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茹志鹃
百合花
培养速读小说,概述小说的能力。
赏析人物形象,把握深层主旨。
鉴赏小说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和细节魅力。
学习目标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作者介绍
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市,192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贫民家庭,小时候进过孤儿院。1942年在浙江武康县初中毕业。次年参加新四军,后在部队文工团当演员和创作干部。1955年从部队转业,任上海《文艺月报》编辑。她在文工团时即已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过一些获得好评的歌词,话剧。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禅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好些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今天我们学习的《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写作背景
《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并非来自真人真事,但小说里描写的战斗及战斗的时间、地点是真实的。1946年中秋节,总攻海岸之战打响,茹志鹃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做战勤工作。她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借被子。战斗开始后,她负责记录那些牺牲的战士的姓名单位,在这过程中不禁设想他们的家庭亲友、他们生前的愿望,以及他们心中的秘密。当时的情景和想法她一直没有忘记。1957年前后,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被错划为“右派”。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写作背景
丈夫处于岌岌可危之时,茹志鹃却无法救他,而且由于她与丈夫在具体的工作问题上常常站在同一战线上,她也不得不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一遍一遍地检讨自己的思想。在承受着政治氛围和紧张的人际关系所带来的无形压力的同时,她不无感慨地回忆起战争年代的同志关系。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地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之气。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写作背景
当时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人物的形象由淡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走来,愈近愈看清他的外形,他看到他的内心。” ——矛盾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自主阅读检测
读准加点字的音。
撂( ) 木讷( ) 憨( )厚
搭讪( ) 嬷( ) 砦( )
磕( ) 瞅( ) 执拗( )
虔( )诚 发髻( )
忸怩( ) 尴尬( )
liào
nè
hān
shàn
mó
zhài
kē
chǒu
niù
qián
jì
niǔní
gān gà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这就是小说.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件事?
我”、小通讯员、新媳妇
1、通讯员送“我”去前沿包扎所
2、我和通讯员到百姓家借被子
3、通讯员救人牺牲
4、新媳妇为通讯员盖被入殓
分析人物形象:
小通讯员的形象:
小通讯员是一个羞涩、腼腆、憨厚、朴实、天真、热爱生活、细心关怀同志,勇于改正错误,舍己救人、忠于革命的革命战士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新媳妇的形象: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俊俏、开朗羞涩、淳朴善良、对子弟兵有着深厚情谊、不断促使自己进步的农村新媳妇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
新媳妇的形象: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俊俏、开朗羞涩、淳朴善良、对子弟兵有着深厚情谊、不断促使自己进步的农村新媳妇形象。
思考:明知已无实用意义,为什么新媳妇还缝补通讯员衣服的破洞,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垫放到他的棺木中
这是无法控制的深挚情感的倾泻:
一是无法补救的歉疚之情
二是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战士无比崇敬、悲痛的感情。
三是对这个年轻可爱生命骤然离去的痛惜之情、深情悼念。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
细节描写看似闲笔,信手拈来,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好的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请找到文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如文中先后四次写到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
1、第一次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这个细节描写一方面写出了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在情节上为二次描写破洞做铺垫。
2、第二次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这个细节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的心理和回部队时开心的情绪。
3、第三次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一方面印证了牺牲的就是通讯员,照应上文,铺垫下文。
另一方面写出了新媳妇和我为之万分痛惜的心情。
4、第四次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这个细节不仅照应了上文,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爱护的情感。
请找到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对环境本身的作用:
1、点名时间、季节、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
2、交代……的背景,渲染……的气氛
3、奠定……的情感基调。
对情节的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暗示)情节的发展
对人物的作用:
突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
揭示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
对主题的作用:
表现了……的主题/深化了……的主题。
请找出我对小战士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
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感兴趣、亲近起来——爱上了傻乎乎的小同乡——沉重痛心
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我是全文的线索,是故事的见证者。
(1)以“我”为视点,娓娓动听地叙述故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2)栩栩如生地描绘人物,并从“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知识储存:
有限视角:是叙述角度的一种,相对于全知视角而出现,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叙述的眼光比较主观,带有偏见和情感色彩,只能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情感比较真挚,故事比较真实。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全知视角:是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视角,以第三人称“他”的角度去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叙述者像上帝一样,是个旁观者,知道故事情节所有的发展,他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
请赏析百合花的寓意:
1、百合花”是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
2、百合花象征着新媳妇婚后的新生活。
3、百合花是新媳妇和小战士纯真、高洁的美好品格的象征,
4、百合花象征着百姓与战士之间美好真挚的感情。
02 点击输入标题内容
讨论交流:为什么以“百合花”为题?
1、结构上:百合花被子是小说的重要物象。是新媳妇结婚时唯一的嫁妆。它贯穿故事始终,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小说结构完整。
2人物形象上:在“借被”、“献被”的过程中凸显新媳妇纯洁高尚的人物形象。百合花也象征着小通讯员美好、纯洁的灵。
3、主旨上:升华主旨,赞美军民之间的感情、战士与战士之间的感情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主题
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心灵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