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21:2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单元
黄河颂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宏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发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1
文学常识
自学互研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光未然歌诗选》 等集。
背景链接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织,歌唱苦难与抗战,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画面。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能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宛转( )
浊流( )
狂澜( )
澎湃( )
巅( )
diān
pénɡ
lán
zhuó
(1)字音
屏障( )
哺育( )
气魄( )
wǎn
pínɡ

2
生难字词
pēi
(2)词义
气魄:
气势,魄力。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澎湃: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狂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屏障:
喂养;培育教养。
哺育:
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一泻万丈:
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浩浩荡荡: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指导朗读
点击播放课文音频
朗读第一部分: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概括了黄河的精神,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朗读第二部分: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近镜头特写
点击播放欣赏歌曲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俯瞰全景式总写
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
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比喻,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比喻,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反复的修辞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激起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决心,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什么样的特点?
整体感知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作者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说说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黄河图景。
“黄河滚滚……南北两面。”
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涛滚滚、气势恢宏的黄河奔流图。
在歌颂黄河的部分,作者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黄河的
地理特征
历史贡献
自然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
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这首诗歌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
这首诗歌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
“啊,朋友!”一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呼告
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体会诗歌用词精妙的地方。请你说说下列诗句中加点的字好在哪里。
(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望”字能显现出整首诗的阔大意境。
(2)(黄河)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能够渲染出黄河贯穿于中原大地的宏大气势。
(3)啊!黄河!你一泻万丈……
形象地表现出黄河水滚滚奔腾、不可阻挡的气势。
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何表达效果?
“摇篮”
“屏障”
生动形象地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指出了黄河的地理优势,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是承接巨人的比喻
主流是“巨人的躯干”,支流是“铁的臂膀”。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
1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3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总结课文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黄河颂
主体
序曲:
尾声:
望黄河:
民族精神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学黄河——伟大坚强
颂黄河:
近望
俯瞰
纵观
横看
养育中华民族
保卫中华民族
激励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