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任务情境
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是宇宙浩瀚的变幻星空,在最美的年华将青春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待你回望之时,才不会扼腕叹息。我校期刊《悦读者》将开设“青春的色彩”栏目,回望经典诗作中的青春之思,请共同合作完成推荐四首诗作的意象和情思解读。
青春的色彩:现代诗歌的意象与情思
诗人档案卡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是新诗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表现了“五四”时代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
(1899—1946),本名闻家骅(hua2),字友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1946年,闻一多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演讲,怒斥特务的暗杀行径,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的诗作风格沉郁凝重,语言绚丽精练,对仗工整,提出诗歌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昌耀
(1936—2000),原名王昌耀,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回国。1956年,到青海文联工作,后长期在农场劳动。
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
雪莱
(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西风颂》《云》以及《致云雀》,堪称抒情诗歌中的极品。
他热爱人类、自然,崇尚理性,追求真理,主张改革。
雪莱的诗歌热情而富有哲理,诗风自由不羁,象征意义很强,主要以严肃为主,常常流露出诗人伤感的愁绪,但是他有的作品也具有诙谐、讽刺的特点。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新奇而主观化的意象
白云、北冰洋、太平洋、洪涛
“怒涌”“提起全身的力量”“把地球推倒”
特点:雄奇壮丽、气势磅礴
——展现大自然宏伟壮丽的图景。
任务一:寻“意象”,明情感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2.对“力”的讴歌和赞美
毁坏,指打烂一个旧世界,推翻束缚人们的旧思想、旧道德;
创造,指建设新的世界,创造新的宇宙,呼唤自由、民主与科学;
努力,呼唤青年要坚持,有理想,有担当与责任,改变弱国愚民的状态。
——“狂飙突进”的精神:
一种积极进取、勇敢创造的精神和热烈向往,执着追求的勇气。
社会背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写作背景
写于1919年9到10月间。当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影响,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诗人写下的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我过去的生活,只在黑暗地域里做鬼;
我今后的生活,要在光明世界中做人了。
《峨日朵雪峰之侧》
1.庄严、奇险的意象
“太阳”“山海”“石砾”“深渊”“军旅”“铆钉”“巨石”“血滴”“雄鹰”“雪豹”“蜘蛛”
营造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意象不停叠加,构成一组外部的力量; 指关节、血滴——意象缩减,显示出内部力量的痛苦。
内外力量都在拉扯着攀登者下滑,但他却仍在坚守,体现了攀登者的顽强和坚毅。
峨日朵雪峰之侧
2.视听合一
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意象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
《峨日朵雪峰之侧》
3.强烈的对比
①落日、滑坡的石砾VS指关节揳入石缝
“下坠”的力量VS坚守者、占据者
②小小的指关节VS巨石
③雄鹰、雪豹VS蜘蛛(特写镜头)
英雄、辉煌壮丽 VS渺小、谦卑而坚毅
内在的精神、意志
“蜘蛛”意象:
此时此刻的“我”,多么渴望如雄鹰般飞翔于蓝天,如雪豹般驰骋于莽原呵,但由于“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的缘故,无法与雄鹰或雪豹为伍。这就是诗人为我们描画出的攀登者的内心感受。继续攀登,暂无“气力”,选择放弃,于心不甘,怎么办,正在这个当口,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
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里的“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诠释。在这里,“我”与蜘蛛实际上已经合二而一了。
①诗人王昌耀1955年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1957年被定为“右派”。
②受“大跃进”思想影响,60年代初我们国家存在一种狂热、迷乱、肤浅、喧嚣的精神风貌,那种对理想追求的热情和热爱往往遭到拒绝。
写作背景
攀登过程中彷徨惊恐 ——1962“大跃进”自然灾害时期
热爱生命,赞颂生命力——1983“改革开放”
思想解放跨入“人”的时代
探寻英雄
礼赞人的精神
时代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VS《峨日朵雪峰之侧》
狂飙突进的时代中
积极进取、勇敢创造、热烈追求的“我”
面对艰难坎坷,坚强不屈、
保持信心和热情的“我”
任务二:识“我”读“青春”——试概括青春的模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勇敢进取,积极创造的奋发昂扬的青春
生命力怒放的青春
不惜牺牲、无私奉献的青春
深情地向往欢乐、光明、自由、理想的青春
《红烛》:请学习小组合作诵读,品味意象和情思
1.意象
红烛
红烛之火 红烛之泪
崇高的理想:创造光明,拯救灵魂
巨大的矛盾:燃烧躯体,才能放光
忧伤的心灵: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无悔的追求: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红烛》
2.象征
作者运用红烛意象,赞美红烛烧蜡成灰、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展示自己渴望发光发热、照亮黑暗、唤醒民众的理想信念,表明甘愿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格追求。
为理想而追求的过程曲折艰难,这使诗人的内心充满痛苦与挣扎,然而在经历了困惑与思索之后,他依旧坚持最初的信念,无悔于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
“既制了,便烧着”,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活着就是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
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诗人认为自己有职责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中把他们解放出来。
《致云雀》
1.意象
云雀
欢乐歌唱、展翅高飞的形象
追求自由、追逐光明的精神
自然真诚、美妙动听的歌声
充满爱意、坦荡超然的心灵
致云雀
2.多种修辞
比喻: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是一处明喻,将从地面上一跃而起飞入高空的云雀比喻成一团云般的火焰,衬托出云雀如火的激情、如火的魅力,表现出其冲破束缚、直入云霄的英雄气概。
“像一位诗人……”“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这几节连用四个明喻揭示云雀的本质。他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了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致云雀
2.多种修辞
通感:
“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放射出光芒,清辉洋溢遍宇宙。作者以明月清辉的视觉形象来描绘云雀歌声给人的听觉感受,运用通感的修辞,写出云雀歌声的优美动人。
致云雀
2.多种修辞
问句:
“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赞婚的合唱也罢,凯旋的欢歌也罢……”“……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你的乐曲音流怎能像液态的水晶涌泻?”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
致云雀
3.长短句编排
雪菜在创作时刻意模拟了云雀飞翔的形态与鸣唱的节奏,将每一小节都分为五行,四短一长。整首诗句式错落有致,押韵和谐,节奏舒缓而匀称,达到了高超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诗人的诗歌创作理念与美学追求。
致云雀
4.象征
诗中的云雀,不仅仅是自然中的飞鸟,更是一种精神理想的象征——追逐光明与美好,追求自由与欢乐,心怀爱意,坦荡超然,用真挚而热情的声音感动世人,带来希望。
这也反映了诗人的人格理想与生命追求,“云雀”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的化身。
《红烛》VS《致云雀》
甘愿牺牲、执着无悔的精神
诗人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
沉郁浓烈
对欢乐自由的歌颂
对坦荡超越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清丽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