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1.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21:3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jié)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有时也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用韵的特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找一找押的哪个“韵”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eng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写作背景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结合写作背景,找一找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本文主旨的?
结合写作背景,找一找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起兴。
常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可以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等作用。
环境描写。
化静为动,色彩鲜明。写出陋室的闲雅、清幽与别致。
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
侧重写与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
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
作者将其陋室类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树立榜样,意在自勉
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反问加强语气,引人深思。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本文主旨的?
运用类比点明主旨
描写居室环境、来往客人、日常生活,揭示“德馨”的内涵
含蓄地与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本文表面在写“陋室”
实际上在写什么?
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本文的句式有何特点?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孔子云:何陋之有?
句式对称,整齐——整句
句式不对称,不整齐——散句
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情景默写
本文主旨句: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B反面写: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
第一处实写: 虚写: 第二处实写: 虚写:
情景默写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
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 虚写:往来无白丁。
第二处实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调:弹奏;今义为: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