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主讲人
初中名著阅读系列
《西游记》
考情分析
考点
解读
(1)了解《西游记》的写作背景,熟悉作者和作品的相关文化常识;
(2)概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经典情节概况,分析人物特色;
(3)准确理解作品的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内涵;
(4)对作品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进行作品文本的分析及不同作品的比较。
《西游记》
(七年级上)
作者:吴承恩
类别: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成书时间:明朝中期
作家作品
经典情节
文章主题
艺术特色
人物分析
阅读策略
经典例题
考查范围
包括模拟试题与历年中考真题。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
国古典四大名著。
作家作品
吴承恩
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又称射阳山人,明代文学家。吴承恩自幼敏慧,博览群书,尤其喜爱神话故事。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最后完成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吴承恩生活在明朝弘治到万历时期。当时,宦官专权、奸臣当道,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十分黑暗的时期。一方面,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英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了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基础。
西
游
记
1 — 7回:
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8 — 12回:
叙述三藏取经缘由
13 — 100回:
描写西天取经经过
石猴降生
悟空学艺
大闹龙宫、地府
大闹天宫
唐僧的来历
魏征斩龙
唐太宗入冥府
观音寻找取经人
收服众徒弟
斩妖除魔
取回真经
径回东土
长安出发
(唐太宗李世民)
巩州城双叉岭
(老虎精寅将军、野牛精特处士、熊罴(pí)熊山君)
两界山(五行山)
齐天大圣孙悟空
蛇盘山鹰愁涧
玉龙三太子
西番哈咇(bì)国
观音院、
黑风山黑风洞
(黑熊怪、广智、广谋、金池长老)
高老庄
(猪八戒、高太公)
浮屠山
(乌巢禅师)
流沙河
(卷帘大将沙悟净)
万寿山五庄观
(明月、清风、镇元子)
白虎岭
(尸魔白骨精)
宝象国
(黑袍老怪、百花羞公主)
平顶山莲花洞
(狐阿七、九尾狐、金银角大王)
乌鸡国
(青毛狮子精)
宝林寺
火云洞
(圣婴大王红孩儿)
衡阳峪黑水河
(鼍洁)
车迟国
(羊力大仙、鹿力大仙、虎力大仙)
通天河
(水怪金鱼精
老鼋(yuán))
金兜山
(独角兕大王)
毒敌山琵琶洞
(蝎子精)
火焰山
(牛魔王、铁扇公主)
祭赛国
(九头虫怪)
荆棘岭
(劲节十八公)
小西天
(黄眉怪)
七绝山
(红鳞大蟒)
麒麟山獬豸(xiè zhì)洞
(金毛犼怪、金圣宫娘娘)
盘丝洞
(蜈蚣精、蜘蛛精)
狮驼岭
(大鹏精、白象精、青毛狮子精)
比丘国
(白面狐狸精、白鹿精)
无底洞
(地涌夫人)
隐雾山
(花皮豹子精)
玉华山
(九灵元圣、黄狮精)
青龙山
(辟尘大王、辟暑大王、辟寒大王)
灵山雷音寺
(阿傩、伽叶)
通天河
(老鼋(yuán))
回到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经典情节
经典情节概览
大闹五庄观
师徒四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了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向西天取经。
龙宫借宝、大闹天宫
孙悟空在龙宫借宝,拿走定海神珍铁作为自己的兵器,后又去森罗殿,威逼阎王消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太白金星建议玉帝对孙悟空进行招安,玉帝遂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在天宫偷吃蟠桃、偷吃仙丹,又大闹天宫,最终被如来佛祖压到五指山下。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经典情节概览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大闹五庄观
师徒四人来到五庄观,悟空在八戒怂恿下去偷人参果,被清风、明月发现辱骂,悟空一怒之下推了人参果树,观主将师徒众人囚禁,悟空只有采用四处寻访医树之方的方法救出师徒,最后观音菩萨的玉净瓶水救活了果树,众人得以继续上路向西天取经。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经典情节概览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经典情节概览
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三调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了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经典情节概览
三调芭蕉扇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了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最终孙悟空胜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继续向西赶路。
真假美猴王
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文章主题
斩妖与除魔
鞭笞(chī)现实社会的黑暗。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多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因此,《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的强烈愿望。
寻找与追求
通过书中对不同人物的描写,歌颂了正义、无畏和精神的斗争精神。孙悟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横扫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群众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反映了作者打破陈腐观念、反抗压迫的理想,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专题一 从猴到佛——孙悟空的成长与蜕变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一以贯之的人物,他不断地成长、蜕变。脱离伦理的“自然人”进入社会中,渴望融入社会、获得尊重的需要使其追求的绝对自由变为理性的自由,在不断修炼心性和自我完善中,呈现出从猴到人再到佛的成长历程。以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队伍为例:第一次孙悟空打死强盗,被唐僧教训后不服气,怒而离开;第二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误解,他作了辩解,并表示不愿离开,但误解仍未消除,最终忍气回到花果山;第三次在真假美猴王这一情节中,前因打杀强盗,后因假美猴王被误解,于是他先后请观音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王、如来佛祖等为自己辨明真身,并请观音菩萨澄清真相,终于重回取经队伍。由此可见,取经路上的磨难让孙悟空变得办事更周全、人情更通达、目标更坚定。
专题二 妖怪的归途
一路西行,不仅是为了求取真经,更是为了让人们通过真经弃恶从善、改邪归正。途中的妖魔虽然都有神通,但仍不是神仙,那是因为他们本性中的恶依旧存在。各路神仙在最后收服妖怪时大多带走它们,而不是杀害它们,这体现了佛家的慈悲为怀,同时也是劝诫人们弃恶从善、改邪归正的践行。在取经团队中,唐僧的三个徒弟也曾如妖怪般,但他们在取经途中,不仅铲除了路上的妖,还铲除了心中的恶,最终修得正果。
专题三 悟空之泪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秉性坚强,生来高傲,一般情况下是不哭的。不过,从其出世到取经成功,孙悟空却哭过多次,例如:学艺之时,须菩提祖师对孙悟空说“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孙悟空哭了,说“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遭到唐僧的驱赶,孙悟空一面吩咐沙僧要留心防着八戒胡言乱语,一面流泪告别唐僧。取经路上,孙悟空的眼泪中或心绪复杂、伤感委屈、倍感伤痛,或侠骨柔情、隐忍顾全大局。孙悟空在眼泪中变化成长,因此让人觉得孙悟空与我们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作者以泪完成了对孙悟空人性的塑造。由猴到人,再到佛,经历身心痛苦终成正果,这是孙悟空的泪水给我们的启示。
艺术特色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富饱满
作者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饱满生动,主要在于精彩的故事情节。作者以情节塑造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地展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以此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故事。
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首先,作者想象超凡、夸张神奇,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超越了时空。其次,塑造了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如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能克服无数困难。作品塑造了以孙悟空为代表的正义始终战胜邪恶的理想形象,读来令人备感畅快。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丰富饱满
作者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形象生动。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饱满生动,主要在于精彩的故事情节。作者以情节塑造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地展现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以此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等故事。
人物分析
唐僧
旃檀功德佛
前世为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父亲为状元陈光蕊,母亲为丞相千金殷温娇。其父为奸人所害,母亲被强占,母亲生下他后将他放在江中木板上,他被僧人所救。长大后报了父亲之仇,安心学习佛法,被太宗选中前往西天取经,别号“三藏”。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最终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性格特点
正面形象
负面形象
仁厚善良,信念坚定:西天取经,一路历经磨难,但无论是妖魔的威胁恐吓,还是俗世的美色与权势,都不曾动摇唐僧的取经之心;每遇弱者受难,他都难免悲伤落泪,每遇生灵涂炭,他都想方设法加以解救,足见其悲天悯人之心;一路西行,“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足见其对佛祖的虔敬之心。因其坚定,观音菩萨才将取经的重任交付于他;也因为其心志坚定,才能战胜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完成取经大业,使一行人得以修成正果。
缺乏主见,善恶不辨,迂腐固执:西行路上的众多妖魔为了吃到唐僧肉,不惜变换成各种各样斋僧敬道的善男信女和受苦受难的弱者,而唐僧则不加分辨,无原则地给予同情。他的一味行善,盲目慈悲,致使师徒四人屡屡遇险,事后虽多次表示要痛改前非,但每每事到临头,他仍旧执迷不悟。
唐僧虽懦弱迂腐,却善良坚定,坚定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他是《西游记》中真实而感人的人物形象。
相关情节
秉诚建大会
浮屠山受心经
恨逐美猴王
路阻火焰山
木仙庵谈诗
朱紫国论前世
黑松林逢魔
供状玄英洞
趣经女儿国
灭法国受阻
地灵县斋僧
误入小雷音
孙悟空
斗战胜佛
孙悟空又号孙行者,由东胜神洲傲来国中花果山上的灵石孕育而生。在花果山时勇闯水帘洞,被众猴尊为美猴王。后为寻求长生之道,四处访仙问道,最终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须菩提祖师为师,习得地煞数七十二变和筋斗云。重回花果山后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微而回到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之后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五百年后经观音点化,拜唐僧为师,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最终修成正果,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
性格特点
蔑视权威,桀骜不驯,勇于反抗:他曾在花果山水帘洞占山为王,聚集一批猴子猴孙,自称“齐天大圣”;也曾闹龙宫、扰冥府、搅蟠桃会、大闹天宫,向天庭的最高统治者挑战;与如来斗法之时,更是发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言,表现出对神国权威的极大蔑视。他的这种彻底的反抗精神令人敬佩,给人以鼓舞。
嫉恶如仇,忠心耿耿:悟空随唐僧取经之后,一路上降妖除怪,屡建奇功。妖魔无论是像红孩儿、银角大王一般变成弱者骗取同情,还是如白骨夫人、蜘蛛精一样变成美丽的女子诱惑,最终都没能逃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他的金箍棒;尽管三番两次被师父唐僧误解、驱逐,仍始终如一地保护师父西行。
机制灵活,诙谐风趣,乐观向上:三调芭蕉扇”中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哄罗刹女交出芭蕉扇,“大战金银角大王”时悟空变作道士骗取了精细鬼和伶俐虫手中的宝贝…在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的时候,悟空聪明机智,处事灵活;无论是天上诸神,还是菩萨佛祖,悟空都敢打趣,时不时也会与八戒斗嘴,抑或对其稍加捉弄;无论遭遇怎样的磨难,悟空都不曾撇开保护师父的承诺,都不曾放弃西行取经,足见其乐观向上的品格。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英雄形象,更是劳动人民理想和愿望的化身。
大闹天宫
云栈洞收八戒
大闹五庄观
三打白骨精
具有“反抗精神”的情节
具有“嫉恶如仇”精神的情节
真假美猴王
智取红孩儿
车迟国斗法
三调芭蕉扇
相关情节
猪八戒
净坛使者
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后喝醉酒调戏嫦娥仙子被玉皇大帝责打两千锤后贬下凡间,错投猪胎。曾被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招赘,卵二姐死后他栖身云栈洞,自称“猪刚鬣”。在高老庄做了高太公的上门女婿,后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取经途中帮助悟空降妖除怪,最终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修成正果。
正面形象
负面形象
憨厚朴实,吃苦耐劳:在八百里荆棘岭,八戒抖擞精神,挥耙开路,披荆斩棘;在稀柿衙,八戒用嘴从烂泥中拱出一条道路,保唐僧西行。
猪八戒虽狡黠但不奸诈,贪小利但不忘大义,顽皮活泼,充满乐观精神,是《西游记》中令人喜爱的取经英雄形象。
性格特点
本领超群,战斗勇猛:虽没有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却也会三十六变天罡数,一柄九齿钉耙也有五千零四十八斤重,降妖除魔,亦是奋勇向前。在陈家庄,悟空变成陈关保,八戒变成一秤金,帮助师兄捉拿妖怪。一路上若没有八戒相帮,悟空难免有时孤掌难鸣。
贪吃好色,耍小聪明:每遇妖魔变化成人,只要那人篮子中有食物,八戒就深信不疑;行至平顶山,悟空让其巡山,八戒却躲在草丛中睡大觉,回来还编谎欺骗师父;“四圣试禅心”时,唯其贪财好色。
意志薄弱,目光短浅:取经路上,八戒念念不忘的就是回高老庄;只要遇到困难,他就会打退堂鼓,讲泄气话,动不动就想散伙分行李。
醉酒戏嫦娥
高老庄招亲
四圣试禅心
濯垢泉忘形
智激美猴王
相关情节
沙和尚
金身罗汉
原为凌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玉帝打了八百下贬下凡间,每七日受一次飞剑穿胸之苦,在流沙河吃人果腹。后经观音点化,得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护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最终被封为“金身罗汉”,修成正果。
性格特点
谨守戒律,知错就改:在狮驼国时,因受八戒撺掇,也说要分行李散伙。但一见行者安然返回,心中就明白是八戒撒谎,马上埋怨二师兄说谎害人;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师父赶走,沙僧自始至终不曾出言相劝。当八戒重新请回悟空时,他由衷地欢喜。面对悟空的责怪,他心生惭愧,说道:“哥哥,不必说了。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个败军之将,不可语勇。”
沙僧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虽少言寡语,却是非分明,是《西游记》中看似平凡却令人心生敬意的人物形象。
信念坚定,正直忠厚:他对师父绝对尊敬,对猴哥也绝对信任。每次八戒添油加醋地打小报告,沙僧都会为悟空辩解;每次唐僧遇险心惊肉跳之时,沙僧都会好言安慰。他从不像八戒那样一遇困难就嚷着分行李,而是坚定不移地保护师父西行。
少言寡语,任劳任怨:西行路上,沙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不会像八戒那样寻找机会争功,也不会像悟空那样卖弄手段,他总是在两位师兄去降妖时担负起保护师父的重任。一旦遇到妖魔来袭,他也会挺身而出,保护师父,但从不炫耀。
失手打破琉璃盏
大战流沙河
相关情节
大战黄袍怪
大战青龙山
白龙马
八部天龙马
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被龙王告了忤逆罪,被玉帝判处死刑。观音菩萨向玉帝求情,救下小白龙,将他送到深涧中,命他等候取经人。后在观音菩萨点化下变作白马,驮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在宝象国,因唐僧被妖怪陷害而化成人形刺杀妖怪,负伤后劝说猪八戒请悟空回来。最终被封为“八部天龙马”,化出真身,修得正果。
鹰愁涧意马收缰
相关情节
大战黄袍怪
阅读策略
第一周到第二周
阅读范围:第一到二十三回
阅读目标:掌握重点情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取经队伍的集结等。
第三周到第四周
阅读范围:第二十四到五十八回
阅读目标:从孙悟空的离队与归队中,感受他的成长与蜕变。
第五周到第七周
阅读范围:第五十九到一百回
阅读目标:掌握经典故事情节,如三借芭蕉扇、比丘国救小儿等。
经典例题
下列有关《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幡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人间。
C.《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试探唐僧师徒四人,只有唐僧不动凡心。
D.《西游记》中真假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分辨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B
【解析】C.“观音菩萨曾化成四位美女”“只有唐僧不动凡心”表述有误。为了试探唐僧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化身美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四圣用“撞天婚”戏弄八戒,最后八戒被四圣设计用珍珠筋汗衫捆住,吊在树上。故选C。
下列四个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三打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老妇人,白发老公公和貌美村姑,但全被悟空识破。
B.“盘丝洞遇劫”——为了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C.“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D.“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灵吉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A
【解析】A.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貌美村姑、老妇人、白发老公公;故选A。
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西游记》,对文段相关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师徒们离了乌鸡国,夜住晓行,将半月有余。忽又见一座高山,真个是摩天碍日……师徒们正当悚惧,又只见那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直冒到九霄空内,结聚了一团火气……
却说红光里,真是个妖精。他数年前,闻得人讲:“东土唐僧往西天取经,乃是金蝉长老转生、十世修行的好人。如有人吃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他朝朝在山间等候,不期今日到了。
A.文段中的妖精是白骨精,先后变成少女、老婆婆、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后来使出离间计,迫使唐僧逼走孙悟空。
B.文段中的妖精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一心想用唐僧肉孝敬父母,他用苦肉计将唐僧掳进火云洞,后被观音菩萨降伏。
C.文段中的妖精是蝎子精,住高山洞中,孙悟空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对蝎子精啼鸣,致其现出本相、浑身酥软而死。
D.文段中的妖精是自称“南山大王”的花皮豹子精,用分瓣梅花计擒住唐僧,后被孙悟空用瞌睡虫迷倒,死于猪八戒耙下。
B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山凹里有一朵红云”“结聚了一团火气”“红光里”等关键词句可知文段中的妖精是红孩儿。红孩儿为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外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他使用一杆丈八火尖枪,武功非凡,经常与人赤脚打斗,又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的法术,以五行车作法,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功力十分了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假扮成一个受难的孩童。以麻绳自缚手脚吊在树上引唐僧师徒搭救,但被孙悟空识破,便直接用狂风卷走唐僧,后和孙悟空大战,变成观音模样骗擒猪八戒。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请来四海龙王下雨也难灭三昧真火,孙悟空只能去请来观音菩萨降伏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昧真火,并派徒弟木叉去向其父托塔天王借用三十六把天罡刀,藏在莲花台宝座中困住红孩儿。观音菩萨给红孩儿戴上五个金箍儿,最终降伏了红孩儿,他便跟在观音菩萨的身边做了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故选B。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