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核酸(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4.3核酸(教案)(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6 14: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物大分子
第三节 核酸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核酸、核苷酸的组成、结构。(宏观辨识与与微观探析)
2.认识人工合成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核酸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导入]DNA结构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发现之一。自从杰弗里斯等人于1985年首次对一起移民纠纷中的母子关系作出肯定鉴定以来,用DNA 指纹术进行亲子鉴定已有近10年的历史了。代表性的报道有:在一起无名尸的鉴定过程中,专家们将提取到的腐尸残血中的DNA,和假定受害人双亲的DNA进行DNA指纹鉴定后,成功地对这具无名尸的人身作出了鉴定。在常规血清学检验不能对亲子关系作出肯定结论的情况下,采用DNA 指纹术便可轻易地作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亲自鉴定、尸体鉴定等,突出DNA鉴定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
[讲解]1869年,F.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因存在于细胞核中而将它命名为“核质”( nuclein)但核酸( nucleic acids)这一名词在 Miescher发现核质"20年后才被正式启用,当时已能提取不含蛋白质的核酸制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解释什么是核酸,什么是核苷酸,核酸和核苷酸之间的关系?
[讲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可达上百万。实验表明核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人们通过分析核酸水解的产物,认识到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核苷酸进一步水解得到磷酸和核苷,核苷继续水解得到戊糖和碱基。
[展示]核酸的水解的过程。
[补充]核酸是由C、H、O、N、P元素组成。
[学生活动]完成思考讨论。
[过渡]20世纪50年代初,沃森和克里克致力于研究DNA的分子结构。他们利用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等数据搭建分子结构模型。
[提出问题](纵向结构)核苷酸之间通过怎样的连接方式形成多聚核苷酸链?(横向结构)多聚核苷酸链之间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呢?
[学生活动]分组搭建核苷酸可能的分子结构模型。
[归纳总结]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具有的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借助宏观模型认识微观结构是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补充]RNA也是以核苷酸为基本构成单位,其中的戊糖和碱基与DNA中的不同,核糖替代了脱氧核糖,尿嘧啶(U)替代了胸腺嘧啶(T)。RNA分子一般呈单链状结构,比DNA分子小得多。
[过渡]早期的研究仅将核酸看成是细胞中的一般化学成分,没有人注意到它在生物体内有什么功能这样的重要问题。核酸在生物体内有怎么样的功能?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理解核酸的生物功能。
[资料]中国在核酸方面的研究成果。
3.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4.板书
4.3核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