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4 08:5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如下图是漫画《枪矛并用》,它可以帮助理解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 )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2.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下列能够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湖北织布局
4.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京师同文馆 D. 创办轮船招商局
5.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6.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7.据太常侍卿陈兰彬1876年奏称:“创办招商局后,合计三年中国之银少归洋商者,约一千三百余万两。”据李鸿章自己估计“创办招商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据此可知,洋务运动在某种程度上(  )
A.推动了了中国工业近代化进程
B.抵御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加快了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
D.成就了中国求富求强的梦想
8.有人这样评述中国近代前期某场战争:“它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主要是因为它使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0.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  )
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1.“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甲午)八月十八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之战是中华民族……最要紧的一个战争。”此次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宝贵 D.邓世昌
12.《钏影楼回忆录》中记述道:“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国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其他应该研究的学问呢!”这表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
A.推动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是由于读书人对日本的轻视
C.主要原因是读书人莫谈国事 D.促进读书人热衷于研究学问
13.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涓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割台湾”是出自下列哪个条约内容?(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 的“新约”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 )
A.领海主权遭到严重侵犯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7.“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慈禧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造成清王朝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的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1900年杨村战役之后,因为遭到聂士成率领的清军抵抗之顽强,西方甚至有记者认为“这场战争已经无法取得胜利”。俄国记者扬切韦茨基在其《八国联军目击记》中描述天津战役时写道:“整整五个小时联军都被中国人的炮火压在泥里动弹不得。”下面对材料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A.西方记者的报道夸大其词,目的是想推卸责任
B.西方记者的报道是第一手史料,最为真实
C.以上史料反映出清朝近代化努力取得部分成效
D.历史研究应主要借鉴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当时 ( )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B.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二、非选择题
21.“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透过李鸿章洋务历程,体验洋务自强的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李鸿章正是在上海战场亲眼目睹了西洋火器的威力后,才从一个传统的中国士人,转变为西方技术的终身信徒。他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自信地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攻具,天下无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学习西方技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创办轮船招商局使“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尽占”,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美国旗昌行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建之事”。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材料三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军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
(3)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说说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22.中美两国现如今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二则间的恩恩怨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中美两国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并历经曲折反复的历程,耐人寻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那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中美较劲】
材料一: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历史上美国直接参与了哪次侵华战争?材料中中美的较量指的是什么事件?
【中美缓和】
材料二:不同时期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如下三图)。
(2)中美关系缓和的标志性事件是?中美是在何时建立外交关系的?在此段时期内,新中国还有哪些外交上的成就?
【中美的羁绊】
材料三:中美关系路途崎岖,经常发生大小矛盾,但美国对台持续的军售,难免令中美近日的冲突进一步加剧,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艰困期
﹣﹣人民网《环球时报》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3)结合材料四分析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中美关系的感悟】
(4)通过上述材料,中美之间几十年关系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九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步受到约来: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因此也就毫无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19世纪后半叶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变革指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个影响国家发展因素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5DACDB 6-10ABACB 11-15DACCC 16-20CDDCB
21、(1) 目睹了西洋火器在战争中的作用。
(或“见识了西洋火器的威力”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 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答“吞并美国旗昌行”“同外国经济势力展开竞争”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3) 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落后(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日本等列强的侵略。(答“日军侵占”“外国侵略”也可给分)
(4) 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步伐”“近代学习西方技术的先驱”“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等意思相近的表述也可给分)
22、(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美援朝。
(2)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日建交或中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干涉中国内政或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4)中美关系的变化都是以国家的利益为核心,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23、(1)变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观点1:明清科举制僵化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观点2:多元文化有利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观点3: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案示例1:
观点: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中国落后挨打。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中国兴起一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虽然这场改革没有改变中国命运,但是极大地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一向具有开放学习传统的日本在近代史上面对西方挑战做出积极反应和调整——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强国之路。所以,开放和学习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答案示例2:
观点:改革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现代史上,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走了弯路后,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内深化改革对外不断开放,取得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改革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