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帝高阳之苗裔兮 苗裔:后代
B.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思量
C.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众,很多,指美盛的样子
D.又重之以修能 修:长
2.下列各句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偭规矩而改错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进不入以离尤兮
4.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判断句)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C.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 D.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辞体”又称“骚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刘向收集屈原的作品而成的集子。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纪念。
D.《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的源头。
二、情景默写
6.离骚(节选)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贵的句子的:“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降生详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质和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这也强调自己才能修养不同于一般人,体现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发现。
(4)《离骚》中写出诗人身上披着香草,佩秋兰表明自己高洁品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离骚》中,写时间更替很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些句子都表明了诗人自己非常焦虑,担心时光如流水逝去,却没有机会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楚国。
(8)在《离骚》中,写屈原担心国君易老、昏庸误国、保守落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离骚》一文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当仁不让,有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选自《离骚》 有删减
7.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谇:谏诤。
B.固时俗之工巧兮 工:仔细。
C.竞周容以为度 度:法度、准则。
D.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8.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 ②又申之以揽茝
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 ②鸷鸟之不群兮
C.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忍尤而攘诟
D.①虽九死其犹未悔 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9.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B.“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四句,既写了诗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
C.“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说明当时楚国混乱,人们的行为没有准则可言,朝廷上下一味投机取巧,钻营逢迎。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明作者将古代的圣贤作为榜样,同时也透露了诗人精神力量的源泉是古代的圣贤。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②伊:助词,无义。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退默:引退隐居。⑤冯夷:河伯。⑥九关:九重天门。⑦中浦:水滨。
(选自苏轼《屈原庙赋》)
(乙)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选自屈原《离骚》)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畏讥而改度兮 度:度量 B.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区区:一心一意
C.朕皇考曰伯庸 皇:楚王 D.纫秋兰以为佩 纫:缝纫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浮扁舟以适楚兮 肇锡余以嘉名 B.独嗷嗷其怨慕兮 日月忽其不淹兮
C.过屈原之遗宫 恐年岁之不吾与 D.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 摄提贞于孟陬兮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D.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
1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庙赋》采用“骚体赋”的形式,文章风格与屈原的作品风格有暗合之处;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使文章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起来荡气回肠。
B.通观《屈原庙赋》,苏轼认为世道越来越偏狭,有人“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有人“又或为之臣佐”,因此,他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
C.“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不仅表明了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还表明了他对楚国的兴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两句是说“我”具有美好的品德。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 ,生生如昨,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 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 、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 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2018年网络新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注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接连不断 彬彬有礼 交口赞誉 交相辉映
B.绵延不绝 彬彬有礼 脍炙人口 交相辉映
C.绵延不绝 落落大方 交口赞誉 各有千秋
D.接连不断 落落大方 脍炙人口 各有千秋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B.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B.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怀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C.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
D.讲究韵律的新诗更是罕见,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
五、语言表达
19.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给“端午节”下个定义。(不超过45字)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咸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逐渐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人们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
D.“又重之以修能”意思是“又加之以美好的(优良的)才能”,所以“修”的意思是“美好的”。
故选D。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断句错误,应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这是四字骈句,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二二拍”。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泮”同“畔”,意思是“边”;
B.“错”同“措”,意思是“措施、方法”;
D.“离”同“罹”,意思是“遭遇”。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为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矣”的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其亦已矣”,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
故选A。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B.“是西汉刘向收集屈原的作品而成的集子”理解错误。《楚辞》收录的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故选B。
6. 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惟庚寅吾以降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朝搴阰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裔、庸、陬、惟、纷、扈、辟芷、纫、佩、搴、阰、揽、洲、淹、代、暮、抚、秽、骐骥、驰骋。
7.B 8.A 9.B 10.(1)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许多小人嫉妒我高尚的德行啊,诽谤我好做淫邪之事。)
(2)宁愿突然死去或者流放他乡,我不能容忍这种苟合之态。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工:善于。句意: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以”:连词,表顺承。句意: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
后“以”:介词,因为。句意:又因为我爱好采集茝兰而指责我。
B.前“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怨就怨楚王糊涂。
后“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
C.前“而”:连词,表并列。句意: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
后“而”:连词,表并列。句意: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D.前“虽”:连词,即使。句意:即使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后“虽”:连词,即使。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又点明其原因是自己不注重修身”错误,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很注重修身洁行的。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众女”,群臣,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高尚的德行;“谣”,诋毁;“诼”,诽谤。
(2)“宁”,宁愿;“溘死”,突然死去;“余”,我;“此态”,苟合取容之态。
参考译文: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他们弹劾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恨就怨恨楚王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11.B 12.D 13.D 14.B 15.(1)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
(2)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度:准则。
C.句意:我已去世的伟大的父亲字伯庸。皇:大。
D.句意: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纫:用绳索连结。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以:连词,来。
句意:于是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以,介词,把。
B.句意: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其:代词,代自己。
句意: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其,助词,用在句中,调节音节,无意义。
C.句意:经过屈原的遗宫。之:助词,的。
句意:害怕岁月不等待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句意:人们在乱世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于:介词,在。
句意: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于:介词,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
句末语气词“兮”后要断开,排除C;
“千里”补充“去家”的距离之遥远,要连在一起,排除A;
“悲夫”是发表的感慨,要单独成句,“固有一死”的主语是“人”而不是“夫人”,在“人”前断句,排除B。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错误,由原文“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可推测,苏轼对屈原的做法持肯定态度。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惟”,只有;“不可以企及”,意思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夫人”那些小人;“不吾与”,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意思是不是我的同类。
(2)“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搴”译为“拔取”;“阰”,译为“土坡”;“揽”,摘取。
参考译文:
甲
乘一叶小船到达楚国故地,经过屈原的遗宫。放眼眺望江边的重重山峰,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故乡。想当年,你被放逐,渡过滔滔江水而南迁。你离开家乡遥遥千里,活着无可归依,死后也没有坟墓。悲哀啊!人都有一死,但如何对待死,却是很为难的事。你独自在江边徘徊,想要离开人世而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俯望着面前千仞高的惊涛急湍。你作了《怀沙》来抒发自己的悲伤,让人感叹你与众不同的是怎样的心情。诗的结尾的辞情多么悲凉而壮烈,将离开人世而去,又在最后一刻犹豫不决。
我怎不能高昂着头远游四方?又怎不能隐退沉默、隐居不出?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担心君臣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活着既然不能奋力争辩竭力进忠言,仍期望死后君王受到感动,从而改变他的(错误)行为。如果国家灭亡,那我怎能愿意独自长久地活下去?拜托江神代自己陈述冤屈,水神冯夷教自己(向天帝)申诉。经过九重天门而见到天帝,天帝也为你悲伤,而无法挽救。你有像美玉、兰花一样高洁的品质却无处客身(不被重用),只能忧伤孤独地在江边行走。
江边的山峰高耸而险峻,你的故居荒废了,行人为之叹息。你的子孙后代都流散在哪里呢?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的高台。自你仙逝到今天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臣仆。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如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
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国家,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吗?啊!君子的处世准则,难道一定要这样苛责求全吗?保全性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赞叹你专心一意,独自走上艰难的道路。即使你的做法有些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你的灵魂安息吧!
乙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路!
16.B 17.A 18.C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根据后文“生生如昨”的语境,应选用“绵延不绝”。
第二空,彬彬有礼:文雅有礼貌。落落大方: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语境是讲待人的,应选用“彬彬有礼”。
第三空,交口赞誉:异口同声地称赞。脍炙人口: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前者强调称颂者多,后者强调受赞誉者本质好,同时“交口赞誉”与前文主语不搭配。语境是说中国优秀诗歌本身之美,应选用“脍炙人口”。
第四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各有千秋:各有各存在的价值,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语境谈的是两者的关系,并非讲各有特色,应选用“交相辉映”。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诗歌”开头,据此排除C、D两项。
从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A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B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据此排除B项。
故选A。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更是罕见”与“比较普遍”两个句子的语序不当,“更是”应放在后面,由此排除B、D两项。
二是“关注”与“人民生活”搭配不当,“人民生活”与“关心”搭配最为恰当,由此排除A项。
故选C。
19.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此题属于下定义,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分析材料可知,“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判断句的形式,而且“传统节日”是“端午节”的属概念,此题给“端午节”下定义,只要从材料里再提炼一些关键信息,作为“节日”的定语即可得答案。关键内容有: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事件为纪念屈原,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整合以上信息,注意字数要求。最后得出答案: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