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浮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 浮力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4 09: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 浮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①了解浮力。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
②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③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性知识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提出问题,进行自主猜想,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思路,让各种观点交流碰撞,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形成初步的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探究方法,突出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手里的乒乓球放手后会怎样,如果换做是在水里会怎么样 引入浮力课题
活动二:浮力的相关概念
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问题1:从这个浮力的产生条件和大致方向的角度分析概括浮力的概念。
问题2:对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受到几个力,根据平衡条件得出浮力的方向。
教师总结:
一、浮力(F 浮)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起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活动三:称重法测量浮力
带领学生用称重法测量浮力,并推导出浮力的公式
教师总结: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活动四:浮力的产生原因
回忆液体压强等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实验现象:
1.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活动五: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师将同一个鸡蛋放入清水和盐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为什么鸡蛋在不同液体中状态不同,这说明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 由此你想到了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让学生将塑料瓶慢慢压进装有水的烧杯,感受受收到力的大小变化。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2:将塑料瓶慢慢压入水时手心受到的力怎样变化,为什么会这样,由此你想到了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猜想1:与密度有关
猜想2: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猜想3: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组织学生探究实验
学生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活动:①巡回指导实验操作
②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给出评价
③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活动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浮力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浮力的概念:包括浮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测量方法、浮力的方向、以及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有浮力。
2.浮力产生原因: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只差。
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液体的深度无关。
除了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呢?如果你想到,不妨自己做实验探究一下
活动七: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习题)
五、板书设计
10.1 浮力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4、产生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差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1、液体的密度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演示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在浮力的影响因素的猜想上有学生很多分歧,但采用合并归类的方法保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猜想都有所体现,所以得意保证大部分同学都积极的参与进入。合作性的操作进行顺利得当,并且对数据能有效快速进行分析的论证,得出了浮力的两个影响因素,对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都有了亲身良好的体验,自我感觉是一堂较成功的新授课,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本节知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