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12 ADDBD ACDAB CB
13-16 AACD
二、非选择题 (共5题,共60分)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
(1)叶绿体基质(1分)
(2) 大于 甲和乙组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甲组的呼吸速率明显大于乙组
(3) 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1分) 乙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暗反应较强,需要光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故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自身免疫 自身物质
(2)指已经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2分)
(3)抗体 体液 (4)HIV病毒 T细胞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或性传播(至少答两种;2分)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
(1) 两对基因互相作用,只有双显性基因型个体才能开红花 5 11/36
(2) A 6/7
(3)实验方案:选择F1作为父本,亲本中的白花作为母本进行杂交 (2分)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红花:白花=1:7,则是杂合子“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若子代中红花:白花=1:3,则是两对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2分)
(每空2分,共14分)
(1)直接价值和间接 生物
(2)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有机污染物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
(3)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种群数量也就越少。
(4)11/8
(5)避免死亡后遗体被分解后,汞再度返回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1.(每空2分,共14分)
(1) 4 (2) 4.6×105 (3) 诱变 脂肪(或油脂) 大
(4)B 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更好第I卷 选择题(4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他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最可能是( )
A.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有些生物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C.细胞内能发生一切生命活动 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
B.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从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
C.北京鸭的育肥就是利用了图示转化过程
D.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但脂肪不能转化为糖类
3.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者都存在于蓝细菌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4.下列关于科学实验或研究中采用的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离细胞器时利用了差速离心法
B.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C.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时,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用到了荧光标记法
5.已知某条染色体上有基因X和无遗传效应的片段Y,现将某外来脱氧核苷酸序列Z插入该DNA片段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Z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X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B.若Z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基因X中,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若Z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Y中,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D.若Z为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且插入位点在片段Y中,则发生了基因重组
6.下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B.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突变
C.甲、乙、丙细胞所处时期均易发生基因重组
D.1与2片段的交换和1与2的分离,均属于基因重组
7.下列有关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8.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9.某小组将100 mL酵母菌液放在适宜温度、一定营养条件下培养,在不同时间取样,用台盼蓝染色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并得出增长速率曲线,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种群数量在B点达到最大,C点后营养物质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增加
C.若某成员测出的活菌数比真实数据少,则原因一定是取样时未振荡
D.用台盼蓝染色的依据是活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10.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1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种群的K值为a,环境条件改变可导致K值改变
B.图甲中b~c年,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图乙中第3年以后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D.图甲中c点和图乙中c点对应的年龄结构分别是稳定型和增长型
12.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就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绝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13.采摘后的香蕉果实在自然成熟过程中,淀粉、葡萄糖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去皮并研磨成匀浆后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第10 d的果实匀浆与碘液混合后会出现蓝色反应
B.将第25 d的果实匀浆与双缩脲试剂混合后不会出现紫色反应
C.若要鉴定第15 d的果实活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D.将第15 d的果实匀浆与斐林试剂混合后不需水浴加热即可出现砖红色沉淀
14.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
B.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记重捕法来调查
C.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
D.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
15.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①②③④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D、E为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③为基本培养基
B.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率,增加突变株的数量
C.B的正确操作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后均匀地涂布在②表面
D.经C过程原位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中挑取D进行纯化培养
16.下图所示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AaBb)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正常情况下,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
B.植株丙是由花粉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基因型可能有4种
C.获得幼苗1和2的过程可体现出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全能性
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植株乙的体细胞可能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17.(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8分)草莓色泽鲜艳,甜美爽口。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O2浓度和温度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了甲(700μmol/mL CO2+25℃)、乙(700μmol/mL CO2+20℃)和丙(350μmol/mL CO2+20℃)三个实验组,并测量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草莓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草莓细胞叶绿体固定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1分)。
(2)在A点条件下,甲组草莓固定CO2的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组草莓固定CO2的速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限制丙组草莓B点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1分);与丙组相比,乙组需要更强的光照强度才能达到光饱和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近年来,屠呦呦教授带领团队开始重点研究青蒿素对其他疾病的疗效,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明显效果,根据现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有确切、稳定的疗效,其中,对盘状红斑狼疮的疗效超过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超过80%。屠教授和其团队紧紧瞄准国际医学难题,对青蒿素进行再研发,体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宝贵精神。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免疫学上属于一种______________病,它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__________________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
(2)日常生活中,有人接触了某些花粉会引起皮肤荨麻疹,吃海鲜会呕吐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而引起的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到直接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______________的分泌,减轻________________免疫反应,对免疫系统敏感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4)除以上免疫失调疾病外,艾滋病属于一种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______________感染引起的,其侵入人体后,与______________相结合,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最终瘫痪,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种;2分)。
19.(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4分)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科研人员选择纯种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部开红花,F1自交,F2的性状比例为9:7.回答下列问题:
(1)若红花、白花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出现红花和白花比例为9: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的白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F2的红花自花传粉,则子代中白花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中存在“自私基因”,即某一基因可以使同株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另一基因的雄配子部分死亡,从而改变子代的性状表型的比例。若红花、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F2中出现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9:7是“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则此比例出现的原因是:F1中携带__________(填“A”或“a”)基因的雄配子,有__________的比例死亡。
(3)现有部分F1红花植株和它们的纯合亲本植株供选择,请设计杂交实验探究F2中出现红花和白花的比例为9:7是杂合子“自私基因”作用的结果,还是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请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0.(每空2分,共14分)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介于水陆之间,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湿地污染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湿地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相关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
湿地具蓄洪防旱,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污水、提供休闲环境等功能,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某种昆虫严重啃食湿地中的挺水植物,破坏湿地景观,为降低该昆虫的种群密度,研究小组用录音机模拟雄虫的鸣叫声,捕杀吸引而来的雌虫,这属于_________防治。
(2)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河蚌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部分用于河蚌生长、发育、繁殖。
(3)通常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体个数远远少于第二营养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倍(用分数表示)
(5)由表可知,该湿地正在遭受汞污染,某植物能大量吸收汞,需对其定期收割并无害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每空2分,共14分)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称取1.0g某土壤样品,转入99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梯度稀释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______________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____________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
高二生物试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