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宿松县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是( )
都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
B.没有地域性差别,没有文化性差别
C.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D. 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进步
2. 下列文化遗存中,见证了古代非洲历史发展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4.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B.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5.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 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6. 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以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向妥协。"转折"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取得胜利B.《人权宣言》发表
C.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787年宪法的颁布
7. 在中国东南海域,曾经打捞到一艘16世纪中期的欧洲商船,船上载有来自印度等地的银块。这艘商船最可能来自( )
A. 葡萄牙B.西班牙C.法国D.英国
8. 如图是1947年天津北洋大学的学生举行的“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这一运动在当时多个城市均有发生。这些运动战内反饿凯反()
A.激发了民众救亡运动高涨B.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潮广泛传播
C. 促进了国统区人民的觉醒D. 表明国民党统治开始失去民心
9. 阅读如表《欧洲移民表》,对此比较好的解释是( )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年 3420 万
俄国亚洲地区 1800-1939年 1200 万
阿根廷 1856-1932年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年 520万
移民可能利用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大量移民前往美洲主要是出于对财富的追求
D.大规模移民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原因及表现
10.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领域出现了一次重大变革。这场变革的具体表现有( )
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开始形成 ②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③欧洲商路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④大量金银流入,造成了物价上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 1541年,一位德意志的教授在论述提高牧师薪俸的必要性时说:“以前1舍费尔谷物值20到30芬尼,15个鸡蛋值3芬尼,而现在1舍费尔谷物就值90~120芬尼,15个鸡蛋值17芬尼。"该教授所陈述的现象( )
A.是欧洲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B.利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C. 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 源于欧洲金银开采技术的进步
12.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化完全复兴B.它把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D.它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
13. 1850——1914年和1950——197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两个“黄金时代”。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B.对东方的殖民掠夺 C.科技革命推动发展D.美国扶植欧日经济
14.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 国王掌控实权
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君主立宪制已确立
15.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谈话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变化反映当时的德国(C)
A. 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B.君权遭到公共舆论制约
C.开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D.工业化推动了民主化发展
16. 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 )
A.童工--女工--男工B. 女工--男工--童工C. 男工--女工--童工 D.童工--男工--女工
17. 据相关数据显示,16世纪英国农场平均规模为34亩17世纪上升为59亩,18世纪则达到77亩。导致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直接因素是( )
A. 议会立法B.圈地运动C.人口增加 D.工业革命
18. 如表是人类历史上各种动力的功率表,据表可知( )
动力名称 功率范畴(千瓦)
人力、马力 0.1~1
风轮、水轮 10~100
蒸汽机 1000~10000
内燃机 10000~100000
燃气涡轮机 10000~100000
水动涡轮机 100000~1000000
蒸汽涡轮机 100000~1000000
A.科技发展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B.动力革命深受科学理论的影响
C.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D.动力发展增加了劳动力的投入
19. 150年前在法国爆发了一次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该政权是( )
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B.新和谐公社 C.巴黎公社 D.工兵代表苏维埃
20. “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上述评论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领导人
C.空想社会主义者D.巴黎公社的领导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拉伯文化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
创造的新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
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
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材料二:中世纪阿拉伯世界以其雄武之势兼纳了东地中海古文明以及亚洲远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正是通过阿拉伯人的翻译,西方才得以知道自己老祖宗的遗产,并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里获取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营养,最终得以迅猛发展。——摘编自姜明文、颜景虎《中世纪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西方文明的贡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材料二: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整理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人之至我中国,专恃合纵连横,而我已孤立无助,受其钳制,舍忍至今,诫欲于无事之时多数外援,则择交将不……尹隐图占据,此中国之深仇不可忘也。俄国地广兵强……今且西守伊犁,东割黑龙江以北,据最胜之地以扼我后路……中国之强敌,不可忽也。美国自为一洲,风气浑朴,与中国最无嫌隙,其纽约与蒲公使所立新约,则明示以助我中国之意…故中国与美国,宜推诚相与,略弃小嫌,此中国之强援,不可失也。
——摘编自薛福成《应召陈言疏》(1875年)
材料二:(1905年,美国实行排华法案),对华人不以人格相待,即行强权主义,遂令我人不得不惯而抗争,“皆将张目裂须,以切齿于美人,不曰美人前者之过示和好,特欲收拾我人心……则日美人独深结好于宫廷,特欲欺我政府,已攫其所大欲耳,于我国民固非肉食之不甘心也。不曰保全之论,美人不过托名公正,以自饰其野心耳,则曰美人实有吞噬我国之心,特以为时尚早,已之势力未国,以此为钳制各国计者也…举国上下,应举以美为强暴之尤,祸我之魁"。
——摘编自《敬告美人对于禁工条约之厉害》(1905年)
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摘编自中美《上海公报》(1972年2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对美国认识的变化,并解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国人的外交观念,并根据材料三分析中美《上海公报》申明这些外交原则的意义。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 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 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题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
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以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例:第一代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9到1964年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1965 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更新换代加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