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热点 1 中共十二大——中共党史
1 C【解题思路】根据图片中的党徽标志及其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为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20世纪初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广泛建立,这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C正确;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 A、B、D。故选 C。
2 A
3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
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与题干所述内
容时间不符,排除 A;B、C与“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
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不符。故选 D。
4 D【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
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材料与全民族抗战无关,也没有体现中国抗日战争的性
质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故选 D。
5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同年 6月 11日闭幕,
历时 50 天”“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
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D符合题意。
6 B
7 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八字方针”,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 50年代末开始的“大
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20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我国又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为调整经济,恢复生产,党和政府提出
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故选 D。
8 B【解题思路】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体”“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有关。故选 B。
9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是贯穿
始终的一条主线”可知,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选 C。
10 【参考答案】(1)①1921;②生死攸关;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分)
(2)角度一:敢于创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
民党的屠杀政策,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学习苏俄的城市中心革命
道路,结果告以失败。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
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情,走向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出农村包围城
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
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4分,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即可)角度
二:善于团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到
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为早日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
合作宣言》,随后,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
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
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4分,史实准确,论证充分,
表述清晰即可)
热点 2 中美领导人会晤——中美关系
1 B
2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苏之间的裂痕加大”“美国……意识到外交政
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可知,中美关系改善主要是由于国际
形势的变化。故选 D
3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1972年,中美两国出现贸易往来,这体现出了
中美两国关系缓和。A、D不符合史实;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与题干时间不符,
C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会晤缓解了国际社会对“新冷战”的担忧。美国
的盟友也松了口气”可知,中美关系影响国际局势,C符合题意。
5【参考答案】(1)背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地区,滇缅公路被
切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任答一点,2 分)作用: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
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稳定了亚洲战场;对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任答一点,2分)
(2)背景:尼克松访华。(2分)说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中美之间结束了二
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任答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亦可)
热点 3 伊丽莎白二世逝世——英国史
1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限制国王传统的‘非常权力’”“开创了议会主
权的新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英国议
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故选 C。
2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可以杜内争而定民志”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君
主立宪制下国王的存在虽然只是“装饰品”,但是能防止内乱,保持国家稳定,
安定民心。故选 C。
3 D【解题思路】分析表格内容可知,1811-1871 年,英国农业的就业人口比例持
续下降,工商运输业的就业人口稳定增长,其他行业的就业人口有波动。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农村人口大量流
入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D符合题意。
4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80 年”“老煤王与雾魔”“1858 年”“泰晤士
河……臭气熏天”可知,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故选 B。
5【参考答案】(1)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2分)影响: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打击;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4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建立先进社会制度;大力发展科技;走和平发展道路。(任答一点,2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热点 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7 周年座谈会在北京
举行——抗日战争
1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西安事变,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
观念、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20 世纪 30年代”“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内战
得以停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范例”指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
选 C。
2 B【解题思路】根据地图中“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及图片内容可知,
图 1是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图 2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1937-1940年)(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主要是在
国共两党对立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敌后抗日
根据地的创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两国的民族矛
盾。所以从图 1到图 2主要体现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符合题意。
3 A【解题思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沦
陷,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受到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国共结束内战,实现
第二次合作,并最终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符合题意。
4 B
5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时间“1942 年”可知,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依
据材料信息“画上‘反对鬼子抓壮丁’的大型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灵
等人的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动员民众抗日,这说明艺术创作服务于现实需要。故选
D。
6 C
7【参考答案】(1)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
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任答两点,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示例: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
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胜利。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
评分参考:
一等 观点正确,能举出 2个或 2个以上具体史实进行论证;史实 6-8分
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二等 观点正确,仅举出 1个史实进行论证;史实基本准确;逻辑 3-5分
基本清晰,语言较流畅
三等 观点模糊,史实运用不当,逻辑不清,语言表述一般 0-2分
热点 5 古巴举行大型庆典纪念“7·26 国家起义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 A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58 年 11 月”“女王接管对印度的统治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7 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印度民族大起
义爆发,之后,英国政府取消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统治权,英国政府直接
统治印度。A符合题意。
3 B
4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20 世纪 50年代至 60年代”“打击了美国扶植和
依靠本土独裁者的殖民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
美国控制,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
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A符合题意。
5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到 1959年,殖民地和保护国人口、面积大幅减
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大大地
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力量。
热点 6 郑和下西洋结束 590 周年
1 C【解题思路】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友好访问,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易”
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这反映了郑和下西
洋的特点是和平交往。故选 C。
2 D【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中“永乐十五年”“苏禄并不在朝贡国之列”“以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如此规格的朝贡使团来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乐年间正是郑和数次下西洋
宣扬明朝国威的时候,受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东南亚的苏禄国王来明朝朝贡,D
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在汉武帝时就已经开通,排除 A;航海技术不断进步是郑和
下西洋和东南亚国王来华的有利条件,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戚家军武力威
慑的是倭寇,排除 C。故选 D。
热点 7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230 周年
1 B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清朝不断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A 正确。
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积极迎请达赖和班禅”“影响蒙藏民族对清朝中
央的向心力”可知,该政策有利于清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维护祖
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D 正确;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开始于元朝,
排除 A;B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西藏属于西南地区,排除,故选 D。
热点 8 《天津条约》签订 165 周年
1 A【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与俄、美、
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
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
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因此战后美国获得的“权益”是公使可以进驻北京,A正确。
2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公使进驻北京””军舰、商船可以在各通商口岸
停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
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
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B正确。
3 C【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1857 年”“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
路”可知,英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为了发展商业,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
场,C符合题意。
热点 9 戊戌变法 125 周年
1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公车上书”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经和爱国救亡运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公车上书’被传抄印刷”可知,“公车上书”产生了
广泛的社会影响。B、D不符合史实,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故选 A
2 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维持现行政治秩序基本稳定”“借‘君权’推行
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同步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维新派依靠光绪帝进行改革,虽然戊戌变法最终失败,
但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B 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
技术,排除 A;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 C;新文化运动与题干中
“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排除 D。故选 B。
3 D【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
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维新派的思想和活动是进步的”“写下了资产阶级启
蒙运动的一章”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戊戌变法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故选 D。
4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中国有了自己创办的近代大学和比较普遍地有了
新式中学、小学,则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促进
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D正确。
5 【参考答案】(1)背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的壮大。(任答一点,2分)作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戊戌变法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2分)
(2)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原因:
没有考虑社会的承载力,操之过急;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任答一点,2分)
(3)认识:思想变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先进思想可以推动社会进步。(任答
一点,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热点 10 井冈山会师 95 周年
1 D【解题思路】由材料中“这旗帜不准我们在城内插”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
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 D
2 A【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
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 4月,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7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抗日战争
1.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例”,自此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这一“范例”是指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
2.比较下面两幅地图,从图1到图2主要反映了
图1 图2
A.活动中心区域的转移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D.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
3.当日本的侵略扩张从东北这样的相对偏远之地,逐渐深人到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中心发祥地-华北(中原)地区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江浙(沪宁杭)地区之际,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激烈反应是可以想见的。这种激烈反应促使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局部抗战开始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七七事变爆发
4.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民族化,还表现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上。过去每家门上贴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已被《抬伤兵送茶饭》《妻子送郎上战场》一类的年画代替。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传统年画已经过时 B.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增强
C.英雄情结备受推崇 D.抗日根据地文化丰富多彩
5.1942年,晋察冀军区漫画家徐灵(图中登梯绘画者)等人,深入日寇占领区附近的村镇,涂掉敌人的反动标语,画上
“反对鬼子抓壮丁”的大型漫画。这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军民团结有利于抗战胜利
C.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艺术创作服务于现实需要
6.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近20万次。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中国军队共歼灭日、伪军268万余人。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171.4万人。这反映了
A.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力量 B.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援助
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正面战场的作用微乎其微
7.阅读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 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5年8月 中共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3-4月 台儿庄战役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4-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4分)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热点5古巴举行大型庆典纪念“7·26国家起义日”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阅读下面史料,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A.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 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C.全球范围的殖民抗争开始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
2.1858年11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发表文告,宣布女王接管对印度的统治权,允诺尊重印度封建主的地位、宗教和荣誉,不再兼并土邦。封建主纷纷放下武器。该“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3.1920年开展了第一次运动,各阶层踊跃参加,除普遍抵制英货外,有的放弃称号,有的放弃官职,有的抵制法庭,有的抵制公立学校。抵制英国布、烟、酒的成绩最为显著,集中焚烧英国货的壮观场面到处可见。该运动的领导人是
A.章西女王 B.甘地 C.扎格鲁尔 D.玻利瓦尔
4.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美国“后院”爆发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扶植和依靠本土独裁者的殖民统治,树立了反美、反独裁斗争的样板。“美国“后院””指的是
A.古巴 B.埃及 C.印度 D.智利
5.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总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和保护国人口减少到只有1.6亿,面积减少到2550万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殖民国家主动放弃霸权 B.联合国的成立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非洲年”出现
热点6 郑和下西洋结束590周年
1.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及地区,对当地的首领进行了友好访问,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易。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庞大 B.技术先进 C.和平交往 D.获利丰厚
2.永乐十五年,苏禄国王、西王、峒王同时来朝。原来苏禄并不在朝贡国之列,这次以如此规格的朝贡使团来华,使明朝廷感到惊讶和高兴……促使苏禄国王等来华朝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C.戚家军武力的威慑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7 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抗日战争
1.20世纪 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对立党派实现政治妥协而载诸青史的一个范
例”,自此内战得以停止,中华民族受益。这一“范例”是指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B.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方针
2.比较下面两幅地图,从图 1到图 2主要反映了
图 1 图 2
A.活动中心区域的转移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D.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
3.当日本的侵略扩张从东北这样的相对偏远之地,逐渐深人到中华民族悠久文
明的中心发祥地-华北(中原)地区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带-江浙(沪宁杭)地
区之际,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激烈反应是可以想见的。这种激烈反应促使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局部抗战开始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七七事变爆发
4.敌后各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民族化,还表现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进
行抗日宣传上。过去每家门上贴的《麒麟送子》《老鼠娶妻》一类的年画,已被
《抬伤兵送茶饭》《妻子送郎上战场》一类的年画代替。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传统年画已经过时 B.人民群众的抗战意识增强
C.英雄情结备受推崇 D.抗日根据地文化丰富多彩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942年,晋察冀军区漫画家徐灵(图中登梯绘画者)等人,深入日寇占领区附
近的村镇,涂掉敌人的反动标语,画上
“反对鬼子抓壮丁”的大型漫画。这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军民团结有利于抗战胜利
C.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艺术创作服务于现实需要
6.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近 20万次。其中,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 12.5万次。中国军队共歼灭日、伪军 268万余人。其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歼灭日、伪军 171.4 万人。这反映了
A.抗战时期中共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力量 B.抗日战争得到了国际援助
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正面战场的作用微乎其微
7.阅读材料,完成探究活动。
材料 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31年 9月 18日 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 中共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5年 8月 中共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6年 12月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37年 8月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 9月 平型关大捷
1938年 3-4月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5年 4-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 9月 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4 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
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5 古巴举行大型庆典纪念“7·26 国家起义日”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1.阅读下面史料,我们可以得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
班牙和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
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A.拉美独立运动的背景 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C.全球范围的殖民抗争开始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
2.1858 年 11 月,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发表文告,宣布女王接管对印度的统治权,
允诺尊重印度封建主的地位、宗教和荣誉,不再兼并土邦。封建主纷纷放下武器。
该“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3.1920年开展了第一次运动,各阶层踊跃参加,除普遍抵制英货外,有的放弃称
号,有的放弃官职,有的抵制法庭,有的抵制公立学校。抵制英国布、烟、酒的
成绩最为显著,集中焚烧英国货的壮观场面到处可见。该运动的领导人是
A.章西女王 B.甘地 C.扎格鲁尔 D.玻利瓦尔
4.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在美国“后院”爆发的革命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扶植
和依靠本土独裁者的殖民统治,树立了反美、反独裁斗争的样板。“美国“后院””
指的是
A.古巴 B.埃及 C.印度 D.智利
5.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总人口为 14.5 亿,总面积为 7800 万平方千米。到
1959年,殖民地和保护国人口减少到只有 1.6亿,面积减少到 2550万平方千米。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殖民国家主动放弃霸权 B.联合国的成立
C.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非洲年”出现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热点 6 郑和下西洋结束 590 周年
1.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了 30 多个国家及地区,对当地的首领进行了友好访问,
还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了交易。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庞大 B.技术先进 C.和平交往 D.获利丰厚
2.永乐十五年,苏禄国王、西王、峒王同时来朝。原来苏禄并不在朝贡国之列,
这次以如此规格的朝贡使团来华,使明朝廷感到惊讶和高兴……促使苏禄国王等
来华朝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航海技术不断进步
C.戚家军武力的威慑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