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松江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6 09:5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松江区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 2014.5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右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
A. 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达罗毗荼人
D. 阿拉伯人
2. 下列古罗马(前753年—476年)政体演变图中①②最合适的内容是

A. 贵族寡头政治、元首政治 B. 君主制、贵族寡头政治
C. 贵族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D. 君主制、元首政治
3. 古希腊文对历史的定义是“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下列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A.《荷马史诗》 《历史》 B.《史记》《历史》
C.《汉穆拉比法典》《史记》 D.《吉尔伽美什》《史通》
4. 查理·马特:“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查理·马特使他的王国“年轻起来”的措施是
A. 实行无条件赏赐制 B. 实施领地世袭制度
C. 建立严格等级制度 D. 改革土地分配制度
5.既是同时并存的三个部族集团,又是前后逐次更替的三个王朝。下列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A.夏、商、周 B.魏、蜀、吴
C.辽、宋、金 D.辽、金、元
6.“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
A.百家争鸣 B.文景之治
C.独尊儒术 D.贞观之治
7.右图所示的疆域为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帝国 D.北宋王朝
8. 在由法家思想向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统治思想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道贵清静而民自定
C.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这样一个机构:各部门首长联合议事,资历浅者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参与议事,诏敕的颁行必须有宰相的附署。据此推测,该机构是
A.枢密院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
10. 民间工匠的建筑技术、河工合拢堵口的治河方法等许多平民百姓的科技创造,得益于用笔记体裁书写的科学巨著流传下来。该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同文算指》
C.《几何原本》 D.《泰西水法》
11.右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是古代的哪一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2. 下列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台湾的大事年表:与上述大事年表中序号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史实,正确的一组是
A.宣政院、雍正帝、1860年
B.澎湖巡检司、康熙帝、1895年
C.安西都护府、乾隆帝、1894年
D.台湾行省、顺治、1901年
13.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不同时期闪耀着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主张建立一个理性与永恒正义的王国。与上述主张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霍布斯/洛克 B.达·芬奇/苏格拉底
C.米开朗琪罗/卢梭 D.孟德斯鸠/狄德罗
14. 谭嗣同:“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这一说法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有相似之处
A.霍布斯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5. 以下条款引自世界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四个不同的法律文献,按制定时间先后排序为
①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为非法权力。
②上述诸州以内所有作为奴隶的人现在和今后永远获得自由。
③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④在权利方面,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16.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
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
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
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
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
17.下列1904年的欧洲漫画刻画的欧洲政治态势是
A. 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
B. 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
C.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D. 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焦点
18. 阅读下列表格,导致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时间是
A.1870 B.1919 C.1922 D.1945
19. 美国于1930年通过法令,对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40%。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这一现象导致了
A. 经济危机的缓解 B. 关贸总协定成立
C. 世界经济的恶化 D. 罗斯福实施新政
20.“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每一缔约国应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宪章》 D.《北大西洋公约》
21. 在近代思潮演进过程中,曾出现过报刊或者杂志。按创办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时务报》、《新青年》、《申报》、《民报》
B.《时务报》、《民报》、《申报》、《新青年》
C.《申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D.《时务报》、《申报》、《民报》、《新青年》
22. 观察右图,其主张的提出者是
A. 梁启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鲁迅
23.“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为此,当时某政府发动了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北伐战争
24. 以下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
A.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5. 某文献记载: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占锦州,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兵团,封闭了其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道路。与这一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热河省建平县、山东省沂南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图片。这些土地房产所有证的获得,是通过
A.土地改革 B.加入农业互助组
C.加入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土地
27. “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为此,发展中国家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是解决
A.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源生态环境问题
B. 世界经济体系内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
C. 国际贸易过程中秩序的管理仲裁问题
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公共卫生体系问题
28. 下列示意图中,?处最合适的内容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欧洲联盟 D.独立国家联合体
29.“它渊源于高度同一化的基督教文明和代议制民主政治传统,建立在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并在政治一体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请问“它”指的是
A.欧盟 B.东盟
C.七十七国集团 D.石油输出国组织
30. 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B.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C.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以下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馈赠的厚礼。”在中国,黄河、长江也被赋予“母亲河”的美誉。对此现象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 大河流域发展了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
B. 灌溉农业促进了这些地区早期国家的诞生
C. 没有大河流域就没有埃及和中国的辉煌成就
D. 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早期古代东方区域文明
32. 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
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 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
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33. 下面的统计数据反映了17—18世纪宗教书籍和启蒙书籍出版的变化情况。对此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理性精神取代愚昧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启蒙作品影响较大 D.民主平等渐成主流
34.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家中子弟取名。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本质的是
A.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发动
C.民族危机下国人思想启蒙 D.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刻影响
35.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时,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对上述条约内容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B.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
C.欧洲一体化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
D.条约内容使入盟各国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
二、非选择题(75分)
36. 佛罗伦萨的《正义法规》
1155年,佛罗伦萨获自治权,建立城市共和国。1293年,城市贵族的统治被推翻,由富商、银行家和行会上层分子掌权。同年,制定新宪法《正义法规》,规定任何一个贵族杀死一个市民,都将被处死刑。贵族不能参加行会,不能参加市民武装的高级会议。9个小行会,参加城市治安工作。
共和国的最高政权机关是“长老会议”,由行会领袖抽签选举的9名长老组成。而9个席位在大小行会间分摊,大行会(共有7个大行会)占2席,中行会(共有5个中行会)占3席,小行会(共有9个小行会)亦占3席。长老会议除总理国内政务和指导外交外,还有权拟定法律。候选人必须是30岁以上的佛罗伦萨公民,必须是行会成员,不是封建贵族。
? ──《新世纪的曙光:文艺复兴》,王挺之等著,第101页
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佛罗伦萨是如何进行自治的。(8分)
(2)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如何?(4分)
37.“结局”和“起点”
有学者说,“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
问题:
(1)你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结局”和“起点”?(8分)
(2)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秦未能尽行”的原因。(4分)
38. 伯里镇的变迁
曼彻斯特附近伯里镇及其附近因建立非常大的制造厂和印染厂而深受其惠。这些工程属于以尊敬的罗伯特·皮尔先生为首的公司。这里制造的和印染的织物都是棉织工厂的精品。通过铁路运输到曼彻斯特和伦敦,销路极佳。印染按最先进的方法操作,木模和铜滚轮均用。厂区占地面积颇大;而且为了提供工人住处,还修建许多小屋,形成为街道,外貌状如村落。工厂雇有许多妇女和儿童则做调拌和描色等等工作。总之,整个公司的巨大规模雇佣伯里及其附近的大量男女老少。距伯里和工厂不远处,则有一所称为会所的建筑得很好的房子,皮尔和他的家庭成员住在里面。
——《1689—1815年的英国》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伯里镇的变迁?(12分)
39.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战后科技革命固然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但同时,战后国际政治的变化也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结合所学史实,阐述这一观点。(14分)
40.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材料一:“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也……立宪政体,亦名为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为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
?——梁启超《立宪法议》1901年6月
材料二:“凡专制者,以所专制之主体的利益为标准,谓之野蛮专制;以所专制之客体利益为标准,谓之开明专制……法王路易十四曰:‘朕即国家也。’此语也,有代表野蛮专制之精神者也;普王腓力特列曰:‘国王者,国家公仆之首长也。’此语也,则代表开明专制之精神者也。”
“今日之中国,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
(开明专制)实立宪之过渡也,立宪之预备也。……此时代不必太长,且不能太长,所过之后即进于立宪,此国家进步之大顺序也。”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1906年
材料三: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我国果适于共和与否,此非天之所能限我,而惟在我之自求。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
问题: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处的时代背景。(4分)
(2)概括上述材料所描述的三种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6分)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变化?(15分)
松江区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1. B 2. A. 3. B 4. D 5.A. 6.A. 7.C. 8. B. 9. B. 10. A.
11.D. 12. B. 13. C. 14. A. 15. D. 16. C. 17.B. 18. B.19. C . 20. D.
21. C. 22. C. 23. D 24. A. 25. A. 26. A. 27. B. 28. B.29. A 30. D.
31. A. 1 B. 1 D. 3
32. A.1 B.1 D.3
33. A.3 B.1 C.1
34. A.1 C.3 D.1
35. A 1 B 1 C.3
二、非选择题(75分)
36.佛罗伦萨的《正义法规》
(1)根据材料,概括佛罗伦萨是如何进行自治的。(8分)
水平1:能根据材料和有效证据进行全面概括
自治的主体和基础由新型的市民阶层取代了原来的贵族阶层;城市通过立法进行自治,捍卫了市民阶层的权利和利益;由新型市民阶层组成的行会组成了最高行政机构和管理机关;行会领袖的组成具有政治民主性,是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水平2:不能全面的进行概括和组织
城市通过斗争从封建领主手中取得了行政权和司法权。(4分)
(2)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如何?(4分)
水平1:根据材料进行有效概括:
经济上:城市的兴起进一步地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政治上:城市的自治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4分)
水平2:不能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城市通过武装斗争和金钱赎买获得自治权。等级君主制形成,大学兴起。(1分)
37.“结局”和“起点”
1.?秦的统一,结束了东周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从封邦建国到大一统中央集权的转变,实为“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2分??同时,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与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2分??帝国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分管各项事务;2分??地方实施郡县制度。2分??这一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2.?秦统一后,百姓渴望安宁,但是统治者在群雄角逐中积累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其滥用民力,秦律繁苛,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超社会所承受的限度。1分??秦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一味重功利,侍酷法,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短命而亡。1分??此为“秦未能尽行”的原因矣。
38.伯里镇的变迁
水平l:能从材料中辩证出不同的历史现象,并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10-12分)
伯里镇的历史变化是工业化社会初期的一个缩影。既能深刻的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深刻社会嬗变,也能揭示它所衍生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伯里镇也逐步建立了现代工厂制度。罗伯特·皮尔先生作为工厂主,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了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精细的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并通过铁路运输到其他地区进行销售,这预示着工业社会的来临。但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相应成果。如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这个公司大量的雇佣了妇女和儿童,工厂主及其家人居住在建筑的很好的房子,工人们的处境却很悲惨。这就凸显了贫富分化以及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
水平2: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39.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水平1:能根据核心知识进行有组织的回答
以原子能的利用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推动的科技革命带动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2分)
二战后,在美苏两极体制下,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半球化。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构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冷战结束,真正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2分)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跨国公司加强了各国经济联系,将亚非拉地区卷入全球化的进程,发展中国家建立七十七国集团,要求解决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主张建立新型的国际秩序。(2分)
二战后西欧各国走联合自强之路,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球化的趋势。并为其他区域的经纪联合提供了成功范例。(2分)
东盟、欧佩克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基础上,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在此浪潮下,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联合国的推动下,《京都议定书》的签署,体现了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决心和行动。(2分)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加入WTO,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积极姿态。(2分)
组织分:2分
水平2:未能根据核心知识进行有组织的回答
40.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40.(1)概括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处的各自时代背景。)4分)
水平1:能准确回答问题。(4分)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水平2:仅罗列相关史实(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0分)
40.(2)概括上述材料中三种政体的基本特征。(6分)
水平1:能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归纳完整。(6分)
君主专制:国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王权至高无上,拥有绝对权威。
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王在法下,权在议会,议会至上。
民主共和制:国家权力至少形式上属于多数人;国家元首的产生实行选举制;最高国家领导职务实行限任制。
水平2:归纳概括不确切,不完整(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0分)
40.(3)
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4分)
水平1:能够把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嬗变投放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性和曲折性等时代主题下进行看待和诠释。(4分)
梁启超在西学东渐的时代大潮刺激下,在不同的历史情势下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一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梁启超在追求政治民主化的执着和探索,昭示着近代中国在迈上现代化转型的滚滚洪流已是势不可挡;但同时,这种探求的反复和多变也折射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充满着艰辛和曲折。
水平2:能依据材料就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变化提出观点。(2分)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先后从君主立宪制到“开明专制”再到民主共和制,依次发生了多次转变。梁启超每一次的思想变化都是与当时的历史事件相契合。
水平3:脱离材料,或罗列材料,复述教科书的观点。(1分)
·指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文本无关。(0分)
评分项二:史实(4分)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情势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
水平2:能从材料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3分)
水平3:能从材料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
评分项三:论述(5分)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