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如此规格的朝贡使团来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乐年间正是郑和数次下西洋
宣扬明朝国威的时候,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东南亚的苏禄国王来明朝朝贡,D
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就已经开通,排除 A;航海技术不断进步是郑和
下西洋和东南亚国王来华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戚家军武力威
慑的是倭寇,排除 C。故选 D。
热点 7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230 周年
1 B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 正确。
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积极迎请达赖和班禅”“影响蒙藏民族对清朝中
央的向心力”可知,该政策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维护祖
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D 正确;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元朝,
排除 A;B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西藏属于西南地区,排除,故选 D。
热点 8 《天津条约》签订 165 周年
1 A【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俄、美、
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
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
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因此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公使可以进驻北京,A正确。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公使进驻北京””军舰、商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
停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
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
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B正确。
3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57 年”“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
路”可知,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为了发展商业,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
场,C符合题意。
热点 9 戊戌变法 125 周年
1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公车上书”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和爱国救亡运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公车上书’被传抄印刷”可知,“公车上书”产生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B、D不符合史实,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选 A
2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维持现行政治秩序基本稳定”“借‘君权’推行
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同步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依靠光绪帝进行改革,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B 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
技术,排除 A;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C;新文化运动与题干中
“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排除 D。故选 B。
3 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维新派的思想和活动是进步的”“写下了资产阶级启
蒙运动的一章”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故选 D。
4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
新式中学、小学,则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促进
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正确。
5 【参考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一点,2分)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戊戌变法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2)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
没有考虑社会的承载力,操之过急;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任答一点,2分)
(3)认识:思想变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先进思想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任答
一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热点 10 井冈山会师 95 周年
1 D【解题思路】由材料中“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内插”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 D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
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 4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
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
固和扩大。故选 A。
3 D
4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创造了中国人民的军队,建立了人民革命的根据
地,为中国革命写下了新的纪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朱德、陈毅率
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民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
会师。会师后的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故
选 D
5【参考答案】(1)原因: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期盼;共同的革命信仰:“三
湾改编”和“赣南三整”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2分)意义:加强了党对军队
的领导;壮大了革命力量;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任
答一点,2分)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 分)理解:朱毛两军会师,形成
强大的革命力量,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
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
局面。(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热点 11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周年
1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现在美国的侵略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我们的
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有困难”可知,材料反映了
美国侵略威胁我国东北的安全,体现了进行抗美援朝的必要性,D正确。
2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形象,成为维护东方和世界和平不可或缺的
重要力量”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威望和国际地位,C正确;
A、B、D 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 C。
热点 12“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70周年
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信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各种手段限制社会主
义国家的发展……缺乏先进的基础工业和军事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
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中央编制和实施第一个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B正确。
2 A【解题思路】材料描述的是 1952-1957年城市职工人数的增加,东北三省成
为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因此,
大量人口流入东北三省,为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故选 A。
3 【参考答案】(1)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2 分)原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门类不全;新中国成立初期加强国防的需要。(任答一点,2分)
(2)原因:苏联的援助;工业分布因地制宜,就近取材。
(2分)意义:使工业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促进地区的平衡发展。(2分)
(3)认识:工业发展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应均衡发
展;学习和引进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任答一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
可)
热点 13 三大改造开始 70周年
1 B【解题思路】材料“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
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体现的是农业合作化的优
越性,B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排除 A;材料未涉及农业合作
化运动过急的问题,排除 C;材料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无关,排除 D。故选
B。
2 B【解题思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 年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
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符合题意。
3 C【解题思路】1953-1956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
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
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材料中扇形图说明 1956年和 1952年相比,公有制
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这与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关,C正确。
4 B
热点 14 改革开放开始 45周年
1 B
2 C【解题思路】依据折线图可知,1978-201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
行。故选 C。
3【参考答案】(1)安徽凤阳;沈阳;深圳;上海浦东。(4分)
(2)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
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在中
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推进了农村生产力的
大解放;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沈阳等工业城市的企业活力大大增强,
企业经济效益增加;1980 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等 4 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
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
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
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
些年,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
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应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从而
促使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评分参考:
一等 能结合 4 个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影响进行论证;正确 6-8分
看待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反思;史实准确;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
二等 仅举出 2 个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影响进行论证;对改 3-5分
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反思不明确;史实基本准确;
逻辑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举不出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影响;缺少对改革开放中 0-2分
存在的问题的认识及反思;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
述一般
热点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70 周年
1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尼赫鲁”“对战争的恐惧就可以消失”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互不侵犯、和平共处。故选 D。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D
3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新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新中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空前提高”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高了新中国的
国际地位,C正确。
4 C
热点 16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 240 周年
1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对于英国来说,从殖民地搜刮财产是再微不足道
的事情,因此英国对北美 13 个殖民地展开了大规模的加税行动”可知,材料反
映的是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经济压迫,这激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故选 B。
2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他们就拿起武器走出家门,进行武装抵抗”可知,
C符合题意。
热点 17 《共产党宣言》发表 175 周年
1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
人”“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它指出,资
本主义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
指导,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1848年,资本
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的是巴黎公社,A、C均不符合
题意。故选 B。
2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科学的思想武器……具有穿越时空的价值……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可知,《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的理论,A正确。
3【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的出现。(任答两点,4分)
(2)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推动
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强大的精神武器。(任答两
点,4分)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热点 18 明治维新开始 155 周年
1 C【解题思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社会生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与日本政府提倡“文明开化”有关。故选 C。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从 1880 年到 1900 年”“人口从 3500 万增长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500 万,但农村人口下降,工商业人口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 年开
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
展,推动了日本的社会转型。故选 B。
3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明治初年的内外交易额有 3000万日元的赤字,到
了明治二十五年(1892 年),则有大约 1.6亿日元的盈余”“铺设了将近 3000英
里的铁路,架设了将近 1万英里的电线”可知,材料说明经过明治维新,日本经
济获得巨大发展,国家整体实力增强。故选 C。
4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几近毁灭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通过殖产兴
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使日本获得“奇迹般的成功”,日本实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军队,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使其在二战中遭遇到“几近毁灭的
失败”。故选 C。
5 C【解题思路】根据漫画中“开化”“半开”“未开”及图中人物形象可知,
图片反映出明治维新的不彻底性,C符合题意。
热点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05 周年
1 C
2 A【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长达 3-4年”“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
洲贫困普遍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 1914-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A正确。
3 D【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欧洲实力的削弱,美国、日
本则利用战争崛起。这表明一战使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改变了
世界政治格局。故选 D。
4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但是到了 1917 年,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却在
欧洲爆发,反对战争”可知,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促使人们对战争
进行了深刻反省,由战争的支持者变为反对者,C 正确;A、D 从材料中得不出,
排除;到 1917年,一战还没有结束,排除 B。故选 C。
热点 20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95周年
1 B【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至 1928年苏联工
业发展落后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故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选 B。
2 A 【解题思路】材料中“由 1928年的 48%上涨为 70.7%”“整个国民收入从
1928年的 244亿卢布增加到 1932年的 455亿卢布”说明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
划,苏联的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故选 A。
3 B【解题思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2 年,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当时美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这引起美国人的关注。
故选 B。
热点 21 罗斯福新政开始 90 周年
1 B【解题思路】根据“稍微抑制一下个别最不受抑制的资本主义利润的代表
者”“稍微加强一下国民经济的调节原则”可知,它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相符。故选 B。
2 A【解题思路】由材料中“超时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
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
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故选 A。
3 D【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
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这一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
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这一特点。故选 D。
4 C【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1933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 年美
国爆发了经济大危机,将美国从经济危机带出来的是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缓
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正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13 三大改造开始70周年
1.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某地最后一户单干村民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不需要入社;而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这一村民的转变
A.说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B.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 D.宣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1956年1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这表明
A.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的发展 B.赎买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出现下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4.下表反映了1952-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
B.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热点14 改革开放开始45周年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其
A.促使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B.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下图是1978-201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曲线,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国企改革提高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B.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土地所有权的取得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以下城市(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
它被誉为农村改革的起点,这里的18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
它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为振兴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并相继完成2400户国企改革。
它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在改革中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
它地处黄浦江东岸,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使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跃上了新台阶。
(2)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文中需包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四处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的影响;②谈谈材料二为当下的我们带来哪些反思;③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8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部分人更富,另一部分人却更穷;2020年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城乡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1)材料一中,四个“它”分别指代的是哪个地方?(4分)
(2)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文中需包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四处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的影响;②谈谈材料二为当下的我们带来哪些反思;③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8分)
热点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70周年
1.尼赫鲁表示;“这些原则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承认,那么,对战争的恐惧就可以消失,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发展。”“这些原则”是
A.非暴力不合作原则 B.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C.霸权主义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如同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时刻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大大地消除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倡导多边外交 D.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新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新中国也积极用这一原则改善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空前提高。材料表明该原则
A.成为全球共同推行的准则 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基础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支持上述评论的理由在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中国最早提出并取得显著成效 B.被当今世界所有国家接受和支持
C.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限 D.能够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13 三大改造开始 70 周年
1.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了某地最后一户单干村民入社的过程:以前他认为
“有耕牛,吃、用、花三不缺”,不需要入社;而合作社在农业生产和社员收入
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并且合作社在他家遇到困难时主动帮助,使他决心入社。
这一村民的转变
A.说明土地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 B.体现了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
C.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要求过急 D.宣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2.1956年 1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
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
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这表明
A.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的发展 B.赎买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出现下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 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 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开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国民经济的调整
4.下表反映了 1952-1956 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对其解读最准确的
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 个体经济 资 本 主 义
经济 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A.解放了生产力,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
B.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14 改革开放开始 45 周年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978 年 12月 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
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其
A.促使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B.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下图是 1978-2016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曲线,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国企改革提高了职工生产积极性
B.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土地所有权的取得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以下城市(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地标。
它被誉为农村改革的起点,这里的 18 位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
责任制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
它被誉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为
振兴经济,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并相继完成 2400 户国
企改革。
它被誉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在改革中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勇敢地“杀出一条血路”。
它地处黄浦江东岸,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使改革开放的
广度和深度都跃上了新台阶。
(2)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文中需包括材
料一中提及的四处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的影响;②谈谈材料二为当下的
我们带来哪些反思;③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8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一部分人更富,另一部分人却
更穷;2020年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城乡同、区域间经济
发展差距拉大。
(1)材料一中,四个“它”分别指代的是哪个地方?(4分)
(2)以“从地标中看改革开放”为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①文中需包括材料一中提及的四处地标、相关的具体政策及政策的影响;
②谈谈材料二为当下的我们带来哪些反思;③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8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 70 周年
1.尼赫鲁表示;“这些原则如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被承认,那么,对战争的恐
惧就可以消失,而合作的精神就可以发展。”“这些原则”是
A.非暴力不合作原则 B.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C.霸权主义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 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中国如同大象,缅甸好比羔
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时刻提心吊胆。……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
国是很恐惧的。”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缅甸人的这种恐惧大大地消除了。这主
要是因为中国
A.奉行“一边倒”政策 B.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倡导多边外交 D.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新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新中国也积极
用这一原则改善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
使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空前提高。材料表明该原则
A.成为全球共同推行的准则 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D.为中国重返联合国奠定基础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际法原则,集中体现了主权、正
义、民主、法治的价值观,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支
持上述评论的理由在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由中国最早提出并取得显著成效 B.被当今世界所有国家接受和支持
C.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局限 D.能够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