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06:20:52

文档简介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襄阳三中、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
四月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 4月13日上午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神话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意识的存在。尽管神话是对自然万物幻想式的解释,但是它仍然是一些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以及精神追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神话中英雄形象反映出来的真、善、美以及正直、大公无私、诚实等高贵品质都是原始先民社会中的道德典范及行为要求。虽然在上古时期还没有道德这一准确的概念,但是初民生活中无成文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对于真善美的宣传和颂扬是人们得到共识的普遍道德追求。神话正反映了人类早期的道德追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集体劳动和相互关心是原始社会道德的重要特征。他们为着公共的利益,敢于牺牲、不屈不挠,往往表现出正直、刚毅、诚实的高贵品格。这一重要特征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反映是很充分的。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氏族成员都以维护自己部落的共同利益作为最高法则,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集中地出现在了我国的古代神话中。无论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射日除害的后羿、治理洪水的鲧禹、还是炼石补天的女娲、遍尝百草的神农等等,他们既是人们理想化了的天神,也是为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敢献身的英雄,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从中国古代神话中可以看出,道德这一观念形态,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并成为调节氏族成员之间以及氏族部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道德伦理体系,但是已经为人类的道德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原始社会公有制的道德类型。中国神话形成了重视社会责任、倡导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德行至上的道德伦理观。中国神话中的神也往往是完美的伦理与道德的化身,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榜和偶像。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中国神话是善的神话,反应了人类早期的道德追求。
有学者研究指出,神话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向上的力量;它不是理性解释或艺术幻想,而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的实用宪章。神话被认为是神圣的,存在于仪式、道德与社会组织中,同时又是原始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积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类的生活、命运及种种活动都是由它决定的。它为人们提供了仪式和道德行为的动机,还告诉了人们如何去进行这些活动。
神话作为对远古现实的描述,为我们提供了远古时代的道德价值、社会秩序与信仰等方面曾有的模式。因此,神话的道德规范功能也一直受到学者的注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朴素伦理观更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刘媛《中国古代神话的教育价值探究》)
材料二:
中国神话传说在文字创造之前一直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它是古代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最朴素的题材。中国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主题,是人们最早的精神观念与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道德凝聚力。那些人民大众极其熟悉的神话传说,如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一直以来都广泛流传于民间,这些经典的神话传说塑造了许多道德人物形象,包含着大量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鞠躬尽瘁、尽心尽责、不畏艰苦、坚忍不拔……这些神话传说中的高贵品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正是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民族品格。这些神话传说中的道德主题在传播过程中世世代代地影响着中华儿女,它们是中华儿女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也是人们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神话传说具有深刻与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但它的叙事方式却并不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相反,其叙事形式活泼有趣,让人百听不厌。尤其对于儿童来说,用神话故事来进行道德教育不是一种课业负担,而是一种娱乐方式。这种生动有趣的故事比枯燥无味、苦口婆心的教导有趣多了。神话传说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不仅让人们喜欢听、愿意听,还让人们乐于传播,让我们的神话传说生生不息,让我们的道德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神话传说是古代人民群众在劳动过程中感悟、总结和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古代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它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的道德题材。也正因为如此,神话传说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结局总是正义战胜邪恶,善恶有报,通过各种人物形象直接给予人们警示与告诫,告诉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神话传说内容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深入人心,历久弥新。这种寓教于乐、以小见大的道德教育方式总能深深地牵动着人们的心,让人全身心紧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神话传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而紧张不已,从而引起人们的道德情感共鸣。
(摘编自阮丽凤《中国神话传说: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话虽是人类原始意识形态的存在,但它仍然是对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及精神追求等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B.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是完美伦理道德的化身,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他们都能为了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于献身。
C.神话传说虽借助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但它并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神话传说总是通过正义战胜邪恶、善恶有报的结局来直接给人们警示与告诫,因此它能成为民众自我教育的道德题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对中国传统神话在德育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论述,但二者的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在没有形成统一道德准则的上古时期,神话宣传的真善美成为人们共同认识和道德追求。
C.中国传统神话虽然体现的是古代伦理利益准则,俱其德育功能在今天仍然具有教化意义。
D.古代神话的传播靠的是其通俗易懂,如果将内容高雅化、反而会不利于神话的流行转播。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神话的世界》:我们对神话的世界,当然不能学无智者的盲目信仰、然而也不能学主智者的执意反抗,可以分道而并行,可以异时而两立。
B.鲁迅先生《破恶声论》: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物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出古异,淑诡可观,虽信之失当,而嘲之则大感也。
C.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神话在原始文化中有必不可少的功用、那是将信仰表现出来,给道德以保障并加以执行。
D.马克思认为,任何神话都是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随之消失了。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其中“自强”“厚德”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己经有体现,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
5.如何有效发挥传统神话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闹市闲民
汪曾祺
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
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
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
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
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
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
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
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
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
这是一个活庄子。
一九九○年五月五日
文本二:
写小说,要把全篇大体想好。怎样开头,怎样结尾,都想好。在写每一段之间,我是想得几乎能背下来,才写的(写的时候自然会又有些变化)。写出后,如果不满意,我就把原稿扔在一边,重新写过。
我不习惯在原稿上涂改。在原稿上涂改,我觉得很别扭,思路纷杂,文气不贯。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有一位评论家说我的语言有点特别,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我想谁的语言不是这样?拆开来,不都是平平常常的话?
中国人写字,除了笔法,还讲究“行气”。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
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
中国人写文章讲究“文气”,这是很有道理的。
(汪曾祺《揉面——谈语言运用》)
6.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
C.第3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如: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
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反映出老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圆滑处事态度。
B.“闹市闲民”是汪曾祺坐公交换乘时看到的一个老人,而作者本人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也是一个闲人。
C.文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经历的大事也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出色的智者。
D.虽然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其《兰亭序》结体欹侧多姿,错落有致,千变万化,曲尽其态,但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
8.文本一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4分)
9.有评论家认为,道家的“淡然至极,众美从之”的美学风范对汪曾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呈现出“淡而有味”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汪曾祺小说的这一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淡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是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檐榱,短者以为朱儒枅栌。无小大修短,各得其所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鹿之上山,獐不能跂也,及其下,牧竖能追之,才有所修短也。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人有其才,物有其形,有任一而大重,或任百而尚轻。是故审毫厘之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不失小物之选者,惑于大数之举。譬犹狸之不可使搏牛,虎之不可使搏鼠也。今人之才,或欲平九州,并方外,存危国,继绝世。而乃责之以闺阁之礼,奥窔之间。或佞巧小具,谄进愉说,随乡曲之俗,卑下众人之耳目,而乃任之以天下之权,治乱之机。是犹以斧劗毛、以刀抵木也,皆失其宜矣。
人主者,摄权势之柄,其于化民易矣。卫君役子路,权重也;景、桓公臣管、晏,位尊也。怯服勇而愚制智,其所托势者胜也。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岂其材之巨小足哉?所居要也。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口道其言,身行其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数十人。使居天子之位,则天下遍为儒、墨矣。楚庄王伤文无畏之死于宋也,奋袂而起,衣冠相连于道,遂成军宋城之下,权重也。
(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B.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C.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D.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者/而况人乎/今夫朝廷之所/不举乡曲之所不誉/非其人不肖/也其所以官之者非其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颈举踵而望也”的“延”是“伸长”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含义不同。
B.“必遗天下之大数”的“遗”是“遗漏”的意思,与《师说》中“小学而大遗”的“遗”含义相同。
C.子路,孔子弟子。名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任卫国蒲邑宰。
D.“衣冠”在文中并非实指衣服和帽子,而是借指那些在路上追随楚庄王攻打宋国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主如日月,他的所作所为,天底下的人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所以君主应当淡泊、宁静、宽大、仁慈、公正。
B.鸡毒是剧毒,但是良医却能将它派上用场;鹿虽跑得快,但下山时连牧童都可以追上它:说明才能各有所用也各有其长短。
C.如果大材小用或无才重用,那就像是用斧头去剪毛发、用剃刀去砍树木一样,都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作用。
D.孔子和墨子学问渊博,如果他们能登上天子之位,那么仰慕追随他们为他们奔走效劳的人会远远多于楚庄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4分)
(2)今人之才,或欲平九州,并方外,存危国,继绝世。(4分)
14.本文在论述君主“为君之道”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③心在,苍崖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④,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⑤。问当时、依依种柳⑥,至今在否?
注:①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曾言金必大乱,得韩侂胄喜欢,于是韩侂胄派遣辛弃疾知镇江府,谋划恢复之计。辛弃疾到了镇江,于秋间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姜夔依其韵脚填写本词。②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③使君:指辛弃疾。④金鼓:出征的队伍。⑤前身诸葛:以诸葛亮比辛弃疾。⑥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开篇,点出英雄遗迹,写江山依旧,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已经作古。
B.“数骑”三句与辛词同位句“舞榭”三句表意略同,都寄寓了江山寂寞﹑时势消沉之意。
C.下片“楼外”三句,词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点明京口的重要性,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D.全词慷慨激昂,笔力雄健,虽刻意效法辛词的风格,却也突显了词人清刚﹑疏宕的特色。
16.本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妒忌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陈情表》中“ , ”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二十八星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字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全国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动员令。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甚至 的重大考验,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前行。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坚信,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沿着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 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球迷们眼中,看世界杯球赛是“必须要熬的夜”。那么,该如何减少熬夜带来的危害呢?
可以在熬夜前睡1~2小时, ① ,闭目养神也能起到休息的作用。在熬夜过后,次日进行午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存在“补觉”误区。如果熬夜过后, ② ,反而会打破睡眠规律,久而久之对身体无益。根据科学计算,可采用“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进行补觉。
看球期间,球迷或许会为各自喜爱的球队振臂助成。对于需要熬夜的人而言,适当的身体活动的确需要。看球时避免不要久坐,建议每半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伸伸懒腰十分必要。但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比赛结束后兴奋失眠,可利用洗热水澡、听轻音乐等帮助入眠。
竞技体育充满不确定性,在世界杯比赛中,补时读秒进球的场景屡见不鲜。彼时便会考验各位球迷的“小心脏”了。在夜里看球时,需要注意 ③ 。夜里,血管较为脆弱,切勿大喜大悲,过于激动。
在此倡导球迷们理性观赛,毕竟“熬夜一时爽,一直熬夜一身伤”。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材料一: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材料二: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各国都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科学院瞄准科技前沿,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干细胞等一批重要前沿方向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立德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郧阳中学、恩施高中、随州二中、襄阳三中、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
四月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它仍然是对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及精神追求等客观现实的真实
反映”错,曲解文意。材料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以及
精神追求”,可见,原文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而选项没有这样说。B.“他们都能为了
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于献身”错,过于绝对。材料一说的是“他们为着公共的利益,敢于牺
牲、不屈不挠,往往表现出正直、刚毅、诚实的高贵品格”,可见,原文并没有说“他们都
能为了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于献身”D.“因此它能成为民众自我教育的道德题材”错。材
料二说“神话传说……是民众进行自我教育的道德题材。也正因为如此,神话传说的内容与
生活息息相关,它的结局总是正义战胜邪恶,善恶有报,通过各种人物形象直接给予人们警
示与告诫”,可见选项的说法因果颠倒。故选 C。
2.D【解析】D.“如果将内容高雅化、反而会不利于神话的流行转播”错。材料二只是说“中
国神话传说在文字创造之前一直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递的”,可见,材料中并没
有说如果将内容高雅化、反而会不利于神话的流行转播,选项说法是无中生有。故选 D。
3.C【解析】材料一论述神话的德育与教化作用。
A.郭沫若阐述对神话世界的态度和解决方式,不是阐述神话的德育与教化作用,所以不适
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B.鲁迅这句话阐释神话的起源问题,不是阐述神话的德育与教化作用,所以不适合作为论
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C.马林诺夫斯基这句话强调的是神话的德育与教化作用,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D.马克思这句话是说神话具有历史性,且神话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失去存在的基础
的特点,没有阐述神话的德育与教化作用,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 C。
4. ①“自强”方面,神话是原始初民精神追求的体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
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体现的都是先民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厚德”方面,神话传说中的
英雄人物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体现了先民的共同道德追求。(答到一点 2 分,两点 4
分)
5. ①继续挖掘传统神话的精神内涵:②优化传统神话的叙事方式,让其传播更广泛,使受
众更乐于接受;③赋予传统神话新时代的要义,与新时代生活相联系。(答到一点 2 分,三
点 6分)
6.C【解析】C.“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
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故选 C。
7.B【解析】A.“圆滑处事态度”错,文中写老人的悠闲自得,与世无争,不是圆滑世故。
C.“并没有介绍”错,是没有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
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原文
无相关信息。D.“其书法却不被包世臣看好”曲解文意,由“包世臣说王羲之的字,看起来
大大小小,单看一个字,也不见怎么好,放在一起,字的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就如‘老
翁携带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可知,包世臣对王羲之的书法是赞赏的。故选 B。
8.①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
变。②卓有智慧,看透世事。经历的大事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
静。③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连擅长做菜的汪曾祺都做不来,
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一点 2分,任意 2点 4分,如有从生活习惯、心态、行为等角度提
炼作答的,如合理,酌情给分)
9.①选材“淡而有味”,小说中写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的生活琐事,当中描写老人拨鱼儿的
语文参考答案(共 4页)第 1页
绝活富有情趣。②人物“淡而有味”,文中描写的是一位普通退休老人,但也是一位天然恬
淡,富有大智慧的闹市隐者形象。③主旨“淡而有味”,文中表面写老人的普通和日常的琐
事,实质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清心寡欲,顺应生命,通透达观,天
真自然。④语言“淡而有味”。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
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对人物经历介绍非常简洁,却能生动展现人物形象特点。⑤叙述“淡
而有味”。文章看似平铺直叙,但将浓烈的感情蕴于平淡的叙述中,含蓄深厚。(一点 2分,
任意三点 6分)
10.C【解析】句意:所以莽莽森林中的野草树木,尚且没有可拋弃的,更何况是人呢!今
天那些朝廷不荐举,乡里不赞誉的人,并不是他们无才,而是这些人用非所能。
“所不举”与下文的“所不誉”都是所字结构,不能在“所”后断开。
“非其人不肖也”是一个表否定的判断句,“也”放在句末表判断,不能在“也”前断开。
故选 C。
11.B【解析】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延”是“邀请”的意思,与“延颈举踵而望也”
的“延”含义不同。句意:伸长脖子抬起脚跟来眺望。/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
B.“小学而大遗”的“遗”是“丢弃、遗弃、放弃”的意思,与“必遗天下之大数”的“遗”
含义不同。句意:一定遗漏天下这大数。/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C.正确。D.正确。故选 B。
12.D【解析】D.“仰慕追随他们为他们奔走效劳的人会远远多于楚庄王”错,文中没有对
两者进行比较。故选 D。
13.(1)因此有雄才大略的人不可用小聪明、小技艺来苛求他,只能耍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
承担大事。(“是故”,因此;“责”,苛求,要求;状语后置 1分;句意 1分。)
(2)如今人的才能,有些人希望可以平定九州,兼并域外,挽救危难中的国家,恢复濒临
灭绝的世族。(“并”,兼并;“存”,挽救;“继”,恢复;句意 1分。)
14.①比喻论证:如在论述贤明的君主如何任用人才时,以高明的工匠切割木料作比。
②举例论证:如论述君主应掌握利用好权势教化民众时,以卫国君、齐景公、齐桓公、楚庄
王为例。
③假设论证:以假设孔丘和墨翟处在天子的位置,那么可能天下就都是儒、墨的门徒了,来
论证君主应该运用权势来教化民众。(一点 1分,答到三点 3分)
参考译文:
君主所处的地位,就像天空中放射光明的日月,天底下的人都侧目仰视,侧耳恭听,伸
长脖子抬起脚跟来眺望。所以,君主不淡泊就不能显示美德,不宁静就不能维持久远,不宽
大就不能容纳一切,不仁慈就不能怀拥民众,不公正就不能明断是非。因此贤明的君主任用
人才,就像高明的工匠切割木料一样。大的用来做舟船柱梁,小的拿来做船桨楔子,长的用
来做屋檐椽条,短的拿来做短柱斗拱。无论大小长短,都将它们派上用场;规矩方圆都恰到
好处。天下毒物,没有比鸡毒更毒的了,然而良医却将它装在袋里收藏起来,因为有用得着
它的时候和地方。所以莽莽森林中的野草树木,尚且没有可拋弃的,更何况是人呢!今天那
些朝廷不荐举,乡里不赞誉的人,并不是他们无才,而是这些人用非所能。鹿上山时,快得
连獐子都赶不上,但等到鹿下山时,牧童都可以追上它,这说明一种能耐有其长处也有其短
处。所以有雄才大略的人不可用雕虫小技来苛求他,而只能耍小聪明的人不可委以大任。人
有各种各样的才干,物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有人任一份工就嫌太重太累,但有人任多份工都
不嫌吃力。所以能计较弄清毫厘小数的人,一定遗漏天下这大数;盘算精明到小数目都不会
出差错的人,碰到大数目就会糊涂困惑。这些就像不能让狸猫去与牛搏斗、让虎去捕鼠一样。
如今人的才能,有些人希望可以平定九州,兼并域外,挽救危难中的国家,恢复濒临灭绝的
世族。而现在却要他们去管理一些宫内家庭事务。有些人只具备一些小本事,却相当机巧奸
诈,善于奉承献媚,讨好主子,追随浅陋习俗,低三下四地哗众取宠,却被委任以天下大权,
语文参考答案(共 4页)第 2页
参与治理国家的机要大事。(这种大材小用、无才重用的做法)就像是用斧头去剪毛发、用剃
刀去砍树木一样,都失去了它们应有的作用。
君主如果能掌握利用好权势,那么对于教化民众这点来说,就非常容易了。(无能的)
卫国君之所以能役使(勇武的)子路,是因为他掌握了权力的缘故;而(平庸的)齐景公和齐桓
公能让(精明能干的)管仲、晏婴做他们的臣子,也是因为景、桓两公身处君位的缘故。这怯
懦的制服勇武的、愚庸的制服聪明的,是因为怯懦、愚庸的身处地位要超过勇武聪明的。因
此十围粗的木柱,却能支撑千钧重的房屋的重量;五寸长的插销,却能控制大门的开关。这
难道是木柱和插销的大小足以支撑房屋重量和控制大门开关吗?是因为它们处的位置太重
要了。孔丘和墨翟研究先圣的学问,通晓六艺的理论,但是后来继承传播他们的言论思想,
亲身实践他们的志向,仰慕追随他们的义理和风格,而为他们奔走效劳的门徒只不过几十人。
假使孔丘和墨翟处在天子的位置,那么可能天下到处都是儒、墨的门徒了。楚庄王为文无畏
在宋国被害而感到悲伤,并为之挥袖而起(领兵攻打宋国),跟随前往的追随者一路上接连不
断,浩浩荡荡攻到宋国都城,并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楚庄王掌握权势而导致的。
15.C【解析】C项“远近结合”错误,由“冥冥”“隐隐”可知,此处属于远景。
16. ①对辛弃疾的推崇和赞颂。运用典故,将辛弃疾与诸葛亮相比,借此推崇、盛赞辛弃疾。
②对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的盼望。“中原”三句写出了北方沦陷区人民迫切盼望北伐的心声。
词人借中原百姓的心声,表达了词人迫切希望北伐的愿望。
③对时光易逝、辛弃疾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化用桓温的典故抒发了时光易逝而辛弃疾长
久不受朝廷重用的慨叹。(每点 2分,共 6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7.(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分翼轸,地
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一空 1分,第三句只能填写直接出现二十八星宿名的诗句,下属星宿等答案一律不给分)
18.示例:未雨绸缪 惊涛骇浪 昂首阔步
(一空 1分,第一空“有备无患”,也可得分,第三空“坚定不移”,也可得分)
19.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动员令,动员令要求全党全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国家、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一句 1分,句意通顺 1分,共 4分)
20. ①由三个动宾短语铺排叠加,从过去、别人、未来三个角度写出了“我们”在实现新时
代使命任务时的审慎态度和做法。②结构整齐,节奏鲜明,有力地抒发了”我们”完成使命
任务的自信心。(一点 2分,共 4分)
21.①即使无法入睡
②在白天过度补觉
③对自身情绪的控制(每句 2分,共 6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前文“可以在熬夜前睡 1~2 小时”可知,应填写睡觉的相关内容,又根
据后文“闭目养神也能起到休息的作用”可知,此处可填“即使无法入睡”。
第二空,由后文“‘熬夜两小时,白天午睡半小时’的比例进行补觉”可知,这一空填
写白天补觉的相关内容,又根据“反而会打破睡眠规律,久而久之对身体无益”可知,此处
可填“在白天过度补觉”。
第三空,根据后文“夜里,血管较为脆弱,切勿大喜大悲,过于激动”可知,应填写和
控制情绪相关的内容,此处可填“对自身情绪的控制”。
22.看球时避免久坐,建议每半小时就要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伸伸懒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语文参考答案(共 4页)第 3页
一是“避免不要”不合逻辑,可删去“不要”;
二是“建议……十分必要”句式杂糅,可删去“十分必要”。
(改对一处 1分,改对两处 3分,没有错误的地方改动扣 1分)
23.参考 202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这是一道双材料+情景写作任务的作文题目。
材料一写的是荀子对学习与做事态度的思考,他认为只有登高山、临深溪,方能知晓“天
之高”“地之厚”。荀子的话意思是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开拓突破格局。材料二呈现的是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我国科学家格局高远,瞄准科技前沿,勇于突破创新,在多领域作出重
大贡献的事实。
材料后是写作情景任务:向全校学生征集五四青年节活动的主题语,假设你推荐的主题语
是“格局·突破”,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校学生会写一封推荐信,阐述你的思考与推荐理由。
要注意关键词和信的格式。
评分要点:
1.紧扣主题语“格局·突破”,并阐明各自的含义,二者的关系,切入分 48分,
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为一类卷。
2.紧扣主题语“格局·突破”,但能基本阐述二者的含义、但关系表述不清,切入分 45分,
语言较流畅,思路较清晰,观点较鲜明,为二类卷。
3.能扣住主题语中某一个词,能阐明该词含义,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切入分 40 分,为三
类卷。
4.没能扣住主题语,为四类卷,36分以下。
5.格式不对,扣 2分。
6.没有标题,有错别字,没有完篇,参考 2022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素材推荐:
1.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2.大其牖,天光入;公其心,万善出。(方孝孺)
3.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
4.笔底伏波三千丈,胸中藏甲百万兵。(古代谚语)
5.关键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的所见。(纪德《人间食粮》)
6.你要储存你的可爱,眷顾你的善良,变得勇敢,当这个世界越来越坏时,只希望你越来
越好。
7.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陈亮)
8.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马东)
9.人的一生,就是在岁月流逝中, 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1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11.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陈澹然)
12.只盯着树皮虫子的鸟儿飞不到白云之上,心中装满天地山河的雄鹰才能自由翱翔。
13.有大格局的人,心有“定盘星”,总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即
便“万箭穿心”,也能“忍辱负重”,气定而神闲,让心灵“修禅打坐”。(人民网)
14.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5.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16.你从 80楼往下看,全是美景,但你从 2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
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全是鸡毛蒜皮!
17.闲时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清·金缨)
语文参考答案(共 4页)第 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