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
北京国子监的琉璃牌坊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官学
私学
中央官学: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地方官学:汉朝开始设立
春秋时期: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
唐朝以后:私学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
两宋时期:书院产生和发展,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知识拓展:四大书院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白鹿洞、岳麓、应天府、石鼓为“宋初四书院”。
王应麟在《玉海》中以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山为“宋朝四书院"。
作用:
古代文化
古代典籍
科举考试
根据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官学与私学的发展概况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近(现)代学校教育
世界
古希腊产生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分科教育基础。
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大学区”制度:确立国民教育制度
美国大学:世俗化、商业化
中国
戊戌维新运动:京师大学堂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11年清华学堂
文革爆发,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198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教育近代化标志
根据教材梳理世界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思之窗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肆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时间 留学去向
1872-1875年
日本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
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
美国
甲午战后
新文化运动期间
(洋务运动期间)
“以俄为师”
留苏热潮
★ 结合历史纵横与所学,填写下表
★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近(现)代学校教育
世界
古希腊产生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分科教育基础。
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大学区”制度:确立国民教育制度
美国大学:世俗化、商业化
中国
戊戌维新运动:京师大学堂
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11年清华学堂
文革爆发,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198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
中国教育近代化标志
根据教材梳理世界与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历程
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
思考:学校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史料实证:阅读材料,结合教材,谈谈你对近代留学教育作用的认识。
材料1: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
——章开沅 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2: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促进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与中坚力量,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
③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
④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根据教材梳理书籍的发展历程
二、印刷书的诞生
公元前30世纪
春秋战国~秦汉
公元前2世纪
公元105年
唐朝
北宋
15世纪中叶
催生了被视为“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
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雏形
简策、帛书,中国早期的书籍
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制成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制成“蔡侯纸”
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德)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
已有雕版印刷品
现代印刷术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
二、印刷书的诞生
★史料实证: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印刷书为什么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
材料一: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的权力受到挑战。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材料二:“到了1465年意大利有了印刷工人,卡克斯顿于1477年在英国的威斯特敏斯特开办了他的印刷厂。匈牙利第一本印刷的书是在1473年。”瑞士、法国、荷兰、比利时、波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都在15世纪先后设立印刷所,纷纷出版书籍。
一批新兴印刷出版商应运而生……他们精心编印《圣经》、古典著作、教科书和五花八门的小册子,并把他们销往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这些著作有的是用《古登堡圣经》所采用的哥特式拉丁字母印成的:有的是用意大利语字母印成的,或是用古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印制的。
——[英]赫·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带动印刷业、出版业的繁荣发展
实现民族语言的统一,促进各民族发展
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被视为“新一代的书籍”。
推动宗教改革的发展
三、图书馆的成长
图书馆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
古代 近(现)代
西方
中国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
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
私人图书馆
官藏:设有史官,建有“府”“阁”“堂”“室”
私藏:明清两代发展迅速【如:天一阁】
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
1916年,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请同学们梳理教材P83~84页内容,填写下表
【地位】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
保存古籍
文化遗产
服务公众
材料2: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问题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图书馆出现的原因
材料3: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
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
材料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社会变革的推动
图书馆的作用: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BC290 “亚历山大博物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683 “阿什莫林博物馆”
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9C60~70年代 自然历史博物院(上海)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1905 张謇南通博物苑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上海)
主要陈列动物标本
1926 国立历史博物馆
1948 国立中央博物院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前身
“国立南京博物院”的前身
1925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195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2003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请同学们梳理教材P84~85页内容,尝试“连一连”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BC290 “亚历山大博物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1683 “阿什莫林博物馆” 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9C60~70年代 自然历史博物院(上海) 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上海) 主要陈列动物标本
1905 张謇南通博物苑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1925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1926 国立历史博物馆 “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的前身
1948 国立中央博物院 “国立南京博物院”的前身
1959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
2003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1)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
根据教材概括博物馆的作用
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历史理解:同学们赞同冯骥才的观点吗?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
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大大有助于文化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进行国民教育。
印刷书
博物馆
图书馆
学校教育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