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4《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课题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概况;通过分析“扶清灭洋”口号,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 2.通过识读图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结合其他不平等条约,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 4.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 收集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结合《辛丑条约》内容,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掌握分析具体史实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通过了解八国联军的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重点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 2.结合其他不平等条约,认识《辛丑条约》的危害性。
难点 “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教学方法 阅读指导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案 学生准备:课堂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导入:这是2021年东京奥运会奖牌榜,在金牌榜的前十名中,有很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侵略我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八国联军。但今非昔比,我国已不再是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而是觉醒的东方巨龙。历史不容遗忘,今天,我国一起走进那段屈辱的历史……
讲授新课 一、人民怒吼——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的兴起 教师:(展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表格兴起时间、兴起地点、兴起背景、清政府态度、斗争方式、提出口号、运动性质)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2.原因、性质 教师:依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学生:(讨论、发言) 3.辨析口号:扶清灭洋 教师:(讲解“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师:(展示《八股联军志》节选材料并提问)面对这样的“扶清灭洋”的运动,西方列强的态度如何?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到了1900年夏天西方列强组成联军,向中国进军……我们来开始第二目内容的学习——抗击八国联军。 4.清政府的态度 学生:(讨论、发言)借刀杀人的清廷剿灭--招抚 二、枪声刀影——八国联军侵华 1.概况 教师:(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表格含时间、侵略国、统帅、侵略原因/目的)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一支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军队组成的侵略联军2000余人,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2.过程 教师:(展示八国联军侵华的形势图并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完简单讲述过程。 3.义和团运动失败 教师:出示八国联军进京、慈禧西逃、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被镇压漫画,讲述义和团运动失败,意义是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合作探究】 教师:想一想: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三、神州恸哭——《辛丑条约》签订 教师:(讲述《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签约国。出示内容、危害表格图)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教师:阅读课本内容,归纳《辛丑条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没有瓜分中国?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义和团运动使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被瓜分的。清政府的腐朽,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真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