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4 02: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①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②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2.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利用实验结论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规律,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是对上节《浮力》探究结果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上节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已使学生明确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的定性关系。
本节由“阿基米德的灵感”“浮力的大小”两部分内容构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概括、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也是本节必须完成的核心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式实验探究的方式,以此来强化学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过程。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引入
播放阿基米德与王冠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阿基米德的灵感是什么?
〖师〗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回顾::①在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②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m排=ρ液V排),再进一步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m排g=G排)。
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提出问题:
1.你认为实验中要测量哪些数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演示,如图甲、乙、丙、丁)
2.下图是老师设计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合理吗?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不合理,如何调整?
3.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受到浮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
4.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
5.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最终要比较的是什么?
6.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如果做完以上的全部实验过程,就此结束行吗?为什么?
(2)进行实验,分析总结: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塑料圆柱再一次做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数学表达式:F浮=G排。
(3)进一步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导出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活动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练习
练习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取决于( )。
A. 物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B. 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
C.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
D. 物体的质量、体积、浸入液体的深度及形状
练习2:如图所示,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铅球、铁球、铝球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则(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浸入液体的深度最大
B.铅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它的密度最大
C.铅球、铁球、铝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D.因素太多,无法判断
:练习3:有一个空心铝球,重4.5牛,体积是0.5分米3。如果把这个铝球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练习4: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质量为0.49N,浸没在水中称时,测力计示数为4.5N.求:
(1)王冠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王冠体积为多大?
(3)王冠的密度是多少?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金的密度是17.3x103kg/m3)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表达式:F浮=G排
3.导出式:F浮= G排= m排g= ρ液gV排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六、教学反思
1. 本节课“学习目标”是本人在研究了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的,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把课程、教材、学生等研究得透彻,尽可能让课堂的实施完全按照原有的计划生成。
2. 本节课通过学生思考、谈论、展示、质疑、争辩等一系列环节由最后的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通过上述环节,让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本来生涩的理论变得鲜活和富有生命,因为这些是源自学生亲身体会。
4.通过最后的“小试牛刀”,检测学生在本节课堂中知识的掌握比较到位;本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积极性有着显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