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讲解
考法一 碳的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C60
(1)金刚石
①结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每个碳原子都与4个碳原子相连,在空间构成连续的、坚固的骨架结构。
②性质:无色、透明、不导电、熔点高、硬度很大,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③用途:切割大理石、裁玻璃,加工坚硬的金属,做钻头等。
(2)石墨
①结构:细鳞片状固体,碳原子呈平面层状排列。
②性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熔点高、耐高温。
③用途:制铅笔芯、石墨电极、润滑剂、干电池等。
(3)C60
①结构: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C60分子很稳定。
②性质:C60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超导性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③用途:广泛用于新材料、超导体、催化、医学及生物领域等方面。
(4)从组成结构上认识金刚石和石墨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构成单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质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②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
2、无定型碳
(1)分类: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2)构成:无定形碳都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而构成的,是混合物;
(3)用途:
①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因为他们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气体或染料等微小粒子吸附进他们的内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强,防毒面具的滤毒罐就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制糖工业也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②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作还原剂;
③炭黑常用来制墨、油漆、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将炭黑加到橡胶里,可以增加橡胶的耐磨性。
考法二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碳在常温下的稳定存在(稳定性)
碳原子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它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应用:用碳素笔签署重要文件、用火微微烤焦埋入地下的木桩等;千年古画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也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碳与氧气的反应(可燃性)
(1)充分燃烧(氧气充足时):
(2)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时):
现象:充分燃烧时,发出红光或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应用:作燃料。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增强,表现出还原性。
(1)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
易错提示: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冷凝倒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或酒精喷灯加热时,应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实验结束,先把导管从澄清的石灰水中拿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炸裂试管;
④在加药品时要注意,木炭粉要稍稍过量,因为有一部分木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为了让氧化铜充分反应,所以木炭粉要稍稍过量。
(2)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相关反应方程式为:。
(3)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考法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
易错提示:
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
②不能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形成的沉淀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③一般不用粉末状碳酸钙或碳酸钠晶体,因为粉末状的碳酸钙或碳酸钠晶体与浓盐酸反应速率较快,不便于收集气体。
(2)原理:
(3)装置
选取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类型为固液常温型。
选取收集装置应考虑收集方法为排空气法、排水法。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且易溶于水,则选用向上排空气法。
(4)实验步骤
①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刚露出橡皮塞。
③定: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④加: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下端管口。
⑤收:收集气体,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
⑥验: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5)检验及验满的方法
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CO2。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否则未集满。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考法四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1)常温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时吸收热量,常作制冷剂。
(2)能溶于水,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①验证装置:
②现象及分析: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使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大气压使塑料瓶变瘪。
③结论:CO2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验证装置: ;
②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③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的含量时,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①验证实验:
②现象及分析: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小花变红 小花不变红 小花不变红 小花变红
分析 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水不能使石蕊变色,水不显酸性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不显酸性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③结论:CO2与H2O发生化合反应,生成H2CO3,反应方程式为:,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4)CO2能使澄清水变浑浊。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3、用途:
①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用于灭火;
③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
④作化工产品原料。
考法五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气中的
O
2
大气中的
CO
2
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物质的燃烧,微生物的分解
)
2、温室效应
(1)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等。
(2)加剧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
①世界各国应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府和国际规定,并严格执行;
②采取以下措施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森林;
促进节能产品开发和普及;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等;
③提倡“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如日常生活中的节约用电、节约纸张及绿色出行等做法均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考法六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反应方程式为:。
(2)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甚至死亡。
(3)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
①实验装置
②实验步骤
A.检验CO的纯度;
B.先通入CO,待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防止发生爆炸);
C.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时,停止加热;
D.继续通CO直到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并防倒吸)。
③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实验原理:
⑤用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冶金工业。
例如,可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反应方程式为:。
考法七 CO与 CO2(★★★★)
1、CO与 CO2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物理性质 色、味、态 无色、无味的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 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略小
溶解性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具有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不具有还原性,而具有氧化性 具有还原性 CO+CuOCu+CO2
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H2O+CO2=H2CO3 碳酸不稳定而易分解:H2CO3=H2O+CO2↑ 不与水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室检验CO2)Ca(OH)2+CO2=CaCO3↓+H2O 不与澄清石灰水 反应
与NaOH 反应 实验室常用来吸收或除去CO2:2NaOH+CO2=Na2CO3+H2O 不与NaOH反应
毒性 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 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用途 灭火,工业原料,干冰可作制冷剂,温室里的气体肥料 作燃料、冶炼金属
2、CO与CO2的鉴别、分离及除杂方法
(1)鉴别方法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CO2 CO
①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变浑浊 无现象
②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变红 无现象
③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无现象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④点燃 不燃烧 可燃
续表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CO2 CO
⑤用质地较软的塑料瓶分别装满两种气体,再分别加入1/ 4体积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 软塑料瓶变瘪 无变化
(2)除杂方法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化学方程式
CO2(CO) 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O+CuOCu+CO2
CO(CO2)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 2NaOH+CO2=Na2CO3+H2O
通过足量灼热的炭层 CO2+C2CO
(3)分离方法
利用CO和CO2化学性质的不同,分离CO和CO2时,应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NaOH与 CO2反应生成Na2CO3,先分离出CO;然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稀H2SO4,得到CO2。
考法八 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①C+O2CO2(或C+2CuO2Cu+CO2↑)
②2C+O22CO(或CO2+C2CO)
③2CO+O22CO2(或3CO+Fe2O32Fe+3CO2↑)
④CO2+C2CO
⑤Ca(OH)2+CO2=CaCO3↓+H2O
⑥CaCO3+2HCl=CaCl2+H2O+CO2↑( 或CaCO3CaO+CO2↑)
⑦H2O+CO2=H2CO3
⑧H2CO3=H2O+CO2↑
典例剖析
【例1】(2021年广东广州,12)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例2】(2021年浙江丽水,2)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例3】(2021年山东潍坊,4)“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到2060年,采取各种方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措施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A.鼓励民众植树造林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
【例4】(2021年湖南永州,10)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
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
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
【例5】(2021年山东临沂,7)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 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D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例6】(2021年辽宁朝阳,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C60表示1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C.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且放出热量
【例7】(2021年湖南株洲,25)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1)请写出另一组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制粗硅的反应为:,该反应中SiO2发生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已知反应:2Mg+CO22___________+C,则Mg着火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例8】(2021年湖南株洲,30)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木炭与CuO反应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很快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请写出C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应___________(填写下列操作代号)。
①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②先熄灭酒精灯,再撤出导管
Ⅱ、小组中华雪同学通过仔细阅读教材,认为当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
已知: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可以吸收CO2和水。
(3)仪器B中所盛试剂为___________,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前,需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指出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1.44g炭和16.0g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Cu,理论上可生成___________gCO。
Ⅲ、小组中吴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Cu2O为红色固体,难溶于水,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SO4。
(8)请设计简单实验验证CuO和足量炭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有Cu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2021年南京,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气体制取)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1:2)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稀盐酸(1:2)是指浓盐酸与水按体积比1:2进行混合所得的盐酸。已知所用浓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计算所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探究)用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兴趣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将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试剂的试管中、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实验。
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到结论:该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也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
(评价反思)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1)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案比较合理,其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丁同学质疑乙同学的方案不够严密,认为也可能是该汽水中的柠檬酸随气体进入试管,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丁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查阅资料:柠檬酸为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和酒精;常温稳定,熔点153℃,熔化后沸腾前分解,分解温度约为175℃;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②乙同学在自己实验的基础上,未增加任何试剂,接着进行了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确认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
【例10】(2021年江西,18)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D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上图中选用A、C、G 与______(填序号)组合;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思成同学利用如图甲装置测定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采集数据绘制成曲线(如图乙)。据图乙分析,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ab 段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
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照条件吸收二氧化碳与水生成葡萄糖,故符合题意;
B、化石燃料含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是分解有机物,主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B
解析:
A、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A不符合题意;
B、加大煤和石油的使用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利于 “碳达峰”和“碳中和”,故B符合题意;
C、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可以缓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C不符合题意;
D、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尿素等物质有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有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等),化学性质(具有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等)进行分析解答。
A、CO具有可燃性,CO和O2反应生成CO2,放出热量,所以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O能和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内缺氧,使人中毒,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CO和O2都难溶于水,所以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此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CO具有还原性,在高温的条件下,CO能把Fe2O3里面的铁还原出来,生成Fe和CO2,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A
解析:
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解析: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C60微观上可表示一个C60分子,也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单质燃烧时,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外,氧气不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此反应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7.答案:O2和O3 导电性 还原 MgO 不能
解析:
(1)氧气和臭氧属于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填:O2和O3。
(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填:导电性;
(3)该反应中SiO2失氧发生还原反应,故填:还原。
(4)反应前2Mg、2O、C反应后C,还差2M、2O,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故填MgO,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干粉灭火器灭火时有二氧化碳产生,不能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填:MgO;不能。
8.答案:Ⅰ、(1) (2) ①
Ⅱ、(3)澄清石灰水 检验二氧化碳 (4)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气密性 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6)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7)1.12
(8)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
解析:
Ⅰ、(1)C与CuO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填:。
(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应先撤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填:①。
Ⅱ、(3)木炭较多、温度较高时,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O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中所盛试剂为澄清石灰水,其作用为 检验二氧化碳,故填: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中玻璃管盛装的试剂为CuO,E中盛装的试剂为澄清的石灰水。若A装置产物中确有CO,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有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实验前,需检查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先打开K,通入N2一段时间,其作用为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填:气密性;排尽装置内空气,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6)一氧化碳有毒,上述实验中的一项缺陷没有尾气处理,故填:没有尾气处理。
(7)解:将1.44g炭和16.0gCuO在较高温度下反应,碳过量,设和氧化铜反应的碳质量为x,则和生成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碳质量为1.44g-x,且二氧化碳过量,则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y,
故填:1.12g。
(8)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故填:反应后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固体中含有Cu2O,不变蓝色说明不含Cu2O。
9.答案:气体制取:(1)
(2)设所用浓盐酸的体积为1mL,则所用水的体积为2mL。所得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19g/cm3×1mL×37%=0.4403g;所得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探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1)
(2)对试管稍微加热 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解析:
气体制取:(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见答案;
实验探究:甲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变红;
评价反思:(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碳酸受热易分解,而柠檬酸分解温度约为175℃,故可对试管进行稍微加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说明不是因为柠檬酸而引起紫色石蕊溶液的变色。溶液变色,是因为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答案:(1)水槽
(2)F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满了 (3) t2到t3 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
解析:
(1)仪器D 的名称是水槽。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锥形瓶A用于盛放药品、长颈漏斗G用于添加盐酸;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收集装置选择向上排空气法装置,需要使用集气瓶C和双孔橡皮塞F用于导出气体;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说明气体满了。实验室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反应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水反应;图乙中t2到t3段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减小变为零,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了;ab 段二氧化碳浓度
不变的原因是水中二氧化碳已经达到饱和,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变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