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5 11: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截止2017年,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32人获诺贝尔奖。特别在物理学领域
“战斗民族”只会打战?
文学家:普希金(1799-1837)、赫尔岑(1812-1870)、屠格涅夫(1818-188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契诃夫(1860-1904)、高尔基(1868-1936)、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肖洛霍夫(1905-1984)……
艺术家:克拉姆斯柯依 (1837-1887)、柴可夫斯基(1840-1893)、列宾(1844-1930)……
科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梅契尼科夫(1845-1916)、巴普洛夫(1849-1936)……
截止2017年,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32人获诺贝尔奖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战斗民族”的政治创新与坚守
一、理论:列宁主义的形成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二、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三、建设:苏俄、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1.十月革命的背景:
2.内容:
2.意义:
1.列宁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结果)
2.斯大林的探索:
1.过程:
人类、殖民地、俄国、两种制度并存
经济、阶级、组织、理论、直接
一国胜利论
苏联模式(内容、表现、影响)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十月革命
列宁主义——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1.十月革命的背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
理论基础
直接原因
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1903年,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俄国参加一战激发了各种矛盾
1903列宁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由于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多国胜利论
发达的工业和生产力
一国胜利论
俄国处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敌人力量弱小,革命能获得胜利
列宁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列宁主义的内容
1917.3
二月革命掘沙皇
1917.4
《四月提纲》指方向
1917.7
七月流血抛幻想
1917.11
“十月革命”现曙光
二、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的经过
狭义: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革命
广义:1917年俄国爆发的一系列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8日 妇女游行示威
二月革命
革命队伍: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革命结果:
偶然性
工人和起义士兵
沙皇(罗曼诺夫王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从《四月提纲》到“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4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劝说部长”
克伦斯基
列宁发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即《四月提纲》:“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动
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 ,并镇压人民的反抗
政权完全转移到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结束
和平革命 武装革命
指明革命的方向
(3)十月革命
革命队伍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革命结果
工人和起义士兵
沙皇(罗曼诺夫王朝)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二、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的意义
欧文 圣西门 傅立叶
《共产党宣言》 十月革命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1)十月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
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2)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第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格局。
五四运动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2.十月革命的意义
2.十月革命的意义
俄罗斯帝国(薄弱)
1917年 苏维埃俄国
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十月革命为俄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条件;
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
苏联 1922年12月-1991年12月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的建立者
苏联的改革者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内容
结果
内战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粮食税;允许私有企业有一定的发展;租让制
赢得内战的胜利 损害农民的利益
恢复了国民经济 巩固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干涉苏维埃政权
1.列宁的探索(1917-1924)
(1918-1921)
(1921-1924)
合作探究:阅读P94学思之窗,思考以下问题
(1)“战时共产主义”为什么能使苏俄打赢内战?
(2)如何理解在一个小农国家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是错的?
(3)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4)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你有什么启示?
通过余粮收集制等,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保卫苏维埃政权
小农国家生产力较低;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
恢复贸易,利用市场机制调动生产积极性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要充分调动人们建设的积极性;……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后形成的德日两大法西斯战争策源地更使苏联感到战争的逼近……斯大林告诫:“现在又像1914年那样……新的战争显然逼近了……”
三、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2.斯大林的探索(1924-1953)
列宁事业的继承者斯大林,俄语中的意思是“钢铁般的人”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苏联模式
经济:单一公有制、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于50或100年。我们必须在十年内赶上这个差距。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会被摧毁。”(斯大林,1931年)
“现在又像1914年那样……新的战争显然逼近了……” (斯大林,1934年)
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1945年5月1日,苏联红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
1941年11月7日,红场大阅兵
“战斗民族”何以获胜?
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工业总产量占世界的比重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苏联模式的积极意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巨大的国际声誉
前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说:“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苏联模式的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轻工业、农业长期落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苏联的发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胜利背后的隐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