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小说知识回顾
1、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3、故事情节分( )、( )、( )、( )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 )。
4、环境描写分为( )环境和( )环境,其作用在于( )。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
环境
情节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序幕
尾声
虚构
自然
社会
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
题型一: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题型二:
判断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题型三:
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题型四:
通过比较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
中考考点二:把握人物形象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这节课复习内容
题型一: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命题类型
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
中考常见的提问方式:
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xxx的形象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或品质)。 (2013年考)
2、你怎样看待xxx这个人物形象? 或×××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1年考)
3、简要分析xxx的人物形象 。(2010年考)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的情感。 (2009 2010年考)
5、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模拟考
6、文中的动作(语言外貌)描写,揭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心理)?模拟考
7、品味句子或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009 2010 2013 2014年考
8、根据文章内容,揣摩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写出来。 ( 2008 2010年考)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真题回顾
【典例1】读宝典P157 《偷父》 ,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2010·广东)
【参考答案】“偷父”少年辍学流浪,靠结伙偷窃为生,但仍深深地怀念因矿难而死的父亲,以为看到的那张油画是他父亲的画像,竟因此冒险入室偷盗。(2分)可见他是一个虽误入歧途,但良知未泯,孝爱之心犹存,令人痛惜而又同情的少年。(2分)
【答题公式】
相关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身份(的人)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真题回顾(2011·广东)
【典例2】你是怎样看待安东尼这个形象的?
【参考答案】安东尼是一位青春叛逆的青少年,他的自立热情,值得肯定。然而,他狂热追星,固执冲动,不可取。
【答题公式】
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身份(的人)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真题回顾
【典例3】读宝典P157 《天使儿》 ,做第3题。 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2013·广东)
【参考答案】善良仁爱:收养了低能儿葵葵,给他慈父般的关怀;胸怀宽广:面对“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等指责,不作辩解;善于发现的孩子的潜能:发现画作、拍摄相片、给报社写文章等。
【答题公式】概括形象特点+归纳人物相关情节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1、从人物的身份、职业、经历、思想、教养、气质、年龄等方面,把握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内因)
2、分析故事情节或矛盾冲突,概括人物形象(关键性格或核心性格)
3、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外化特性)
4、从主人公与其他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社会关系——主人公的社会环境)
5、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烘托人物——性格形成的外因)
6、从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来把握人物形象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实战演练
【例题1】读宝典P162 《道行》,做第3题。(2014扬州中考题)
3.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题公式】概括形象特点+归纳人物相关情节
答案:①他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 ②皮影技术全面。影人由自己设计、雕刻、操纵,说唱也是由他一人完成。③为人憨厚善良。他一回到小镇,就免费表演犒劳乡亲。④喜爱皮影且自信自傲,他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的悟性。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实战演练
【例题2】读宝典P165 《传递》,做第2题。(2014辽宁丹东中考)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题公式】
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身份(的人)
答:小男孩是一个善良、懂事、 (拾金不昧)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的人。(答出三点即可)
概括人物就要熟知表述人物性格(或品质)的词语
一、表述人物形象的词语:按年龄分、按身份分、按职业分、按辈分分、按性别分…… 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人;农民、工人、官员、小商贩、学生 ;职员、球员、司机、售货员、服务员、教师、医生、警察、 学者、专家、思想家……
1、描述孩子的性格词语
正面:活泼 勇敢 善良 开朗 豪放 爽朗 爽快 爽直 豪爽 直爽 自信 坚强 乐观 勤奋 幽默 活泼 顽强 活泼可爱 普普通通 内向害羞 外向开朗 心地善良 幼稚调皮 积极进取 聪明伶俐、聪明好学
反面:孤癖 小器 奢侈 胸无大志 目光短浅 懒惰 懦弱 急躁 暴躁拈轻怕重 冲动 固执轻浮 冲动 幼稚 自私 依赖 任性 自负 自傲 拜金
2、赞美父亲的词语:坚强、勤劳、朴实、慈祥、温柔、慈爱、祥和,无私、伟大、博爱 豁达 稳重 幽默 真诚 豪爽 耿直 成熟
3、赞美母亲的词语:坚强、勤劳、朴实、慈祥、温柔、慈爱、祥和 关怀 关爱 体贴 温和 温厚 温暖 慈祥 和蔼 善良 淳朴 节俭 贤惠 吃苦耐劳 教子有方 重视孩子教育
小提示
概括人物就要熟知表述人物性格(或品质)的词语
二、思想品质(气质)的表述
1、写优秀品质
(1)勇敢: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2)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3)勤奋学习:十载寒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
(4)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
(5)关心他人: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6)公正严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
小提示
描写人物好品质的词语1
勤奋 :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分秒必争 焚膏继晷[fén gāo jì guǐ]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mó chuān tiě yàn] 勤学苦练 夙夜匪懈[sù yè fěi xiè] 夙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xiāo yī gàn shí]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zhāo qián xī tì]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萤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描写人物好品质的词语 2
专心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反馈练习
【练习1】读《谁与我同行》,做第3题。
3、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父亲是一个用恰当的话语教导和默默的行动帮助,科学、理智地教育关爱孩子的人。
题型一: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反馈练习
【练习2】读《田野上的白发》,做第1题。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3分)
答: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跪在田中插秧,可见,她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关爱家人的母亲(的普通农民)。
课后作业:
做2篇阅读相关练习题
那些雪,那些暖
据文章对“农民”“车上的乘客”的具体描写来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即可。
“笑吟吟”、“憨憨地笑着”,从神态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憨厚、淳朴;“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 “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从外貌和语言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热情、善良。“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从动作和语言描写中表现出那位农民的无私和乐于助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除了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抓住有关人物的典型情节。
请系上保险绳
看见高空作业的女工人,刘雅内心紧张不安。特地赶到工地叮嘱那位女工,刘雅的心才放下。
孝顺懂事:文中的她为妈妈着想,不愿妈妈有危险。善良可爱:不仅仅只对自己的妈妈好,也提醒别人让别人小心。
送货工
参考答案:
1. 一是自尊自爱,从不愿汗馊味影响他人而不肯乘电梯、叮嘱儿子也不要乘电梯可见;二是勤劳,从几次“在小区里奔来跑去”、主动要求送货等可见;三是朴实,从衣着打扮和宁可扛着货物爬楼梯可见;四是乐观,从辛苦地劳动着还能有快乐的笑声可见。
题型二:判断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常见题型: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读宝典P160,做第3题。
(3分)本段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描写(1分,答出其中两个即可得全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宝的淘气、率真(天真、顽皮)(2分)。
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
这句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表现)人物了的 .......性格(情感、心理),表达了.... 。
例题:1.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老王》)
答:本句运用了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生动传神地突出老王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的状态。
中考考点二:把握人物形象
题型二:判断语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这句运用了......描写,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表现)人物了的 .......性格(情感、心理),表达了.... 。
2.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答:本句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老头子在大菱受伤后深切的内疚和自责,表现了他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3.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答:本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了父亲在新屋建成时内心的极度喜悦之情,体现了他老实谦卑的性格。
中考考点二:把握人物形象
题型三: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
1、读宝典P163,做第3题。
我猛地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雨丝浸润着我的心,说不清的感觉扩散开去,像是在融化,又像是在凝结。
2、读宝典P165,做第3题。
因为自卑与嫉妒,对同桌太不好了;但她却不记恨,还来不及向她道歉。(要有“后悔、自责、遗憾、歉意、伤感”等的意思,答对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方法:以题干人称开头(××想),中间以第一人称角度表达;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题练习:
1.把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芦花荡》)
答:二菱心想:老头子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真是个足智多谋的老英雄啊!他巧设机关,引诱鬼子,不费一枪一弹,教十几个鬼子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我要告诉大菱去。
2.试揣摩《蜡烛》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答:老妇人想:孩子,你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悲痛。你的战友来了,赶走了德国鬼子,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我心中充满感激和敬意。孩子们,你们一定要打败德国侵略者,胜利归来。
中考考点二:把握人物形象
下节课学习内容
2、学会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
2006 2007 2008 2011 2012年考
2、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
巩固练习
一 读宝典P161《喜旺的年》 ,做第1题。
二 读宝典P163《天外财富》 ,做第1题。
三 读宝典P165《传递》 ,做第1题。
2、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
(2012 2011 2006 2007 2008年考)
读宝典P156 《 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 》 ,做第2题。
【典例2】(2011·广东)
围绕“一条银色的裤子”,母亲对安东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在空格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参考答案】拒绝(反对)—理解(支持)—自豪
【解题思路】读宝典P156
线索:有物线、人线、情线,要根据文章的实际进行判断。
分析情感变化这一题型的要点有三:
一是先要根据情节准确切分段落;
二是从文中找出表现人物心理的词语;
三是如果没有这类词语,则根据相关语句自行归纳出表现人物的心情(心理)的词语。
2、概括文章的线索、情感变化
读宝典P150 《淡淡的深情》 ,做第2题。
(2012·广东)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的平常事情串连在一起?
淡淡的深情(1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①踏上大学旅程时(上大学时),觉得很委屈,甚至赌气;②大学期间,对母亲充满思念;③回家探亲,听母亲述说关于“我”的种种事情,感到惊讶(震惊)、激动。
2、概括人物的情感变化
巩固练习
一 读宝典P161《喜旺的年》 ,做第1题。
二 读宝典P163《天外财富》 ,做第1题。
三 读宝典P165《传递》 ,做第1题。
巩固练习
一 读宝典P161《喜旺的年》 ,做第1题。
1.喜旺在见到父母前后,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得知父母回家的消息后 ,每天都兴奋得朝思暮想,急切盼望。见父母那一天,害怕雪大,见雪越下越大越揪心;高兴做好早饭后焦急地等待,在忐忑中兴高采烈去迎接父母。见到父母时,因太激动张嘴喊不出爸妈,酸楚委屈油然而生,忍不住哭出声来。
一 读宝典P163《天外财富》 ,做第1题。
巩固练习
二 读宝典P163《天外财富》 ,做第1题。
欣慰
给“我”财富
一个车站
感动
三 读宝典P165《传递》 ,做第1题。
巩固练习
三 读宝典P165《传递》 ,做第1题。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2分)
十分痛苦 ① 重拾希望 ② 十分感激
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 ②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