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选择题专项训练(范围八年级下)
一.选择题(共60小题)
1.如图甲所示,金属导体棒静置于条形磁铁N极上方,当通向右的电流时,导体棒将垂直纸面向外运动。现调换磁铁磁极,并给导体棒重新通电,已知其中自由电子向右定向移动,如图乙所示,则导体棒将( )
A.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B.垂直纸面向里运动
C.向上运动 D.向下运动
2.光照射某种光敏电阻时,其阻值会减小。某同学利用该特性设计了一个计数装置,用于模拟测试中考跳绳次数,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R0为阻值20Ω的定值电阻,RT为光敏电阻,没有红外线照射时,信号记录仪记录到电压变化便计数一次。该同学进行模拟测试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RT=10Ω
B.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RT=100Ω
C.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RT=10Ω
D.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RT=100Ω
3.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5.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6.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STEAM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如图台秤,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7.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分开的原因是( )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8.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9.甲、乙为两个独立的房间,当闭合甲房间的开关时,只有乙房间电铃响;当闭合乙房间开关时,只有甲房间电铃响。符合此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10.要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现提供电压未知的电源、2只电流表、阻值为20欧姆的定值电阻R0、未知电阻Rx、开关、导线若干。小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并据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Rx的阻值为( )
A.5欧姆 B.10欧姆 C.15欧姆 D.20欧姆
11.某油烟机具有排气和照明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既可单独、也可同时使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2.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13.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每次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此现象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
A.电流大小 B.线圈匝数 C.电流方向 D.电磁铁极性
14.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5.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16.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17.如图所示,闭合电磁铁开关S,条形磁铁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条形磁铁受到电磁铁对其向左的作用力
B.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若只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18.今年“五一”假期,铁路接触网遭异物侵扰的新闻多次上热搜,铁路部门有明确规定:在高铁线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不得升放风筝。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丝风筝线散落在高铁接触网(高压电路)上,会造成短路而使动车组失去动力。下列电路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
B.
C.
D.
19.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于是小明拿来测电笔,闭合开关后,分别在如图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电笔均能发光。则电路故障是( )
A.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 B.a点与b点之间断路
C.c点与d点之间断路 D.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
20.环境温度稳定在25℃,在t1时环境温度从25℃骤降到10℃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到t2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
C.t2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
D.t3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21.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宁据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屑的排列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B.将细铁屑连起来的线就是磁感线
C.图中A点的磁场方向是向左的
D.轻敲玻璃板会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弹力减小,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2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 )
A.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路的总功率不变
23.兴趣小组设计了可测沿河水流速的电路。金属杆OM可绕O点转动并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其下端安装有泡沫球,R为保护电阻,当向左的水流速度增大时电表示数增大。下列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24.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整个过程中,定值电阻R1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U0、Um、I0均为已知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用U0、Um、I0表达滑片分别在最右端、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U﹣I关系图像中端点的坐标是( )
A.、(I0,Um﹣U0)
B.(I0,Um﹣U0)、
C.、(I0,Um﹣U0)
D.、(I0,U0)
25.某小区门禁系统能识别本小区车牌,自动闭合“智能”开关S1,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外部车辆需要门卫人员按动按钮开关S2,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S3,自动闭合,提供照明,以下简化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6.将一定值电阻与一恒流源(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电源电压可变)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谓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取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多次测量后作出U随I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7.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C.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28.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长为L,滑片P与ab接触良好,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若以P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闭合开关S,U随x变化的图线为( )
A. B.
C. D.
29.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探究巨磁电阻的特性:闭合开关S1、S2并使滑片P向左移动,观察到指示灯变亮。那么( )
A.电磁铁右端为N极
B.电磁铁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两端电压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增强而变小
30.小温把两个小灯泡和电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若电源电压恒定,先闭合S1,再闭合S2,两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31.小柯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绿灯亮,无药液流过,喇叭报警。小柯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找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如图3是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衔铁吸下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可换用电阻更小的R0或减小线圈匝数改进
32.如图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3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 )
A. B.
C. D.
34.如图所示是科技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的安装在潜水器上的显示下潜深度的深度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为压敏电阻(用符号表示),R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设计要求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增大,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3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正确的是( )
A.R1=8Ω B.R2=8Ω C.R1=20Ω D.R2=20Ω
3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定值电阻R0为10Ω,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Ω 2A”,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分别选择“0 0.6A”、“0 3V”。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最大值为0.6A
B.电压表示数范围为1V~3V
C.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可达0.5W
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5Ω~10Ω
3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像
B.电源电压为14V
C.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D.R1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6.2W
38.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周围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1和S2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磁针在开关闭合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B.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减小
C.当滑片P向右移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GMR阻值变小
D.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暗
39.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40.图甲是橄榄形磁体,小明用图乙、丙的方式来研究其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其中小磁针(黑色为N极)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铁屑静止时的分布如图丙。据此分析,橄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为( )
A. B.
C. D.
41.如图,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42.汽车驾驶座坐垫下面和安全带锁扣中各有一个开关,分别是S1和S2,两个开关与警报器(电铃)串联在电源上(如图)。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警报声响起;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后,警报声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闭合,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闭合
B.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闭合,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断开
C.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断开,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断开
D.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断开,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闭合
43.如图所示电路中,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R1、R2,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0。若有电流通过,灯就发光,假设灯的电阻不变,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灯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当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B.当R2<R0,L1、L2同时先变暗后变亮
C.当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D.当R2>R0时,L1变暗,L2变亮
44.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制的电子秤原理图,它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指示物体的质量。托盘、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托盘和弹簧的质量不计,OA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当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已知电阻R0=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电源电压U=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现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不计摩擦,弹簧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B.该电子秤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3kg
C.最大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2.25V的位置上
D.最大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3V的位置
45.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46.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试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2短路 B.灯L2所在支路断路
C.c、d两点间断路 D.c点左侧的零线断路
47.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滑片两端移动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如图乙中AC、BC两直线表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定值电阻R0阻值为3Ω B.电源的电压为7.5V
C.变阻器的总电阻12Ω D.电阻r阻值为1Ω
48.手机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充电底座里的发送线圈接通交流电,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使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完成充电。下列实验原理与发送线圈相同的是( )
A. B.
C. D.
4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为照相机的原理图
B.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所成的像会逐渐缩小
D.将蜡烛向左移动,仍要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向右调整光屏的位置
50.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可以改变(如图甲),它的改变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如图乙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此时该人的视力缺陷和矫正时对镜片的操作是( )
A.近视眼,注入液体 B.近视眼,抽出液体
C.远视眼,注入液体 D.远视眼,抽出液体
5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最右端向中点滑动。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B.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1的示数的比值变小
D.整个电路的总功率变小
5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和R2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减小A2的示数不变
C.电压表V与电流表A2的示数的比值增大
D.电压表V跟电流表A1的示数的乘积减小
5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于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中的“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4.据了解,新型公交车的玻璃上已经安装了自动爆破器,它相当于一个电控安全锤。危急时刻,司机只需按下自动爆玻器中的开关,其内的线圈在磁场中瞬间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带动一个钨钢头快速击打车窗玻璃边角部位,实现击碎的目的。该自动爆玻器的工作原理与下图中设备或用电器工作原理不一致的是( )
A.直流电动机 B.手摇发电机
C.电风扇 D.电动玩具车
55.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56.截至2022年1月我国已完成新冠疫苗接种超299788.4万剂次。接种新冠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在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当针头扎入接种者手臂时,接种者没有缩手,这是因为其体内某结构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起到了控制作用,该结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7.激素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为某人用餐前后体内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原因是( )
A.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B.胰岛分泌的胰岛素
C.胰腺分泌的胰液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58.如图所示,烛焰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凸透镜位置固定。当烛焰位于A点时,它的像在B点;当烛焰位于B点时,它的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
A.C的左侧 B.BC之间 C.AB之间 D.A的右侧
59.如图可用来描述生物的某些生命活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a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则A表示神经中枢
B.若a为食物中的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A表示小肠
C.若a为入球小动脉,b为出球小动脉,则A表示肾小囊
D.若a为二氧化碳和水,b为有机物和氧气,则A表示叶绿体
60.如图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表现出能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则麻醉剂阻断的位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年中考选择题专项训练(范围八年级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0小题)
1.如图甲所示,金属导体棒静置于条形磁铁N极上方,当通向右的电流时,导体棒将垂直纸面向外运动。现调换磁铁磁极,并给导体棒重新通电,已知其中自由电子向右定向移动,如图乙所示,则导体棒将( )
A.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B.垂直纸面向里运动
C.向上运动 D.向下运动
【分析】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的方向有关。
【解答】解:金属导体棒静置于条形磁铁N极上方,当通向右的电流时,导体棒将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现调换磁铁磁极,磁场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并给导体棒重新通电,已知其中自由电子向右定向移动,由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向左的,所以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由于通电导线的磁场和磁铁的磁场同时改变,则导体棒受力方向不变,仍垂直纸面向外运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属于基础题。
2.光照射某种光敏电阻时,其阻值会减小。某同学利用该特性设计了一个计数装置,用于模拟测试中考跳绳次数,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2V,R0为阻值20Ω的定值电阻,RT为光敏电阻,没有红外线照射时,信号记录仪记录到电压变化便计数一次。该同学进行模拟测试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A.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RT=10Ω
B.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RT=100Ω
C.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RT=10Ω
D.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RT=100Ω
【分析】(1)由甲图电路知,R0与RT串联,信号记录仪测R0两端电压,
光照射某种光敏电阻时,其阻值会减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
(2)根据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分别计算有红外线照射RT时和绳子挡住红外线时通过电路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结合欧姆定律分别计算有红外线照射RT时和绳子挡住红外线时光敏电阻的阻值。
【解答】解:(1)由甲图电路知,R0与RT串联,信号记录仪测R0两端电压,
光照射某种光敏电阻时,其阻值会减小,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此时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所以有红外线照射RT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8V,绳子挡住红外线时,信号记录仪记录的电压是2V,故AC错误;
(2)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有红外线照射RT时,此时通过电路的电流:I===0.4A,
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T====10Ω,故B错误;
绳子挡住红外线时通过电路的电流:I′===0.1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RT′====100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特点、串联分压原理、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
3.在“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实验中,小宁根据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绘制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鳃盖用湿棉花覆盖
B.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
C.血管1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D.血管2是小动脉,血流速度最慢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图中1是毛细血管,2是静脉。
【解答】解:A、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
B、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情况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为清晰,B正确。
C、图中1是毛细血管,红细胞呈单行通过,C正确。
D、图中2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流速度较慢,D错误。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4.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图中是人体产生胰岛素的反射过程,胰腺中的胰岛属于该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5.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分析】(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因为洋葱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0.9%的生理盐水,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人体细胞处在这样的液体环境中,细胞的形态、功能可以保持正常,如果处在清水中,人体细胞会吸水胀破。
(2)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
(4)图示中:①往载玻片上滴液体;②粗准焦螺旋;③遮光器;④气泡。
【解答】解:A、制作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因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应该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错误。
B、②是粗准焦螺旋,其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它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视野太暗,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水滴从一侧被均匀赶向另一侧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STEAM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如图台秤,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台秤的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可知,电表的示数应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成正比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A、图A中,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的示数:UV=U﹣U0=U﹣IR0=U﹣ R0,由数学知识可知,UV与R不成正比,故A错误;
B、图B中,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R上端的电压,因为电压表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开路,因此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因此电压表的示数:UV=IR接入,由数学知识可知,UV与R接入成正比,故B正确;
CD、图CD中,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的电流,电流表的示数:I=,由数学知识可知,I与R不成正比,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知道列出表达式判断电表的示数与相应的物理量是否成正比是解题的关键。
7.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分开的原因是( )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分析】根据铁皮分开结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解: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说明磁化后的铁皮相互排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此时两铁皮分开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一道基础题。
8.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3)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故A错误;
B、水中放大的“勺头”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弯折的“汤勺”是汤勺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故C正确;
D、平面镜中的“杯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9.甲、乙为两个独立的房间,当闭合甲房间的开关时,只有乙房间电铃响;当闭合乙房间开关时,只有甲房间电铃响。符合此要求的电路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和电铃的连接方式,根据选项得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当闭合甲房间的开关时,只有乙房间电铃响,当闭合乙房间开关时,只有甲房间电铃响,这说明两个电铃能独立工作,是并联的,甲房间的开关与乙房间的电铃串联在一条支路中,乙房间的开关和甲房间的电铃串联在另一条支路中,根据选项可知,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设计,会根据用电器的工作情况确定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并会根据题意确定开关的位置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要测未知电阻Rx的阻值,现提供电压未知的电源、2只电流表、阻值为20欧姆的定值电阻R0、未知电阻Rx、开关、导线若干。小路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图,并据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S,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Rx的阻值为( )
A.5欧姆 B.10欧姆 C.15欧姆 D.20欧姆
【分析】由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已知阻值为20欧姆的定值电阻R0、读出A1的示数,利用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可求得定值电阻R0两端电压,由图可知,定值电阻R0、未知电阻Rx并联,由此可知未知电阻Rx两端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求得流经未知电阻Rx的电流,然后可求得Rx的阻值。
【解答】解:由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量R0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干路电流,由乙图可知,流经R0支路的电流I1=0.1A,由丙图可知,干路电流I=0.3A,
由I=可得,R0两端电压U1=I1R0=0.1A×20Ω=2V,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得,流经未知电阻Rx的电流I2=I﹣I1=0.3A﹣0.1A=0.2A,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都相等,则未知电阻Rx两端电压U2=U1=2V,
由I=可得,Rx===10Ω。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其中涉及到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流规律等,有一定的综合性。
11.某油烟机具有排气和照明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既可单独、也可同时使用。下列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某油烟机具有排气和照明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既可单独、也可同时使用,说明电动机和照明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据此结合家庭电路的安全用电原则分析选项得出答案。
【解答】解:某油烟机具有排气和照明的功能,这两种功能既可单独、也可同时使用,说明电动机和照明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电动机和照明灯分别由各自支路上的开关控制,根据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原则,开关应控制火线,只有一个保险丝的情况下,保险丝应该接在火线上,故C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原则,知道在家庭电路中开关控制火线是解题的关键
12.如图,小敏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上所成的烛焰像是虚像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大小不变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靠近光源,影子越长;
(4)凸透镜成实像时,若蜡烛、光屏的位置不变,改变凸透镜的位置,光屏上能两次成像。
【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应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若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
D、图中,蜡烛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距u>2f,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在f<u<2f还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是今后学习光学,研究光现象的基础,应该熟练掌握,并注意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每次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此现象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
A.电流大小 B.线圈匝数 C.电流方向 D.电磁铁极性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同时要掌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掌握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
【解答】解:由图知,A、B两电磁铁串联,所以通过A、B两电磁铁的电流相等;A的线圈匝数明显比B的线圈匝数多,实验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乙多;所以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
故选:B。
【点评】此题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注意转换法的使用。
14.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感应开关和投币开关一起可以使电动机工作;投币开关控制照明灯。
【解答】解:
由题知,某款“抓娃娃”机通过投币接通电源后,娃娃机内彩灯发光,接着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接通电动机才能抓取“娃娃”,不投币只用手接触“感应”开关无法抓“娃娃”,这说明感应和投币互不影响,故彩灯和电动机应是并联的,且投币开关应该在干路上;结合图示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用电器和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2)根据实际需要学会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5.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分析】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
【解答】解:
①根据图可知,S接1和2时,通过电压表的电流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电压表的指针会反向偏转,无法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故①不可行;
②根据图可知,闭合S1、S2,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U;只闭合开关S1,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Rx两端电压为Ux;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0=U﹣Ux;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通过Rx的电流为I=,则根据Rx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求出Rx阻值,故②可行;
③闭合S1、S2时,电路是只有Rx的基本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x的电流Ix;闭合S1、断开S2,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I;根据电源电压不变列式I(R0+Rx)=IxRx可求出Rx的阻值,故③可行;
④闭合S1,S接2时,R0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和定值电阻的阻值可以求出电源电压U;闭合S1,S接1时,Rx和R串联接入电路中,把R的阻值调到0,读出电流表的示数,根据电流表示数和电源电压,利用R=可以求出Rx的阻值,故④可行。
故选:D。
【点评】利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就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或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想办法得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16.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体积小;
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说明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少数α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作用力的缘故;
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
【解答】解: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B符合题意;
C、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
D、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故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考查了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力和运动的关系,比较综合,难度不大。
17.如图所示,闭合电磁铁开关S,条形磁铁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条形磁铁受到电磁铁对其向左的作用力
B.条形磁铁受到桌面对其向左的摩擦力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若只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分析】(1)由安培定则可判断电磁铁的极性,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二力平衡知识可判断条形磁铁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2)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桌面对条形磁铁的摩擦力的方向;
(3)(4)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电流大小、线圈的匝数有关。
【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得,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电磁铁右端为N极,左侧为S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条形磁铁受到电磁铁对其向左的作用力,故A正确;
B、条形磁铁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排斥力和桌面对条形磁铁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变弱,排斥力变小,摩擦力和排斥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变小,故C错误;
D、若只改变电源的正负极,电流的方向改变,大小不变,则电磁铁的磁性不变,条形磁体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力大小等于原来的排斥力大小,此时吸引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是电磁学和二力平衡知识的综合分析题,涉及的知识规律要掌握清楚: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二力平衡的判断及应用等等。
18.今年“五一”假期,铁路接触网遭异物侵扰的新闻多次上热搜,铁路部门有明确规定:在高铁线路两侧各500米范围内,不得升放风筝。若导电性能好的金属丝风筝线散落在高铁接触网(高压电路)上,会造成短路而使动车组失去动力。下列电路能解释上述现象的是( )
A.
B.
C.
D.
【分析】家庭电路中,火线与零线直接连接或火线与大地直接连接,会造成短路。
【解答】解:家庭电路中,火线与零线直接连接或火线与大地直接连接,会造成短路。D图中风筝线导致火线与地面连接,造成短路。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知道短路产生的原因,可解答此题。
19.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于是小明拿来测电笔,闭合开关后,分别在如图a、b、c、d四个位置进行测量,测电笔均能发光。则电路故障是( )
A.a点与火线之间断路 B.a点与b点之间断路
C.c点与d点之间断路 D.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
【分析】使用测电笔时,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笔尖接触被检测电线,若测电笔氖管发光,则被检测的电线是火线,否则为零线;测电笔测试图中的a、b、c、d四点,四点都能使测电笔发光,说明a、b、c、d与火线连通的,据此判断。
【解答】解:小明家里的一盏电灯不能发光了,换上新的电灯,还是不能发光,这表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a、b、c、d四个位置都能使测电笔发光,说明这四点与火线是接通的,所以故障是零线断路,即d点与零线之间断路,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测电笔来检测家庭电路的故障,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测电笔测火线时应亮,测零线时应不亮。
20.环境温度稳定在25℃,在t1时环境温度从25℃骤降到10℃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t1到t2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
C.t2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
D.t3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分析】1、根据曲线图分析,从25℃下降到10°℃时,内外温差加大,使得散热量先增加,后通过调节散热量减少。
2、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当环境温度为25°C时,由于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正确;
B.当环境温度从25°C下降到10°C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则散热量大幅度增加,使得产热量增加,B正确;
C.时间t2以后,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量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正确;
D.时间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21.1852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宁据此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铁屑的排列形象地显示出磁场的分布
B.将细铁屑连起来的线就是磁感线
C.图中A点的磁场方向是向左的
D.轻敲玻璃板会使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弹力减小,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分析】(1)放入磁场中的铁屑会被磁化,成为一个小磁体;
(2)人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人们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表示磁场的存在以及磁场的强弱,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3)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的;
(4)根据铁屑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细铁屑的分布形象的显示了磁场的分布,故A正确;
B.磁感线是人们假想的线,不是细铁屑连成的曲线,故B错误;
C.根据磁感线的特点可知,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的,所以A点的磁感线是向左的,故C正确;
D.轻敲玻璃板会使细铁屑弹起,减小了细铁屑与玻璃板间压力,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查了磁场、磁感线、磁感线的方向、摩擦力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要掌握。
2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 )
A.小灯泡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 D.电路的总功率不变
【分析】由电路图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串联在滑片上,相当于断路,因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始终不变,电压表测量滑片右侧部分电阻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小灯泡的亮度、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P=UI分析电路的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知,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串联在滑片上,相当于断路,因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始终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知,总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因而灯泡的亮度不变,故A、B错误;
电压表测量滑片右侧部分电阻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表示数U=IR,电流不变,当滑片P向左移动过程中电压表所测电压部分的电阻变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故C错误;
电路的电压不变,电流不变,根据P=UI可知电路的总功率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电压表相当于断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不变。
23.兴趣小组设计了可测沿河水流速的电路。金属杆OM可绕O点转动并与电阻丝ab接触良好,其下端安装有泡沫球,R为保护电阻,当向左的水流速度增大时电表示数增大。下列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图知,金属杆OM与电阻丝ab的结构相当于一个滑动变阻器,当向左的水流速度增大时,金属杆向左移动,由各选项图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从而分析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
【解答】解:
A、由图知,电流表与R串联在电路中,电阻丝被短路,金属杆左右移动时电路中电阻不变,电源电压一定时,由I=可知,电流表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电阻丝的右侧部分与R串联,电压表测电阻丝的左侧部分两端电压,当向左的水流速度增大时,金属杆向左移动,电阻丝的右侧部分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知,电阻丝的右侧部分两端分得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变大,故B符合题意;
C、由图知,电阻丝的右侧部分与R串联,电压表和电阻丝的左侧部分被短路,所以金属杆左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都为0,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电阻丝的右侧部分、电流表、R串联,当向左的水流速度增大时,金属杆向左移动,电阻丝的右侧部分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电源电压一定时,由I=可知,电流表示数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正确分析电路、掌握好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是关键。
24.小宁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的整个过程中,定值电阻R1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U0、Um、I0均为已知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用U0、Um、I0表达滑片分别在最右端、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U﹣I关系图像中端点的坐标是( )
A.、(I0,Um﹣U0)
B.(I0,Um﹣U0)、
C.、(I0,Um﹣U0)
D.、(I0,U0)
【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此时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
当滑动变阻器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电流最小,结合图乙和串联电路特点可以算出左端点坐标;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此时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利用欧姆定律可算出右端点坐标。
【解答】解: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此时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最大,为电源电压,分析图乙可知电源电压值是Um;
当滑动变阻器在最右端时,阻值最大,电流最小,结合图乙分析可知电流为I0;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P=Um﹣U0;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左端时,滑动变阻器阻值为0,此时定值电阻单独接入电路,此时电流I′==。
。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和功率的代数运算,综合性较强。
25.某小区门禁系统能识别本小区车牌,自动闭合“智能”开关S1,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外部车辆需要门卫人员按动按钮开关S2,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S3,自动闭合,提供照明,以下简化电路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智能”开关S1和“手动”开关S2都能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据此分析这两个开关的连接方式;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S3自动闭合,提供照明,灯泡能独立工作,灯泡与电动机是并联的。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智能”开关S1和“手动”开关S2都能使电动机通电抬起道闸,所以“智能”开关S1和“手动”开关S2是并联的,能各自独立控制电动机;
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S3自动闭合,提供照明,灯泡能独立工作,这说明灯泡与电动机是并联的,“光控”开关S3与灯泡在另外的一条支路中。
由各个选项图可知,D图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要求设计电路,要掌握好串联和并联电路特点,关键是确定用电器及开关的连接。
26.将一定值电阻与一恒流源(电源输出的电流恒定,电源电压可变)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谓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读取电压表示数U和电流表示数I,多次测量后作出U随I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规律和欧姆定律得出U与I的关系式,分析U与I的关系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
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
所以电源电压:U=UR,
因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IR=I总﹣I,
由欧姆定律可得:
电压表示数:U=UR=IRR=(I总﹣I)R=I总R﹣IR,
因干路中的总电流不变,由此可知,U与I成一次函数关系,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考查并联电路的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和图象分析能力。
27.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C.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发出指令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解答】解:A、图中X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表示感受器。A正确。
B、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内分泌腺无法增加分泌激素;若传出神经①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B错误。
C、由图中信息可知,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条件反射是动物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为听到警报声逃生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8.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粗细均匀的电阻丝ab长为L,滑片P与ab接触良好,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若以P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闭合开关S,U随x变化的图线为( )
A. B.
C. D.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滑片P左侧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根据电压表的内阻特点判断出滑片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根据U=IR得出电压表示数与P离a点的距离x的关系,然后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电阻丝串联,电压表测滑片P左侧电阻丝两端的电压。
因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
所以,滑片移动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不变,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又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所以,由U=IR可知,电压表示数与P离a点的距离x成正比,
则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过原点的一条斜直线,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和欧姆定律的应用,会根据电压表的内阻特点判断出滑片移动时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变是关键。
29.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探究巨磁电阻的特性:闭合开关S1、S2并使滑片P向左移动,观察到指示灯变亮。那么( )
A.电磁铁右端为N极
B.电磁铁磁性减弱
C.巨磁电阻两端电压增大
D.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增强而变小
【分析】(1)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分析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连入的阻值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得出电流大小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情况;
(3)指示灯变亮,指示灯所在电路电流变大,灯泡两端电压变大,巨磁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
(4)电路电流增大,电阻小,巨磁电阻的磁性增强。
【解答】解:
A、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错误;
B、两开关都闭合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磁铁中的电流增大,则电磁铁的磁场增强,故B错误。
C、由于指示灯变亮,则说明指示灯所在电路电流变大,由U=IR可知灯泡两端电压变大,所以巨磁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小,故错误;
D、由B知电磁铁的磁场增强,左边电路电流变大,所以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小。所以据此巨磁电阻随磁场的增强而变小,反之巨磁电阻随磁场减弱而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实验虽然是探究巨磁电阻的特性,不是初中物理的内容,但该题所考查的其实还是初中物理的知识:包括欧姆定律、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是一道好题。
30.小温把两个小灯泡和电表连成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若电源电压恒定,先闭合S1,再闭合S2,两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分析】先闭合S1,只有灯泡L2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再闭合S2,两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根据电源电压恒定判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分析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根据实物图可知,先闭合S1,只有灯泡L2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再闭合S2,两个灯泡并联接入电路中,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
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再闭合S2时电压表示数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明确电路的连接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31.小柯同学在医院看到一个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1所示。闭合开关,当输液报警器处输液管中有药液流过,绿灯亮,无药液流过,喇叭报警。小柯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查找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类似的自动输液报警器,如图2所示。如图3是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铁的上端是S极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变大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衔铁吸下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可换用电阻更小的R0或减小线圈匝数改进
【分析】(1)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上端的磁极;
(2)当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变小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衔铁与上端的静触点接触,喇叭报警,警示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
(3)根据图乙中光敏电阻的阻值与光照强度的关系,结合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4)在线圈匝数不变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答】解:由图2知,控制电路是由定值电阻R0和光敏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减小,电磁铁磁性减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使动触点与上端的静触点接触,喇叭报警。
A、运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上端是N极,故A错误;
B、输液管中没有药液流过时,喇叭报警,说明衔铁与上端的静触点接触,电磁铁的磁性减弱,控制电路线圈中的电流应该是变小的,故B错误;
C、当输液管内有药水时,LED灯发出的光将被会聚到光敏电阻上,由图乙知光照强度增大,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控制电路电流增大,电磁铁磁性增强,衔铁会被吸下,故C正确;
D、调试时,输液管中有无药液流过都会报警,说明电磁铁的磁性较弱,换用电阻更小的R0,可以增大线圈中的电流从而增强电磁铁的磁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等知识,掌握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关键。
32.如图为神经系统的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就能产生反射
B.感觉有异物向自己飞来,人会眨眼,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D→C→E→B→A
C.针刺手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A→B→G→H→F→E→C→D
D.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G]结构受损
【分析】(1)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和D效应器。
【解答】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反射弧不一定能产生反射,还得有适宜的刺激,A错误。
B、图示中B上有神经节,因此B是感觉神经即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E神经中枢,因此眨眼反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正确的应是:A→B→E→C→D,B错误。
C、图示I是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叫白质,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分为上行传导G和下行传导F,产生痛觉的部位是H大脑半球,皮肤内只有感受器,而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当你的手被刺着时,手感觉到疼痛后缩回的神经传导途径是: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G白质内的上行传导束→H大脑半球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F白质内的下行传导束→C传出神经→D效应器,C正确。
D、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若某人睁眼时走路平稳,闭上眼睛走路就摇摇晃晃,说明该人的小脑结构受损。而G上行神经不是小脑,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3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明把夜光显示的手表置于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当手表与光屏分别处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此时手表表盘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明看到光屏上呈现的像为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凸透镜成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要上下相反。
【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像距小于物距,那么此时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谓“倒立”,即上下颠倒后再左右颠倒;根据甲、乙两图可知,手表表盘的分针指向里,则左右颠倒时在图示位置可观察到分针指向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
34.如图所示是科技小组的四位同学设计的安装在潜水器上的显示下潜深度的深度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为压敏电阻(用符号表示),R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R0为定值电阻,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电路设计要求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时,电路中的电表示数增大,如图所示电路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先由图象可知:当R的阻值随其所受水的压强的增大(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然后根据选项中电路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找到符合题意的电路图。
【解答】解:
A、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因电源的电压不变,所以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R与R0并联,电流表测R0支路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可知,当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时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增大,故C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R与R0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当潜水器下潜深度增大(R电阻的阻值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分压特点可知R两端分得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明确电表的测量对象是解题的基础,熟练应用欧姆定律、串联分压原理来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为6V;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当开关S1断开、S2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正确的是( )
A.R1=8Ω B.R2=8Ω C.R1=20Ω D.R2=20Ω
【分析】当开关S1、S2都闭合,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1的电流,根据公式R=可求电阻R1的阻值。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源电压,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利用公式R=可求串联电路总电阻,R2的阻值等于串联总电阻减去电阻R1的阻值。
【解答】解:当开关S1、S2都闭合,两电阻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电流表测量通过R1的电流,
由I=得:R1===12Ω;
将电压表、电流表的位置互换,S1断开、S2闭合,两电阻串联,
由I=得:电路总电阻R===20Ω,
所以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可知:
R2=R﹣R1=20Ω﹣12Ω=8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和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关键明白当开关断开与闭合时电路的连接情况,这是本题的难点。
3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4.5V,定值电阻R0为10Ω,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Ω 2A”,电流表和电压表量程分别选择“0 0.6A”、“0 3V”。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最大值为0.6A
B.电压表示数范围为1V~3V
C.滑动变阻器的功率可达0.5W
D.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5Ω~10Ω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利用电阻得出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3)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滑动变阻器的功率,然后根据变形得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最大功率。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0与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电压表的示数U0=3V时,电路中的电流:
I===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3A,故A错误;
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15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小=R总﹣R0=15Ω﹣10Ω=5Ω,
则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范围为5Ω~20Ω,故D错误;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
I小===0.15A,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U0′=I小R0=0.15A×10Ω=1.5V,
所以,电压表示数范围为1.5V~3V,故B错误;
(3)电路中电流的电流:
I=,
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
P2=I2R=()2R====,
当R=R0=10Ω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最大,
P2大===0.50625W,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功率达0.5W,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关键。
37.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像
B.电源电压为14V
C.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D.R1消耗的最大功率是16.2W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电压变化的范围进行判断,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会等于零;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阻R1的功率最小,根据图像读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和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电源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根据欧姆定律算出R1的阻值,由图像得出最大电流和最小电流,根据P=I2R算出电阻R1的功率以及功率的变化范围。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R1两端的电压最大,R2两端的电压为0,
由图像可知,A为滑动变阻器R2的I﹣U关系图像,B为电阻R1的I﹣U图像,故A错误;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
由U﹣I图像可知,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0.2A,R1两端的电压U1=4V,R2两端的电压U2=14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电源电压:U=U1+U2=14V+4V=18V,故B错误;
由I=可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70Ω,故C错误;
(3)由I=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R1===20Ω,
由图像可知电路的最大电流为I大=0.9A,
电阻R1的最大功率为:P1大=I大2R1=(0.9A)2×20Ω=16.2W,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规律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关键是欧姆定律的应用,要明白电路各个用电器的连接情况,还要会看I﹣U关系图像。在电学中,有些题目的信息是通过图像给出的,所以要会读电路图中的信息和I﹣U图像中的信息。
38.GMR是一个巨磁电阻,其阻值随周围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S1和S2时,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小磁针在开关闭合时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B.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减小
C.当滑片P向右移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GMR阻值变小
D.当滑片P向左移时,电压表示数变小,指示灯变暗
【分析】(1)闭合开关S1瞬间,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N、S极,利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小磁针转动的方向;
(2)闭合开关S1和S2,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从而得出电路的电阻变化,进一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变化和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判断巨磁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再利用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从而得出灯泡亮暗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结合巨磁电阻的阻值变化判断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化。
【解答】解:
A.闭合开关S1瞬间,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小磁针将会逆时针旋转,故A错误;
BD.闭合开关S1和S2,当滑片P向左移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左侧电路中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巨磁电阻的阻值减小,
由I=可知,右侧电路中电流变大,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巨磁电阻两端分得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由P=UI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灯泡变亮,故D错误;
由R=可知,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之比等于巨磁电阻的阻值,则其比值减小,故B正确;
同理可知,当滑片P向右移时,电磁铁的磁性减弱,巨磁电阻GMR的阻值增大,故C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培定则、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等,是一道电学和磁学的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
39.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一般用来求凸透镜的焦距。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分析。
【解答】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v>2f到f<v<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等于或小于1倍焦距,所以物像间距先变小后变大,如下图所示:
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其中求解出凸透镜的焦距是解题的关键,求解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变化是本题的难点。
40.图甲是橄榄形磁体,小明用图乙、丙的方式来研究其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其中小磁针(黑色为N极)静止时的指向如图乙,铁屑静止时的分布如图丙。据此分析,橄榄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为( )
A. B.
C. D.
【分析】该实验中,铁屑静止时的分布情况能反映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且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据此结合图乙、丙可知橄榄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解答】解:在该实验中,铁屑静止时的分布情况能反映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且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该点磁场方向相同;
所以,由图乙、丙可知,橄榄形磁体上端的磁感线由左侧发出、回到右侧,其下端的磁感线也是由左侧发出、回到右侧,即橄榄形磁体的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磁感线及其特点,注意橄榄形磁体与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和磁极不同,能从图乙、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41.如图,能表示近视眼成像原理及矫正方法分别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分析】近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眼矫正方法,需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成因: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配戴凸透镜.
【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如甲,近视眼的矫正图如丙。
故选:A。
【点评】注意: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
42.汽车驾驶座坐垫下面和安全带锁扣中各有一个开关,分别是S1和S2,两个开关与警报器(电铃)串联在电源上(如图)。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警报声响起;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后,警报声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闭合,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闭合
B.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闭合,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断开
C.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断开,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断开
D.驾驶员坐在座位上时S1断开,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闭合
【分析】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两个开关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当驾驶员坐在座位上,警报声响起,此时两个开关都是闭合的;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后,警报声停止,这说明通过电铃无电流,安全带锁片插入锁扣时S2是断开的,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识别,属于基础题。
43.如图所示电路中,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R1、R2,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0。若有电流通过,灯就发光,假设灯的电阻不变,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灯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A.当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B.当R2<R0,L1、L2同时先变暗后变亮
C.当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D.当R2>R0时,L1变暗,L2变亮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L2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串联后与另一部分并联接入电路,再跟灯L1串联连接到电源上,根据电阻的变化情况,判断电流的变化情况,进而判断灯泡变亮还是变暗。
【解答】解:(1)当R2<R0时,灯L2与滑动变阻器的左部分串联的总电阻先大于后小于右部分的电阻,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所以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所以通过灯L1的电流先减小后增大,故L1先变暗后变亮。滑片从a端滑至变阻器两侧电路的电阻相等时,电压增大,通过L2的电流一直变大,L2不断变亮。滑片从变阻器两侧电路的电阻相等至b端时,变阻器的电压减小,通过变阻器右侧的电流减小,而总电流增大,通过L2的电流变大,则L2不断变亮,故AB错误;
(2)当R2>R0时,灯L2与滑动变阻器的左部分串联的总电阻一定大于右部分的电阻,当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向b端移动时,总电阻增大,所以总电流减小,所以通过灯L1的电流减小,所以L1变暗,通过L2的电流变大,L2变亮,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关键要明确变阻器的连接方法,明确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运用欧姆定律判断。
44.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自制的电子秤原理图,它利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指示物体的质量。托盘、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托盘和弹簧的质量不计,OA间有可收缩的导线,当盘中没有放物体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已知电阻R0=5Ω,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15Ω,电源电压U=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现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不计摩擦,弹簧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B.该电子秤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是3kg
C.最大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2.25V的位置上
D.最大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3V的位置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A、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据此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即为电压表的示数;
B、根据“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确定该电子秤能测量的最大质量;
C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根据串联电路电阻规律可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即可确定最大称量时电压表的示数,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A、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R最大=×15Ω=5Ω,电路中的总电阻R=R0+R滑=5Ω+5Ω=10Ω,电路中的电流I===0.3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I=0.3A,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I滑R滑=0.3A×5Ω=1.5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1.5V,故A正确;
B、将1kg的物体放在托盘中,滑片刚好指在距R上端处,所以,滑片指到R最下端时,就是该电子秤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应为3kg,故B正确;
CD、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I′====0.15A,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滑′=I′=0.15A,
根据I=可得,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I滑′R滑大=0.15A×15Ω=2.25V,即电压表的示数为2.25V,
即最大质量数应标在电压表2.25V的位置上,故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判断出最大质量数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45.如图甲所示,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的情形如图乙;将玻璃瓶灌满水后,将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同时透过玻璃瓶观察铅笔的像。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人能透过空玻璃观察到铅笔是光的反射成像,此像是虚像
B.人透过装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像,此像是虚像
C.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D.人通过盛水的玻璃瓶可以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像,此像是实像
【分析】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空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观察到图乙的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此像是虚像,故A错误;
玻璃瓶装满水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竖直方向上,因为水的厚度相同,不能相当于凸透镜;
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所以会逐渐变长;如图C;
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也就是变长,但是不能变粗),所以B图可以看到,A图情景看不到;
继续移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横向缩小,所以变短,如图D。
综上分析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涉及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等知识,属于一道光学综合题。此实验最好亲自做一下比较好。
46.如图所示是家庭电路中的某一部分,电工师傅按下面的顺序进行检测:①闭合S1,灯L1亮;②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③再用试电笔测a、b、c、d四个接线点,发现只有在c点氖管不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是( )
A.灯L2短路 B.灯L2所在支路断路
C.c、d两点间断路 D.c点左侧的零线断路
【分析】试电笔在使用时,应将笔尖接触导线,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这样就可以形成回路,如果是火线,氖管会发光。
【解答】解:闭合S1,灯L1亮,电路中有电流,说明电路为通路,从保险丝→a→S1→L1→c以及c点左侧的零线都没有断路,故D错误;
断开S1,闭合S2,灯L2不亮,灯L2不亮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断路、一个是短路,
若灯L2短路时,电路的电流会很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