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新课标理念下
语文中考卷“新颜”窥探
感谢旌旗山初中!
感谢这场以语文为名的三月的相聚!
考什么? 怎么考?
复习什么? 怎么复习?
总纲:依标命题,素养立意(49)
【标】考试命题应以情境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50
学习任务群 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素养】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总纲:依标命题,素养立意(49页)
知识: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例:感彩、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标题的作用…)
能力: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
(例: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素养:内在的平日的品质修养。(文化、心理、精神)
(例:他有很高的人文素养。)
总纲:依标命题,素养立意(49页)
知识立意:以考查学生学科基本知识的记忆与熟练程度为主要目标。一般不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体系。一般不考虑结合情境去解决问题,知识不用转换。
能力立意:重视考查过程与方法,重视对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素养立意:更关注体现课程核心价值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呼应的态度、品质、精神等。注重创设典型情境,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符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表现。
中考卷“新颜”?
1.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运用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运用。
【问题或任务】(P50-51)
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实具体的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场景中的语言实践,凸显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述方式。
文学体验…
跨学科学习情境侧重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运用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运用。
【问题】
(1)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2)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
A.这个文言词是什么意思? B.它在这里为什么是这个意思?
1.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运用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运用。
2022年宁波卷第18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1)界定问题,定义需要
(2)分解问题,识别主次
(3)分析逻辑,建立关联
(4)设计框架,制定方案
问题:赵博志能不能录用?
界定问题:
具有某些特征的赵博志,能不能被有某些需求的图书馆招募为志愿者?
赵博志:
1.初二学生
2.喜欢读书
3.在图书馆做过志愿者
4.在7.5-7.12有夏令营活动
5.其他时间都可以
图书馆:
1.招募对象为初中生
2.要求热爱图书,
3.熟悉图书分类;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4.时间:7.10-17日下午2点到5点
要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某些“形式”上的方法
在清晰地定义问题之后,就要将大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直到分解成众多小的问题分枝,具体到问题点。同时将问题进行结构化(形成问题树),以建立对问题的系统认知,把握问题的大局。之后不断质疑问题中的限定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1.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运用
结构化,是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做到纲举目张。
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堆积的。
优生头脑中的知识是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点按层次排列,而且知识点之间有内在联系,具有结构层次性。而差生头脑中的知识则水平排列,是零散和孤立的。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有实现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之后,才能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
复习的“使命”之一:使知识结构化!
1.真实的问题,真实的运用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运用。
2022年宁波卷第18题
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
(1)界定问题,定义需要
(2)分解问题,识别主次
(3)分析逻辑,建立关联
(4)设计框架,制定方案
问题:赵博志能不能录用?
界定问题,定义需要:
1.具有某些特征的赵博志,能不能被有某些需求的图书馆招募为志愿者?
2.代王老师给他写回复,80字左右。
赵博志:
1.初二学生
2.喜欢读书
3.在图书馆做过志愿者
4.在7.5-7.12有夏令营活动
5.其他时间都可以
图书馆:
1.招募对象为初中生
2.要求热爱图书,
3.熟悉图书分类;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4.时间:7.10-17日下午2点到5点
在清晰地定义问题之后,就要将大的问题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直到分解成众多小的问题分枝,具体到问题点。同时将问题进行结构化(形成问题树),以建立对问题的系统认知,把握问题的大局。再不断质疑问题中的限定条件,最终解决问题。
要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特别是某些“形式”上的方法
代老师回复,80字左右:
老师的口吻;不同的结论不同的表达;用语精简。
【示例一】: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是一个喜欢读书,对志愿服务很有热情的孩子,但因为你的夏令营活动时间与我们这一期的服务时间有冲突,这次我们不录用你,很抱歉。请你关注下一期的志愿者招募信息。
【示例二】:非常高兴地通知你,你被录用了。你喜欢读书,还在图书馆做过志愿者,这与我们这次志愿者招募的岗位要求很符合。请你在夏令营活动结束之后,于7月13日至17日到岗。期待与你在图书馆相见。
示例三:感谢你的积极报名。你的条件符合我们的岗位要求,但你的夏令营时间与本期志愿服务时间有所冲突,我们需要统筹安排后,于7月1日前给你确切回复,目前只能待定。感谢你的理解。
知识?
启示:
1.教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
3.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4.关注学生的情商。(育人)
5.立即进行重复实践。教学评一致。
6.在实践、反思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
如:老师想请你做语文课代表(具体要求),但你…,你准备怎么回复老师?
如:同学想请你陪她一起参加文学社,…
由知识走向能力、素养,让学生聪明起来
梳理与探究类问题或任务要从具体的文本材料出发,拟定有育人价值和探究空间的活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分类、比较概括、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问题或任务设定要关注探究结果的合理性,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综合型题目要在命题材料和社会生活实际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或现象,深入思考探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展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51页)
推荐:
具体的
可测量
可实现
2.策略的意识,核心的知识
知识、方法、
策略
能力、素养
基于知识的逐级提升
策略是桥梁、纽带
困惑:语文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1.文本主题解读? 2.语文知识点?
3.基于素养的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求同和求异
4.方法:批注、做表格、做思维导图、辩论、调查研究……
结论:
1.要从“教课文”走向“教策略”
2.要以语文核心知识为支撑
3.要以解决问题和语言运用为抓手
(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二)露珠[日本]金子美铃 谁都不要告诉好吗?清晨庭院的角落里,花儿悄悄掉眼泪的事。万一这事说出去了,传到蜜蜂的耳朵里,它会像做了亏心事一样,飞回去还蜂蜜吧。 (三)我将来要做什么[加拿大]丹尼斯·李
“你将来要做什么?”
大人问个没完,“做舞蹈家?做医生?还是做个潜水员?”“你将来要做什么?”大人老是缠着问,好像要我不做我,该做一个什么人。我长大了做喷嚏大王,把细菌打到敌人身上。我长大了做只癞蛤蟆,呱呱呱呱专门问傻话!我长大了做个小小孩,整天淘气,把他们气坏!
1. 为《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配插图,把“我”画在哪里?你推荐下列哪一种创意?说明理由。
A.天上的月儿上 B.水中的船儿上 C.水中的月儿上 D.我的创意:________
2. 仿照示例,对《露珠》中的诗句提一个能打开想象的问题,再写出由这个问题引发的想象。
[示例]原文: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提问:这是谁向谁说的话?
想象:或许是一个小姑娘在悄悄地对小蚂蚁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谁都不要告诉,好吗?”
3. 《我将来要做什么》这首诗会引起你的共鸣吗?为什么?
4. 小文想写一首儿童诗,请以上面的诗为例给她提两条建议。
《报告》:
1-3题分别引导学生运用画面想象策略感受意境,运用自问自答策略追索文意,运用自我联结策略拓展文本。
第4题引导学生现场建构儿童诗写作策略,将能力进行深度迁移。
儿童诗阅读策略:
主题、意境、意象、联想想象、语言、修辞等方面的把握。
2019年舟山卷名著阅读题:
14. 徐志摩“完全诗意的信仰”,让他终于等到了彩虹;保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仰,使他成为了钢铁战士。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小舟组织同学在南湖红船边重读经典《艾青诗选》《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开展关于“信仰”的专题阅读。
请任选其中一部,谈谈你是如何结合名著特点和阅读主题,采用什么阅读方法(策略)来重读的;再概括说说你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这是一本诗集,所以重读时,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我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认真做了批注,有几首我还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这几首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他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重读时,我利用目录,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章节,如“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强渡大渡河”“长征”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重点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同时结合斯诺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人革命信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
2019年舟山卷名著阅读题:
示例1:我选《艾青诗选》。这是一本诗集,所以重读时,我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几首诗歌,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我抓住重点意象进行精读,圈画出关键词句,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情感,认真做了批注,有几首我还进行了有感情的诵读。这几首诗歌以“土地”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他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从作品中我读出了诗人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信仰。
示例2:我选《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重读时,我利用目录,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章节,如“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强渡大渡河”“长征”或者是“红小鬼”等部分,重点梳理相关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同时结合斯诺的评价性语句进行批注阅读,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人革命信仰。从作品中我读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信仰。
启示:1.复习核心知识,建构核心策略。 2.指导学生阐述自己怎么阅读(基于文体特征、语文核心知识),为什么这么阅读(基于语文核心知识,有逻辑),这样读的好处、效果等(有因果、结构化)。
——深层的阅读逻辑。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有法的阅读者,然后成长为有素养的社会公民。(哲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3. 教材的勾连,能力的迁移
勾连教材体现在:
1.考查的知识点、题型等来自教材、作业本、课程标准
2.勾连教材的分值比例增长
3.勾连教材的方向“防不胜防”
结论:
1.用好教材,善于抓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点”(如评价)
2.“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
3.学什么,怎么学,学好的标准(过程性评价)
“内容”:核心知识
“形式”:朗诵比赛、辩论会、创立班刊、评价量表……
导演
演员
剧务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评价量表:
在小组合作、汇报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告知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形成评价结果。
(48页)
8.蒲柳人家
《语文作业本》
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要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创新能力。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指主持评价活动的主角可以由多种人组成。
启示:观察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不同视角。关注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关注思维方式、态度情感、规则意识
《散步》学习评价量表
4.试卷的结构,任务的设计
试卷结构化:事件中心
任务群组化:学习任务群
改变积累、阅读、写作等几大板块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的试卷结构,努力以“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学习任务群”等形式,创新使用语料,以“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实践活动为线索,将语料整合为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有机体”,有散有束,灵活统一。
设计海报:六个“禾”字旁的字为背景,有创意
制作展板: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确定标语:丰富多彩的世界稻作文化
邀请嘉宾:亲子活动,体验米塑工艺
预估效果:以上筹备的内容能否达成展览会的目的?
目的:传承稻作文化,弘扬节俭美德
4.试卷的结构,任务的设计
试卷结构化:事件中心
任务群组化:学习任务群
启示:
1.以“题组”以“大概念”为单位进行训练
2.不僵化定义试题“属性”
3.加强逻辑训练,强化学科大概念意识
4.从追求“知识”到追求“理解”到——
语文学科大概念:意象、感情基调、童话、
新闻写作、朗读设计、剧本阅读策略……
5.多向的综合,深度的理解
“综合”:跨学科、跨领域、跨题型、跨文体、跨界
理解:深度的理解=高级的运用
启示1:
1.教师关注天文地理、时事要闻……
2.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科技发展……
3.追求理解的教学,追求运用的教学
4.追求评价先行,追求教学评一致
5.多向的综合,深度的理解
试题综合化,意味着对高阶思维的要求更加强烈。
学生要在多个不同内容、形式、领域的文本的背景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经历逻辑严密的探究过程,通过筛选、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综合、创造,放出眼光,捡取零零总总的不同信息,将之组合关联起来,建构成一个新的“概念”、“观点”、“策略”甚至体系等。
辛弃疾词风与人生经历之间的关系
词风1
经历1
词风2
词风3……
经历2
经历3……
有影响?没影响?
变?没变?
证据?
怎么表述?表述的逻辑?
提取信息 筛选分类 比较概括 明确逻辑 归纳总结 形成报告
5.多向的综合,深度的理解
试题综合化,意味着对高阶思维的要求更加强烈。
学生要在多个不同内容、形式、领域的文本的背景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经历逻辑严密的探究过程,通过筛选、联想、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综合、创造,放出眼光,捡取零零总总的不同信息,将之组合关联起来,建构成一个新的“概念”、“观点”、“策略”甚至体系等。
启示2:
1.注重知识的建构,将零散的知识有机“收纳”起来。
2.用“语文知识”去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有语文味。
3.渗透哲学的基本原理。联系、发展、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4.教论证的基本规则。教好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演绎论证。也就是要教好思维方法。
6.关于写作
关于写作1: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关于写作2: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
关于写作3: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关于写作4:阅读关于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优秀作品,…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材料,阐述自己的感悟和观点。
学习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文本,联系自己的科学学习经历,围绕问题提出、探究过程、解决方法等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
6.关于写作
关于写作5:在参与过程中写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记录活动过程,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关于写作6: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3页)
启示1:
1.文体多样。尽量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作。
2.能真实的思考,材料和观点联系紧密。
3.言之有物,干货满满,结构合理。
4.语言、思想有亮点。
5.作亦无他,惟手熟尔。
启示2:沉浸式生活,烟火气人生,平凡式哲思。
学生在情境与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确定主词、提炼观点、选定素材、营造结构、适度技巧、点睛之笔”等完整的高阶的现场写作建构活动,从应试走向“入世”,实现精神的成长。
7.关于答案
思考:
1.现成的答案有不规范不适配现象,教师要善于修改。
2.分值不能精准匹配试题的思维容量时,教师要勇于调整。
3.优秀的答案,可以让学生反复研读学习。
4.漂亮答案的要素:足够的字数,端正的书写,合理的逻辑,精准的术语……
8.关于批改
复习阶段的学生练习批改:
1.关注核心知识的精准度。有无文体串烧、空洞笼统等现象。
2.关注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有无反复啰嗦、主次不分等现象。
4.关注情感态度的激励性。有无无情打击、率性给分等做法。
3.关注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有无逻辑混乱、自说自话、文不对题等现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语文之美,甘苦与共。
愿中考复习,
成为师生初中语文
学习生涯中最美的篇章!
感恩!
感恩!
2023.3.17
九年级语文
疑难问题解决对策分享
202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