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等三角形》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4-05-29 08: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等三角形》教案
学习者分析
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学习对象:初一学生
初一学生正值14岁左右的年纪,处于形式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算阶段,已经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其思维的抽象性大大的提高了,对符号,图画等这些抽象性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以及理解能力加深。
学习者的起点分析
预备能力分析
教学目标:了解全等三角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认识全等三角形
设定的教学起点
知道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
边,角,顶点,角平分线,中线,高
认识三角形
认识基础图形,线,圆,正方形,长方形等
认识点,线
【教学目标】
认知学习:1、通过实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并学会判断。
2、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全面分析,归纳概括等就、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等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本节的范例是用叠合的方法和过程表述,学生缺乏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提出了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以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基础课,是以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基础。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并不难,但利用概念说明三角形全等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教学媒体】三角板 剪刀 电脑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情景1:展示几组图形(全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何关系?情景2:利用动画,将展示的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又能发现什么结论?(学生可能会回答两个图形一模一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概念。)二、学习概念,探讨性质。1.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全等图形,并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板书概念1: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2.剪一剪:利用剪刀,你能剪出一些全等的图形吗?(学生间相互交流。)4.做一做:做课后习题 5.在全等图形的基础上得出全等三角形:给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概念,由教师纠正错误,得出结论板书概念2: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记作:全等的符号为“≌”。例如:如图,△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6.运用两个三角形重合得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概念。相关的概念: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例如:如图:对应顶点为:点A与点A′,点B与点B′,点C与点C′;对应边为:AB与A′B′,AC与A′C′,BC与B′C′;对应角为:∠A与∠A′,∠B与∠B′,∠C与∠C′。注意:记全等三角形时,应将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7.猜一猜:同桌间相互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拿出事先准备的规格相同的30 0三角板,分别指出它们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并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来。猜猜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为什么?在学生动手实践与猜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归纳其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何语言:如上图:∵△ABC≌△A′B′C′∴AB=A′B′,AC=A′C′,BC=B′C′,∠A=∠A′,∠B=∠B′,∠C=∠C′三、理清思路,体验应用。 1、练习:两题都请学生口答,第2题还要学生说出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四、归纳小结,充实结构。先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再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五、布置作业:1、如图,△ABC≌△EFD,A和E、B和F是对应顶点,则它们的对应边是 。2、如图,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30 o后,得△ADE。(1)、△ABC与△ADE的关系如何?(2)、求∠BAD的度数。备选练习:1、已知△ABC≌△DEF,∠A=500,∠B=350,ED=8,则∠F= ,AB= 。如图,已知△ABC≌△EFC,且CF=5cm,∠EFC=650, 求∠B的度数和BC的长。 这一步运用了演示法,通过图形直观的呈现,学生观察猜想,再利用动画效果进行验证,使学生对图形的全等有了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不难理解。通过学生举例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这中运用了训练与实践法,讲授法,讨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在基本了解全等图形的基础上进行训练,实践,老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学生得出全等图形的概念,最后由教师总结。运用了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学到新东西,扩大了认知结构。可运用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学生实践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领会符号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巩固全等图形的概念,并加强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通过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够使所学的知识及时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再由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第1题是巩固学生对对应边的理解,第2题说明通过旋转后所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这组练习是巩固学生对性质的应用。
【设计思路】
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全等图形的观察,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电脑动画效果,使学生对全等图形有了感性认识。鼓励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全等图形的特征,再通过剪一剪,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全等,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在全等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利用三角板的重叠效果,使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的理解,体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提高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评价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这几方面评价:
教学目标 在认知,能力,情感目标这三方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教学内容 1、知识容量和密度适中,符合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2、善于创设恰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结合实际生活。3、知识讲授正确,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内容编排上从易到难,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1、教法灵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运用了训练与实践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各种方法,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能恰当运用模型或现代技术手段,及动手操作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益好,通过直观的展现加强了记忆。
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安排合理,知识衔接自然2、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学法指导措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堂信息反馈及时,处理问题应变能力强,经常先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概念,在由老师进行修改。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B′
C′
A′
C
B
A
A
D
E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