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工业化,主要是指工业在一国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工业化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国民政府的搜刮
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战争的破坏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
材料一
②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二
③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
3、基本任务: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目的:
1、时间: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2、概况
材料一: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结发言时明确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 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思考:为何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二: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解放前我国火车头不能自制,钢轨也大部分从国外输入;汽车公路通车货运客运汽车为数很少,而且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航空业……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材料三: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1954年3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① 增强国防、保卫政权
②重工业落后,影响工业、农业的发展
③ 受苏联发展的影响,学习苏联经验
知识拓展
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二铁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宝成铁路(宝鸡-成都,1956年通车)
鹰厦铁路(鹰潭-厦门,1957年通车)
三公
3、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3、成就
四厂
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工程
沈阳第一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
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大型轧钢厂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果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还未实现国家工业化。要实现国家工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易错点
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知识拓展
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
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苏联专家与中国技术人员一起研究工作
沈阳第一机床厂生产一角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
②苏联的援助
③人民群众的勤劳奋斗
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④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政治基础
⑤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
1954年9月
2.地点 :
北京
5.内容 :
4.会议名称:
3.与会人员产生办法:
全国人民普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政协会议暂代全国人大职权结束
阅读课文,回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问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1954年《宪法》的性质:
②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意义)。
5.内容 :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指国家的宪法。因一切法律都要根据宪法来制定,故称根本大法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本出发点: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易错点
五四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指明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但1954年,中国还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底三大改造后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不再代行人大的职权;
《共同纲领》完成使命,不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
3
思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共同纲领》之间的关系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
国家主席·
毛泽东
国家副主席·
朱德
第一届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刘少奇
人民代表步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场
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场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三)意义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
什么是“两会”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区别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职能
确立
制度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行使国家立法权,
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成立于1954年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
全国人大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拓展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目的
背景
任务
成就
意义
——1953-1957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国初期,经济(工业)发展落后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四大厂+三公路+二铁路+一座桥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9)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第一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明确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