样的好人真不多啊,像一棵灵
芝草,静静地藏在深山里。这个20户的小村托了她的福啊!几十年来,有了一个她,全村
就没有一个文盲,还出了两个大学生。都说教师是蜡烛,她就是这样默默地燃着自己,在
这无人知晓的山里,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中“枯草茎”,运用比喻手法,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象征了贾老师坚毅顽强的精神。
B.贾老师的热情以及热烘烘的土炕,引发作者感叹,作者很久没有体验这样淳朴的乡风了。
C.贾老师一直没有和丈夫调到一起工作,这体现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D.文中对贾老师的肖像的评议,主要是为了丰富和深化贾老师的人物形象。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4页(共8页)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选择意象,从独特的艺术视角来写人叙事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B.晋西北神池的条件越艰苦,越能衬托出贾老师执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C.村民们说贾老师是好人,直接表现了贾老师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的高尚精神。
D.最后一句“在那盘农家最普通的土炕上”既回扣了标题,又升华了主旨。
8.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9.假如贾老师被评为“感动山西”年度人物,请你代组委会为其撰写颁奖词,要求至少要
使用两种修辞,语言连贯优美,不少于50字。(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十五年秋八月,套①骑三万余入犯延安府,杀掠人畜无算。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复
河套,下兵部议行。冬十二月,总督曾铣,巡抚谢兰、张问行等奏:“延绥②密与套寇为邻,
獉獉
自定边营至皇甫川③连年入寇,率由是道。所当急为修缮,分地定工,次第修举,岁修一
段,期以三年竣事。”疏下部议。铣复言:“套贼不除,中国之祸未可量也。今日之计,宜用
练兵六万人。每当秋夏之交,乘其无备,直捣巢穴,则彼不能支。岁岁为之,每出益励,彼
势必折,将遁而出套之恐后矣。俟其远出,然后因祖宗之故疆,并河为塞,修筑墩隍,建置
卫所,处分戍卒,讲求屯政,此中兴之大烈也。愿陛下亟定大计。”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
獉獉 ????????獉?獉?
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今铣能倡复套之谋,甚见壮猷④。
???????????獉?????????????
其令铣更与诸边臣悉心图议。兵部其发银三十万两与铣,听其修边、饷兵、造器,便宜调度
支用。”二十六年夏五月,总督曾铣出塞袭套部,胜之。敌移帐渐北,间以轻骑出掠。铣复
督诸军驱之,遂远遁不敢近塞。帝以套寇连年深入,如蹈无人之境,大损国威。铣能率兵
出塞,擒斩有功,命增俸,赐白金、 ⑤、币有差。二十七年春正月,大学士夏言罢,初,言力
!
主之。严嵩积憾言,且欲邋⑥其首辅,于是因灾异疏陈缺失,谓:“曾铣开边启衅,误国大计
所致。夏言表里雷同,淆乱国事,当罪。”遂罢言,逮铣诣京。廷臣议罪,凡与议复套者,悉
夺俸,并罚言官,廷杖有差。于是复套事宜悉为停止。会俺答蹈冰 河入套。嵩激上怒,
谓:“俺答合众入套,皆曾铣开边启衅所致。”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初被铣劾奏逮京,亦上
疏讦铣。嵩主之,弃铣市。自言、铣死,竟无一人议复河套者。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议复河套》,有删节)
【注】①套,即河套,是指河流弯曲成大半个 的河道。亦指这样的河道围着的地方。!
其中较为著名的河套地区,这里指黄河河套。②延绥,即延绥镇是明代所设的九个边防重
镇之一。③皇甫川,黄河支流之一。④猷,yóu。壮猷,指宏大的谋略。⑤ ,zhù,指苎麻"
织成的粗布。⑥邋,通"躐"。超越。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
B.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
C.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
D.帝曰/寇据河套/为中国患久矣/连岁关隘横被荼毒/朕宵旰念之/而边臣无分主忧者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5页(共8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部,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以及兵籍、军械、军令之政。
B.文中“处分戍卒”与《孔雀东南飞》中“处分适兄意”意义相同。
C.中国,一般指中原地区,也指国家,都城。文中指国家。
D.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我”,不分尊卑贵贱,自秦始皇起用作皇帝的专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套铁骑入侵,曾铣等人提出当务之急是修缮防御工事,并且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
法,按其规划,三年即可完工。
B.曾铣在与河套贼寇的战争中取胜,改变了以往贼寇入侵边境如入无人之地的情况,
使边境得到短暂的安宁。
C.夏言极力主张曾铣收复河套的策略,但严嵩十分怨恨曾铣,并想越过曾铣登上首辅
之职,为了陷害曾铣恶意污蔑夏言。
D.仇鸾曾经被曾铣弹劾上奏逮捕入京,当曾铣被逮捕到京后,他借机落井下石,上疏
攻讦曾铣。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延绥密与套寇为邻,自定边营至皇甫川连年入寇,率由是道。(4分)
②廷臣议罪,凡与议复套者,悉夺俸,并罚言官,廷杖有差。(4分)
14.根据选文内容,请概括朝廷为收复河套所采取的具体措施。(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①。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②。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翻:通“反”。②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掠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
封为东平郡王。③“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萛有感于
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开头以“沙漠”“塞垣”等特有景物勾勒了一幅塞外图画,又用白描手法刻画了“白
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之景。
B.“边城何萧条”一句中的“何”字和形容词“萧条”,强烈地暗示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与
忧愁之重,为下文议论抒情做了铺垫。
C.“一到”引出由前面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到后面议论抒情的转折,又巧妙指出了“边
城何萧条”的具体原因:“胡虏”的反叛。
D.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看似平淡
质朴,但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6页(共8页)
16.本诗所表达的诗人情感非常复杂,请简要概括并分析诗人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真实地反映了在秦始皇的强硬政策统治下,匈奴人再也不敢南侵,各
国勇士不敢武力反抗的情形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
但他坚定地表示:“ , 。”
(3)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婉丽妩媚的昆曲,到高亢嘹亮的唢呐;从巧夺天工的刺绣,到璀璨艳丽的唐卡……
①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见证着绵延不息的文明传承,是
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如何让深藏于乡野阡陌、都市街巷的非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
视野?如何让浸润着匠人匠心的古老技艺、民俗艺术焕发新的光彩?如何让穿越千年、默
默不语的非遗技艺诉说更多的故事?近年来,非遗与纪录片的相遇,让我们看到了新的
可能。
影像记录的重要性是保护非遗的必要手段,影视创作为非遗技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现象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带领人们了解故宫博物院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通过文物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以全新视角走进故宫;系列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
把镜头对准匠人们的手艺生活,用贴近年轻人的创新表达,展现精妙技艺背后的情怀与故
事、审美与文化;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从 ② 的苏州传统工艺门类中,选取蚕桑丝织、
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等非遗项目,展示古老技艺的工艺之美、匠心之巧……通过纪录片的
艺术性再现,我们在一招一式、一榫一卯、一针一线中了解古老技艺的 ③ 、领略传统文
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深深触动了无数人的内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而传统,有些还有着较高的门槛,大众要深入了解并不容易,而
????????????
纪录片,是一把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新钥匙,它恰恰可以成为人们走近非遗的桥梁。
????????????????????????????????????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
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患者粪
便或呕吐物、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7页(共8页)
等传播。感染之后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
肉酸痛等症状。
不幸感染诺如病毒之后也不要害怕,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治疗,休息2至3
天即可康复,可口服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补充呕吐和腹泻消耗的水分。特别注意:
① !治疗诺如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物!尤其是抗生素,不仅毫无作用,还会
帮倒忙!病毒不怕抗生素,抗生素会杀死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菌群紊乱进而造成腹泻时间
延长。
② ?
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这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诺如病毒传播最重要、最
有效的措施!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6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
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生吃瓜果须洗净,多喝开水忌冷水,不喝生水,禁食生冷
半熟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
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尤
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
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
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加强消毒,③ 。
21.下列句子中冒号的用法,与文本第二段中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B.这落下的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
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之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
C.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
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D.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花正在怒放。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5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的田野”的歌词触动了多少人的心灵。“诗和远方”指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美好的事
物、理想的生活总是让人憧憬,让人热血沸腾;而现实生活难免重复单调,充满压力与挫折。
梦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那么我们如何到达“诗和远方”的彼岸?作为追寻梦想的
青年,请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六校联考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 8页(共8页)宜城一中 枣阳一中 曾都一中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襄州一中 南漳一中 河口一中 语文 答案
1.选 C。(C.“中国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错误,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亚投行等重要
国际公共产品,而不是中国。)
2.选 D。(D.选项强加因果,原文为“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化解百年变局下的人类焦虑
和忧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明世界前行方向,其重要价值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
更加凸显”,可见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3.选 C。(材料三讲的是中国在应对安全问题上展现的责任与担当,强调的是国家之间的合
作共赢。A.是在中国内部所做举措;B.是中韩两国在面对历史,面对先烈的尊重和缅怀态度,
是中国不忘先烈,让先烈归回故土的决心;C.强调的是各国为应对海洋生态问题时的担当;
D.是中国在文明交流的担当。)
4.(1)论证结构:总分总结构;(1 分)材料二共 5 段,使用第一段为第一层,开门见山提
出观点,呼吁各国积极行动,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 分)第 2﹣4 段为第二层,主要
论述了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上的行动和担当。(1 分)第 5 段是第三层,主要总结
了中国对全球治理最珍贵的贡献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1 分)
5.(1)中国要发扬以无外部、无敌对的包容性治理思维的“天下观”。
(2)中国要构建周边及更大范围的命运共同体,向发展中国家不断提供援助,增进国家之
间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
(3)中国要展现大国担当,积极参与联合国行动,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一点 1 分,两点
3 分,三点 4 分)
6.选 D(除此之外,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贾老师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7.C(“直接”错,应改为“间接”或“侧面”)
8.①憨厚的北方农民的一个生存的基本支撑点,是他们的生活舞台。②是贾老师的特殊的教
学场所。③是乡村教育的摇篮,也是北方民族的摇篮。④25年来艰苦而温暖的教学坚守。(意
思对即可,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隐居深山不为修仙炼药,你心里只有渴求知识的娃娃;皱纹过早地雕刻着你的容颜,而你
却只顾将自己的热炕当做课堂。寒风凌冽中,你仍如钢丝一样坚韧,最后你变成了大家心中
的灵芝草,无私地滋养着整个村庄。(至少两种修辞 2 分,字数 2 分,语言连贯优美 2 分。)
10.选 D。(句意:皇帝说:“贼寇占据河套,成为朝廷祸患很久了。连年险要关口无缘无故
受毒害,我日夜挂念这件事,但驻守边塞的大臣没有能分担我的忧虑的。)
11.选 B。(B.“处分戍卒”的“处分”是调度、调遣的意思,“处分适兄意”的“处分”是处理、
处置的意思。)
12.选 C。(C.“并想越过曾铣登上首辅之职,为了陷害曾铣恶意诬陷夏言”分析有误,由原文“初,
言力主之。严嵩积憾言,且欲邋其首辅,谓:‘曾铣开边启衅。夏言表里雷同,当罪’”可知,
并且想要越过夏言登上首辅之职,为了陷害夏言恶意诬陷曾铣。)
13.①延绥与河套的贼寇紧密为邻,贼寇接连好几年由定边营到黄甫川入侵,都是由这条道
第 1 页 共 4 页
路。(“密”,秘密;“寇”,侵略、侵犯;“率”,都。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群臣廷议论定罪责,凡是参与讨论收复河套的人,都被罚扣了俸禄,并惩罚了谏官,施予
程度不一的廷杖之刑。(“与”,参与;“夺”,扣罚;“有差”,程度不一。各 1 分。句意 1 分。)
14(1)当曾铣能提出收复河套的谋划时,皇上命令大臣尽心商议并拨下银两,让他修缮边
防设施、供给士兵粮饷、铸造军械兵器。
(2)当曾铣率领军队出塞大胜敌人时,朝廷下令增加他的俸禄赐给他数量不等的白银、布
和钱币。(一点 1 分,两点 3 分)
参考译文:
二十五年秋季八月,占据河套的三万多名骑兵侵犯延安府,杀害的百姓、抢掠的牲畜不
计其数。总督三边侍郎曾铣请求收复河套,朝廷下达至兵部议定(能否)施行。冬季十二月,
总督曾铣,巡抚谢兰、张问行等人上奏:“延绥与河套的贼寇紧密为邻,贼寇接连好几年由
定边营到黄甫川入侵,都是由这条道路。这里当务之急是修复,划分地段确定工程,按顺序
修复。每年修复一段,以三年为期完工。”奏疏下达至各部讨论。曾铣又进言:“河套的贼
寇不诛灭,朝廷的祸患无法估量。如今的谋划,应该选用六万士兵进行训练,每逢秋夏之交,
趁着贼寇没有防备,直接进攻贼寇藏身的地方,那么他们不能抵御。年年这样做,每次出兵
士兵更加受鼓励,贼寇的气势一定会折损,将会争先恐后逃离河套。等他们远逃,然后根据
祖先原有的疆域,吞并黄河作为边塞,修筑土做的护城壕,设置卫所,调遣防守的士兵,学
习探求屯田措施,这是国家复兴的大功业。希望陛下赶快定下大计。”皇帝说:“贼寇占据
河套,成为朝廷祸患很久了。连年险要关口无缘无故受毒害,我日夜挂念这件事,但驻守边
塞的大臣没有能分担我的忧虑的。现在曾铣能提出收复河套的谋划,这是很伟大的谋略。我
命令曾铣再与各位驻守边塞的大臣尽心商议。兵部应该发放三十万两白银给曾铣,听凭他修
缮边防设施、供给士兵粮饷、铸造军械兵器,方便调配支出使用。”二十六年夏季五月,总
督曾铣派兵出塞袭击贼寇部,并战胜了他们。敌寇军帐逐渐向北转移,偶尔派轻骑出来抢夺。
曾铣又率领各军队驱赶他们,于是他们逃到远处不敢接近边塞。皇帝认为河套的贼寇接连几
年深入国境,像践踏没有人在的地方,十分损害国家的威望。曾铣能够率领军队出塞,擒获
斩杀敌人有功劳,下令增加他的俸禄,赐给他数量不等的白银、布和钱币。二十七年春季正
月,大学士夏言被罢免。当初,夏言极力主张收复河套的策略。严嵩怨恨夏言很久了,并且
想要超过夏言登上首辅之位,于是趁着(发生)自然灾害上疏陈奏夏言的过失,说:“这是
曾铣开拓边境引起事端,耽误国家大计导致的。夏言与他内外呼应,扰乱国家大事,应该治
他的罪。”于是(朝廷)罢免了夏言,并逮捕曾铣到京城。群臣廷议论定罪责,凡是参与讨
论收复河套的人,都被罚扣了俸禄,并惩罚了谏官,施予程度不一的廷杖之刑。于是收复河
套的事都停止了。恰好俺答从冰上渡过黄河入侵河套。严嵩(故意)激起皇上的怒气,说:
“俺答聚合众人入侵河套,都是曾铣开拓边境引起事端导致的。”甘肃总兵咸宁侯仇鸾,当
初被曾铣弹劾上奏逮捕入京,也上疏攻讦曾铣。严嵩主管这件事,判曾铣死刑。自从夏言、
曾铣死后,最终没有一个人再议论收复河套。
15.选 C。(C项,“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错,诗歌前四句的写景是实写。)
16.①第一、二句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
第 2 页 共 4 页
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②第五、六、七、八句写出对安禄山发
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之人得志的现实的憎恨;③最后两句借
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
求。(1 点得 2 分,2 点得 4 分,3 点得 6 分。其它概括,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诗为高适出塞到蓟北的代表作之一,为天宝末年边境状况的形象写照。诗中描写
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
巨大悲愤。诗开篇以塞外特有景物,展示了浩瀚苍茫的典型环境。三、四句写诗人登上塞垣
所见: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白日昏暗、寒云苍茫。接下来四句议论抒情,表达了对安禄山
引起战端的深刻讽刺,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强烈抗议。最后两句借用典故刻画了一个不满现
实但又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17.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8.①多姿多彩 ②琳琅满目 ③前世今生或精妙绝伦(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 可
酌情给分。)
19.影像记录是保护非遗的必要手段,非遗技艺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评分参考:
两处错误,每处 2 分,修改后的句子不改变原意且句子通顺,可酌情给分。)
20.①构成:本体是“纪录片”,喻体是“钥匙”和“桥梁”,比喻词由“是”和“成为”充当,
将“纪录片”比喻成“钥匙”“桥梁”,相似点是都有开启和连接的作用。
②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艺术再现的纪录片是了解并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新形式,并
在促进人们继承和发展非遗文化中起到连接作用。
(评分参考:答出构成 2 分,表达效果 2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C(文中的冒号作用为提示下文。A项,表示总结上文;B项,表示总结上文;C项,冒号
用在“想”后面表示提示下文,提示想的内容 D项,“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废墟上,雏菊
花正在怒放”是对“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的解释说明。)
22.①不要乱用抗生素;②如何预防诺如病毒;③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审题】材料阐释了"诗和远方"的内涵——美好的事物、理想的生活,并指出美好的事
物、理想的生活总让人憧憬,而现实生活难免重复单调。材料的目的在于引导追寻梦想的广
大青年敢于做梦,追寻心中的“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拼搏奋斗,勇于圆梦,实现自
己的梦想。
【参考立意】①面对现实,追寻"诗和远方";②用心书写梦想与生活。
③以远方之梦想,活世俗之人生。④不要让梦想成为白日梦
【阅卷评分参考标准】
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
第 3 页 共 4 页
A.立意准确、集中、鲜明:能扣紧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
一类文 务指令,选准角度,立意鲜明,主旨集中、明确。
54~60 分 B.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C.能严格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
符 D.所选文体特征鲜明。
A.立意准确、集中:能结合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
合 二类文 选准角度,立意明确。
48~53 分 B.内容具体,结构完整,思路基本清楚。
题 C.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
D.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意 A.立意基本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
三类文 选择角度,确立主旨,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
42~47 分 B.内容具体,结构大致完整,思路基本清楚。
C.基本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
D.基本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A.立意不够准确:能联系材料内涵,依据题干任务指令,
基本 四类文 选择角度,确立主旨,局部观点游离材料的主要思想内涵。
符合 36~41 分 B.内容大致具体,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如残缺、思路混乱。
题意 C.未能执行题干写作任务指令限定的主题要求。
D.不符合所选文体的特征要求。
偏离 五类文 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
题意 35分及以下 体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
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补充说明】
(一)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 2分;每 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数等扣分
1.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个字扣 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
容,可以打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