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离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离骚(节选)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B.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D.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
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
D.“四荒”即“四方”,指辽阔大地。“荒”,边远的地方。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诗人后悔自己从政的人生选择,想一切从头开始。
B.“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用对偶句反复强调自己高尚纯洁、光明磊落的品格。
C.“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用夸张的服饰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高洁品格。
D.“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诗人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表现自己的坚贞。
4.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选自屈原《离骚》)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选自苏轼《赤壁赋》)
5.下面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西望夏口 以此下心意
B.高余冠之岌岌兮 不知东方之既白
C.顺流而东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
D.下江陵 少长咸集
6.下面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既替余以蕙纕兮
B.苏子愀然 自前世而固然
C.长余佩之陆离 及其所之既倦
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
7.下面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
C.何为其然也 为仲卿母所遣
D.而今安在哉? 不吾知其亦已兮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甲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节选自《离骚》
乙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复与言。
——《渔父》
9.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B.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C.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B.夫晋,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1.下列课文中和选文中的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父见而问之曰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安能以身之察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回朕车以复路兮 朕:皇帝的自称
B.长余佩之陆离 陆离:修长的样子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13.下列对《渔父》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这八个字形象地刻出屈原政治失意、心力交瘁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
B.本文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与世推移、随遇而安的渔父形象,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
C.本文屈原用“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两个浅近形象的借代句,说明自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态度。
D.本文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给我们树立了一种高尚的人格精神:为人生理想毅然赴死,以死明志。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二、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氓》
(2)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4)________________,不可说也。《氓》
(5)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7)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8)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1)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2)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惧怕?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朕皇考曰伯庸”中“曰”不是说的意思,是叫做的意思,“曰伯庸”构成动宾结构,即叫做伯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同样“名余曰正则兮”也不宜断开,排除D。
“惟庚寅吾以降”中“庚寅”是“降”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A.“自汉武帝起”错,应是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想一切从头开始”不当,应为产生了退隐的思想。
B.“对偶”错,由于有“兮”字,前后两句字数不相等。
D.不是“将自己与一般百姓形成对比”,没有对比。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已”,罢了;“苟”,只要;“信”,确实,真正。
(2)“虽”,表假设,即使;“体解”,粉身碎骨;“岂”,难道;“惩”,惧怕。
参考译文: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可早晨进谏晚上即遭贬。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因我采白芷加我罪名。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5.B 6.A 7.D 8.(1)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最终都要完结。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2)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扁舟,举杯互相劝酒。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名词活用作状语,向西;使动用法,使……下。句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你就为这事委屈一下吧。
B.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加高;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白。句意:加高我的高高的帽子/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C.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行军;为……而死。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保持清白节操为直道而死。
D.名词作动词,攻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年龄小的人。句意:攻下江陵/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因为。句意: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 /他们因为我佩带蕙草弹劾我啊。
B.……的样子/这样。句意: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C.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动词,到。句意:增长我长长的佩带/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
D.助词,吗/介词,在。句意: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当其于所遇欣”/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
B.被动句,“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月于东山之上出”。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明月从东山后升起。
C.宾语前置句,“何为”正常语序是“为何”/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
D.宾语前置句,“安在”正常语序是“在安”,“不吾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句意: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修短”,(寿命)长短;“期”,及,到;“大”,形容词活用做名词,大事。
(2)“渔樵”,名作动;“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侣/友”,意动用法;“属”,劝人饮酒。
参考译文: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选自屈原《离骚》)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选自苏轼《赤壁赋》)
9.B 10.D 11.B 12.A 13.C 14.(1)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吗?
(2)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干净的身子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能力。
A.“离”,通“罹”,遭受;句意: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C.“错”,通“措”,措施;句意: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D.“章”,通“彰”;句意: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
例句“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高余岌岌兮之冠,长余陆离之佩”。句意: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A.“不吾知其亦已兮”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其亦已兮”。句意:世人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的内心确是芳洁纯真。
B.“夫晋,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句意: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句意:太子和那些的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见”为动词,见到;句意:渔翁看见就问他说。
第二个“见”表被动,相当于“被”;句意: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B.两个“为”都是句末语气词,译为“呢”;第一句句意:为什么您偏要忧思那么深沉、行为那么高超,而让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第二句句意: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为何还辞别呢?
C.第一个“其”代词,那,句意:何不搅浑那泥水扬起那浊波?
第二个“其”语气词,相当于商量语气,还是;句意:用战乱来改变出兵时的整肃,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D.第一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怎么能用皎洁的身体。
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A.“朕:皇帝的自称”错误。“朕”第一人称代词“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两个浅近形象的借代句”说法错误,“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的意思是: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这是以此来比喻不愿以皎洁的身心,蒙受外界的垢污。因此,这两句话是比喻句,不是借代句。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体解”,肢解;“修”,修养品德;“岂”,难道;“犹”,还是;“惩”,改变;
(2)“安能”,怎能;“察察”,皎洁的样子;“汶汶”,污浊的样子;“身之察察”,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察察之身”。
参考译文:
甲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惧怕?
乙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纯洁的身体,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15.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裔”“庸”“扈”“芷”“纫”“佩”。
16. 子无良媒 于嗟鸠兮 夙兴夜寐 女之耽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哀民生之多艰 固时俗之工巧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嗟”“鸠”“夙”“寐”“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