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珍妮纺纱机
时空坐标
1765年
1771年
1785年
1807年
1815年
19C中叶
18C末
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
瓦特蒸汽机开始使用
工业革命开始扩展
富尔顿汽船
史蒂芬森火车
机器制造业机械化
1866年
1876年
1885年
1903年
19C末20C初
1896年
西门子发电机
贝尔电话
本茨汽车
马可尼无线电报
莱特兄弟飞机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现最终形成
一、历史合力的必然——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恩格斯《反杜林论》
思考:英国进行的这场革命指什么?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发明,它并未使用蒸汽机,为何成为工业革命开始标志?
含义: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材料:在英国工业化之初,能够压倒潜在对手的有利条件之中,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但是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思考:阅读教材回答这场革命从英国开始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光荣革命后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稳定的政治环境
光荣革命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
殖民扩张
资本
劳动力
原料
工场劳动分工细致、生产技术熟练
技术
17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市场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
有600万英亩土地被圈占,贫穷农民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
1624年英国颁布《专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发明,鼓励创新。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一个胸针的制作,分成18道流程。
英国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 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这些团体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工业先声
岛国奇迹
西、葡的早衰
荷兰先天不足
俄国封建统治
意大利未统一
德国尚未统一
法国战乱不断
北美尚未独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法国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
美国两党制、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德国1871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意大利确立君主立宪制。
材料:“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思考:阅读材料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1)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巩固和发展,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二、技术进步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过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年代-19C中期)
英国1765珍妮纺纱机
英国1768水力纺纱机
1771水力纺纱厂
英国1779骡机
英国1785水力织布机
英国1782复动式蒸汽机
美国1807汽船(富尔顿)
英国1815火车(史蒂芬森)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沿岸逐步深入内陆。
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棉纺织业技术革新
动力革命
交通革命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美国贝尔1876电话
美国爱迪生1879灯泡
德国西门子1866发电机
西门子
爱迪生
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灯泡、印刷机、同步电报机器……
德国1876内燃机
德国卡尔本茨1885汽车
美国莱特兄弟1903飞机
电气时代
电力工业
电讯工业
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
……
内 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特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时 间
范 围
重要标志
开始部门 18C60S-19C40S100多年
19C70-20C初30多年
多国同时开始
从英国扩展
科学家、工程师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自然科学成果
棉纺织——轻工业
电气时代
蒸汽时代
电力——重工业
科学和技术不断紧密结合
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
交叉进行
经济结构改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新发展
三、恩泽贻害的争论——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
材料: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统治阶级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大,还要多。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生产力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人力、畜力
水力
蒸汽动力
电力、内燃机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组织管理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材料:阿克莱特的成功,引发了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热潮,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近代工厂纷纷涌现。……对于近代工厂主来说,其在工业生产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训练工人们放弃工作散漫的恶习,并与复杂的机器那永不变化的运转节奏保持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所有的工厂都会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对工人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垄断组织
思考:谈谈你对垄断组织的认识。
前提: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
意义: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取高额利润。
局限:但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阶级结构
材料:工业革命一大后果,就是社会日益分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壮大起来,他们进而要求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1832年议会改革,他们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宪章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篇》
工业资产阶级
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力
各 国改 革
工业无产阶级
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迅 速崛 起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英国30年代
宪章运动
4、产业结构
1841年
1877年
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农业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5、社会生活
——城市化进程加快;
物质生活有所改善;
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时间观念、效率意识、纪律观念、平等观念增强
材料:在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的学术团体开办讲座,建立一系列的设施和机构。例如在一些工业城市开办机械学院,不仅向工人提供有用的技术知识,而且也向他们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还有许多城镇兴建博物馆和大型图书馆,为普通民众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此外,理性休闲运动还倡导人们走出室外,来到乡村漫步思考和研究自然。……以营利为目的的流行书籍和报纸大量增加,……1856-1882年的(报纸销售)增长率高达600%。……在被调查的200个工人家庭中至少有60个妇女有固定阅读的习惯。
——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
6、社会问题
材料一 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近万人死亡
英国矿井工作的童工
材料三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城市病”: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解决: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材料: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季,这是悲伤的冬日。
——狄更斯《双城记》
7、世界面貌
——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数据来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将落后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摧毁了世界很多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造成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世界向工业社会迈进,是历史的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
阶级结构
社会生活
世界面貌
环境污染
贫富差距
英国
制度保障
资本积累
市场扩大
劳力充足
技术进步
美德
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
科学突破
影响
特点
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工业化浪潮,我们能够从工业革命的历史中获得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大国崛起呼唤工匠精神;
中国制造转型中国创造;
科技进步需要创新环境;
社会发展勿忘人文关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
我们织,我们织!
——海涅《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18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