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文化大革命”中民主与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
3.知道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的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要 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
第二对主要 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
(1)时间、地点:
(2)内容:
(3)意义;
1956年,在北京召开
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②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1)八大二次会议 —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
内容:
时间:
1958年
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后果(危害):
②评价:
③表现: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3)国民经济调整
①表现:
②成效:
这次会议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七千人大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1.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稳步推进国民经济发展。
2.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3.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改革开放,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这次政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九一三事件)
张春桥
“四人帮”
江 青
姚文元
王洪文
(“文革”结束的标志)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审判席上的“四人帮
文革危害
社会和生产秩序混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①政治上: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
②经济上:国民经济受到危害,遭受巨大损失;
③科技文化上:科技教育事业遭到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巨大破坏。
启示和教训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坚持实事求是;
③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合作探究
武汉钢铁基地
包头钢铁基地
钢铁
油田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新兴工业(电子、原子能、航天)
交通:兰
生物技术
三:建设成就
水利
三:建设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的增长
钢(万吨)
煤(亿吨)
原油(万吨)
电(亿度)
1957年
1965年
193
676
1.3
1132
2.3
146
1223
535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巨大成就
2.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总路线”
国民经济调整
探索之路
八大召开
“文化大革命”
建设成就
“大跃进”、人民公社
2.失误
1.良好开端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时间
主要任务
意义
成就: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模范人物:
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
3.成就和
模范人物
教训
课堂小结
1.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测评导思
D
2.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的严重失误是( )
A.浮夸风
B.整风运动
C.大炼钢铁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