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历史三轮 热点情景新题练习 热点1到3(中共党史 中美领导人会晤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PDF版+word版+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中考历史三轮 热点情景新题练习 热点1到3(中共党史 中美领导人会晤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PDF版+word版+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3 17:34:3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热点 1 中共十二大——中共党史
1 C【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党徽标志及其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为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20世纪初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广泛建立,这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C正确;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 A、B、D。故选 C。
2 A
3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题干所述内
容时间不符,排除 A;B、C与“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
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符。故选 D。
4 D【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材料与全民族抗战无关,也没有体现中国抗日战争的性
质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故选 D。
5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同年 6月 11日闭幕,
历时 50 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
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符合题意。
6 B
7 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八字方针”,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 50年代末开始的“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我国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调整经济,恢复生产,党和政府提出
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 D。
8 B【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体”“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有关。故选 B。
9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贯穿
始终的一条主线”可知,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选 C。
10 【参考答案】(1)①1921;②生死攸关;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
(2)角度一:敢于创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
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学习苏俄的城市中心革命
道路,结果告以失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
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情,走向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出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
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分,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即可)角度
二:善于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到
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
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
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表述清晰即可)
热点 2 中美领导人会晤——中美关系
1 B
2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美国……意识到外交政
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可知,中美关系改善主要是由于国际
形势的变化。故选 D
3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1972年,中美两国出现贸易往来,这体现出了
中美两国关系缓和。A、D不符合史实;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与题干时间不符,
C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会晤缓解了国际社会对“新冷战”的担忧。美国
的盟友也松了口气”可知,中美关系影响国际局势,C符合题意。
5【参考答案】(1)背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地区,滇缅公路被
切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任答一点,2 分)作用: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
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稳定了亚洲战场;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任答一点,2分)
(2)背景:尼克松访华。(2分)说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中美之间结束了二
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亦可)
热点 3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
1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限制国王传统的‘非常权力’”“开创了议会主
权的新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英国议
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选 C。
2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可以杜内争而定民志”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君
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存在虽然只是“装饰品”,但是能防止内乱,保持国家稳定,
安定民心。故选 C。
3 D【解题思路】分析表格内容可知,1811-1871 年,英国农业的就业人口比例持
续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
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D符合题意。
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80 年”“老煤王与雾魔”“1858 年”“泰晤士
河……臭气熏天”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故选 B。
5【参考答案】(1)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2分)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建立先进社会制度;大力发展科技;走和平发展道路。(任答一点,2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热点 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7 周年座谈会在北京
举行——抗日战争
1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西安事变,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20 世纪 30年代”“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内战
得以停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范例”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
选 C。
2 B【解题思路】根据地图中“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及图片内容可知,
图 1是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图 2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937-1940年)(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主要是在
国共两党对立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敌后抗日
根据地的创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两国的民族矛
盾。所以从图 1到图 2主要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符合题意。
3 A【解题思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沦
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受到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共结束内战,实现
第二次合作,并最终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符合题意。
4 B
5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时间“1942 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依
据材料信息“画上‘反对鬼子抓壮丁’的大型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灵
等人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动员民众抗日,这说明艺术创作服务于现实需要。故选
D。
6 C
7【参考答案】(1)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
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示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
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 6-8分
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 3-5分
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热点 5 古巴举行大型庆典纪念“7·26 国家起义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 A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58 年 11 月”“女王接管对印度的统治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7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印度民族大起
义爆发,之后,英国政府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权,英国政府直接
统治印度。A符合题意。
3 B
4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20 世纪 50年代至 60年代”“打击了美国扶植和
依靠本土独裁者的殖民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
美国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
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A符合题意。
5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到 1959年,殖民地和保护国人口、面积大幅减
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大大地
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力量。
热点 6 郑和下西洋结束 590 周年
1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友好访问,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易”
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这反映了郑和下西
洋的特点是和平交往。故选 C。
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永乐十五年”“苏禄并不在朝贡国之列”“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如此规格的朝贡使团来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乐年间正是郑和数次下西洋
宣扬明朝国威的时候,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东南亚的苏禄国王来明朝朝贡,D
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就已经开通,排除 A;航海技术不断进步是郑和
下西洋和东南亚国王来华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戚家军武力威
慑的是倭寇,排除 C。故选 D。
热点 7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230 周年
1 B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 正确。
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积极迎请达赖和班禅”“影响蒙藏民族对清朝中
央的向心力”可知,该政策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维护祖
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D 正确;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元朝,
排除 A;B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西藏属于西南地区,排除,故选 D。
热点 8 《天津条约》签订 165 周年
1 A【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俄、美、
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
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
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因此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公使可以进驻北京,A正确。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公使进驻北京””军舰、商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
停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
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
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B正确。
3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57 年”“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
路”可知,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为了发展商业,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
场,C符合题意。
热点 9 戊戌变法 125 周年
1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公车上书”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和爱国救亡运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公车上书’被传抄印刷”可知,“公车上书”产生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B、D不符合史实,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选 A
2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维持现行政治秩序基本稳定”“借‘君权’推行
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同步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依靠光绪帝进行改革,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B 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
技术,排除 A;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C;新文化运动与题干中
“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排除 D。故选 B。
3 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维新派的思想和活动是进步的”“写下了资产阶级启
蒙运动的一章”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故选 D。
4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
新式中学、小学,则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促进
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正确。
5 【参考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一点,2分)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戊戌变法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2)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
没有考虑社会的承载力,操之过急;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任答一点,2分)
(3)认识:思想变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先进思想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任答
一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热点 10 井冈山会师 95 周年
1 D【解题思路】由材料中“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内插”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 D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
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 4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中考热点情景新题
热点1 中共二十大——中共党史
1.历史地图能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期某组织的分布状况。该组织的建立
A.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
B.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搜集的部分楹联。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楹联一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 百岁历艰险,开启振兴祖国程
楹联二 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 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照亮航程 B.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救亡图存 D.人民翻身,当家做主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A.成立中国共产党 B.创建人民革命军队
C.领导城市工人运动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4.毛泽东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这直接说明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D.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这次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至同年6月11日闭幕,历时50天,创历届党代会会期之最,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1950年1月,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做旨在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最后胜利
7.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工农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失衡,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全国不少地区粮食供应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开展三大改造,调整产业结构
B.召开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摆脱工业落后面貌
D.提出“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这次会议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9.“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体现了
A.我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党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真正地实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0.“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科学理论
①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35年 遵义会议 ②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78年 ③ 深远转折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④
材料二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重点研究和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请写出①②③④处所缺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从科学理论指导、理想信念支撑、人民群众支持、勇于纠错、道路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团结等方面任选2个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8分)
热点2 中美领导人会晤——中美关系
1.这一位的成果是:打出了一个几百千米的安全纵深,扼制住了美帝国主义扼杀新中国的狼子野心;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这一仗”指的是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契机。这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是由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C.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问中国 D.国际形势的变化
3.1972年3月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228万美元的卫星地面站装备。4月15日,中国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次邀请了12家美国公司,签订了数十万美元的合同。这表明
A.中美两国进行持久的贸易战 B.中美两国关系日益缓和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消除了敌对情绪
4.2022年11月14日,中美元首的会晤举世瞩目,双方都力图向国际社会展现管控分歧和稳定两国关系的决心。有美媒称,此次会晤缓解了国际社会对“新冷战”的担忧。美国的盟友也松了口气。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日本广播协会(NHK)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此次会晤。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中美合作利大于弊
C.中美关系影响国际局势 D.国与国之间应平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从1942年5月初到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昕、陈媛《“驼峰航线”亲历者回忆“死亡航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政府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及这条航线的作用。(4分)
材料二 28日上午,尼克松一行离开上海回国。这天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公报》对一致的观点,作了共同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中美关系史全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2分)
热点3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
1.这是一场具有“双重革命”意义的制宪行动,在限制国王传统的“非常权力”的同时,第一次明确将权力置于较之君主更可靠也更具稳定性的议会之上,从而开创了议会主权的新宪制。这种“新宪制”的产生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权利法案》的通过 D.《拿破仑法典》的实施
2.梁启超在《新中国建设问题》中指出:“不知英之有王,不过以为装饰品……果何取乎此装饰品,而全国人屈己以礼之,且出其血汗金钱以豢之也?以其可以杜内争而定民志也。”此观点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势在于
A.削弱君主权力 B.提供政体典范
C.保持国家稳定 D.议会掌握大权
3.阅读下表,促使英国就业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1871年
农业 35.2 33.3 28.1 22.3 22.0 18.8 15.3
工商 运输业 44.4 45.9 42.1 48.5 53.8 55.7 54.6
其他 行业 20.4 20.8 29.8 29.2 24.2 25.5 30.1
A.文艺复兴 B.资产阶级革命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4.下面图文信息共同反映出
1880年英国《笨拙》杂志 发表的漫画《老煤王与雾魔》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A.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口增长 B.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问题
C.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结构 D.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摘编自钱乘旦、王宇博主编《换个角度看历史
——现代化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崛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土崩瓦解了。……1960年被联合国定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独立,英属索马里也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此后,英国在非洲和其他地区的绝大多数殖民地接二连三相继独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帝国已瓦解。
——摘编自《话说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帝国土崩瓦解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英国兴衰历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中考热点情景新题
热点 1 中共二十大——中共党史
1.历史地图能反映特定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下图反映的是 20世纪初期某组织
的分布状况。该组织的建立
A.促进了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
B.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楹联比赛,下面展示了九年级(3)班的同学们搜集的部分
楹联。由此可知,该楹联比赛的主题应该是
楹联一 南湖聚大贤,探寻拯救黎民路;
百岁历艰险,开启振兴祖国程
楹联二 扁舟浩荡出南湖,一桨掀天,翻起波涛连四海;
大道苍茫凭北斗,百年圆梦,踏平坎坷竞千帆
A.一大建党,照亮航程 B.工农割据,红旗飘扬
C.献身抗日,救亡图存 D.人民翻身,当家做主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新的
革命策略”指的是
A.成立中国共产党 B.创建人民革命军队
C.领导城市工人运动 D.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毛泽东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
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这直接说明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D.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这次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至同年 6月 11日闭幕,历时
50天,创历届党代会会期之最,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
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6.1950 年 1 月,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废除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
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做旨在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满足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 D.取得抗美援朝战争最后胜利
7.20世纪 50年代末,我国经济发展遇到困难,工农业比例失调,产业结构失衡,
粮食生产出现问题,全国不少地区粮食供应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采取
的措施是
A.开展三大改造,调整产业结构
B.召开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制定“一五”计划,摆脱工业落后面貌
D.提出“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这次会议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
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
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中共二十大
报告中,“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这体现了
A.我国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党始终坚持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C.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真正地实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10.“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
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
时间 会议 历史地位/科学理论
①年 中共一大 开天辟地
1935年 遵义会议 ②
1945年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1978年 ③ 深远转折
1997年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2017年 中共十九大 ④
材料二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
历史经验的决议》,重点研究和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
史经验。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
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1)请写出①②③④处所缺的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从科学理论指导、理想信念支撑、人民群众支持、勇于纠错、
道路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团结等方面任选 2个角度,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中国共
产党为什么“能”。(8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2 中美领导人会晤——中美关系
1.这一位的成果是:打出了一个几百千米的安全纵深,扼制住了美帝国主义扼
杀新中国的狼子野心;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中国人民真正在世
界上站立起来了。“这一仗”指的是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解放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从美方来说,美国经过二
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
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
了契机。这说明中美关系的改善是由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C.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问中国 D.国际形势的变化
3.1972年 3月 13日,美国商务部宣布,批准向中国出口价值约 228万美元的卫
星地面站装备。4月 15 日,中国春季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次邀请了 12家美
国公司,签订了数十万美元的合同。这表明
A.中美两国进行持久的贸易战 B.中美两国关系日益缓和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两国消除了敌对情绪
4.2022 年 11 月 14 日,中美元首的会晤举世瞩目,双方都力图向国际社会展现
管控分歧和稳定两国关系的决心。有美媒称,此次会晤缓解了国际社会对“新冷
战”的担忧。美国的盟友也松了口气。澳大利亚联合通讯社、日本广播协会(NHK)
电视台分别报道了此次会晤。材料强调的是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B.中美合作利大于弊
C.中美关系影响国际局势 D.国与国之间应平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2年 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
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从 1942 年 5
月初到 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 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
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
重要的作用。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摘编自刘昕、陈媛《“驼峰航线”亲历者回忆“死亡航线”》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政府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及这
条航线的作用。(4分)
材料二 28日上午,尼克松一行离开上海回国。这天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公报》对一致的观点,作了共同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
军事冲突的危险”……
——《中美关系史全编》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
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3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
1.这是一场具有“双重革命”意义的制宪行动,在限制国王传统的“非常权力”
的同时,第一次明确将权力置于较之君主更可靠也更具稳定性的议会之上,从而
开创了议会主权的新宪制。这种“新宪制”的产生标志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人权宣言》的颁布
C.《权利法案》的通过 D.《拿破仑法典》的实施
2.梁启超在《新中国建设问题》中指出:“不知英之有王,不过以为装饰品……
果何取乎此装饰品,而全国人屈己以礼之,且出其血汗金钱以豢之也?以其可以
杜内争而定民志也。”此观点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势在于
A.削弱君主权力 B.提供政体典范
C.保持国家稳定 D.议会掌握大权
3.阅读下表,促使英国就业人口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11年 1821年 1831年 1841年 1851年 1861年 1871 年
农业 35.2 33.3 28.1 22.3 22.0 18.8 15.3
工商 44.4 45.9 42.1 48.5 53.8 55.7 54.6
运输业
其他 20.4 20.8 29.8 29.2 24.2 25.5 30.1
行业
A.文艺复兴 B.资产阶级革命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4.下面图文信息共同反映出
1858 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
年 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
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
1880年英国《笨拙》杂志 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发表的漫画《老煤王与雾魔》
A.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口增长 B.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问题
C.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工业结构 D.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
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摘编自钱乘旦、王宇博主编《换个角度看历史
——现代化与世界近现代史学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崛起对中国
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土崩瓦
解了。……1960年被联合国定为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 17个国家获得独立;
英国殖民地尼日利亚独立,英属索马里也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此后,英国在非
洲和其他地区的绝大多数殖民地接二连三相继独立。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
初,英帝国已瓦解。
——摘编自《话说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帝国土崩瓦解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英国兴衰历程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