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太阳和月球(第2课时)
考试这样考
题型一 月球的概况
1.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从月球表面成功返回地球,为我国研究月球带回了
宝贵的样品。以下与月球相关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行星,月球本身会发光
B.“嫦娥五号”登月后不会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C.月球形状与地球相似,也是一个正球体
D.月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8万千米,远远小于日地之间的距离
题型二 月球景观
2.下列关于月球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有飘雪的天气现象 B.能看到蔚蓝的天空
C.日夜温差可达数百摄氏度 D.不时有火山爆发新形成的环形山
3.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4.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总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月亮 B.月球上没有大气层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 D.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挡住了太阳光
5.如图,是我国去年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面上的昼夜温差比地面上的昼夜温差大
D.月球是天然光源
题型三 学科综合
6.“嫦娥五号”(如图所示)已于2020年成功着陆月球并携带月壤顺利返回。“嫦娥五号”
月球探测器总质量为8.2×103 kg。
(1)从地球到月球,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嫦娥五号”三个腿都设计成了“大脚丫”,这是
为了减小探测器对月球表面的______;嫦娥五号”在月球上对
月球表面的压强 其在地球上对地面的压强(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题型四 拓展创新
7.月球上的环形山为什么看起来彼此都不同 请你尝试着做一做玻璃弹子下落沙面的实验(如图)。步骤是:
①在一个大容器(如塑料盆)中装上2厘米厚的沙子(或面粉等),摊平。
②从20厘米的高度向下面的沙里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子。取出弹子,
观察它们留下的坑的形状。
③想一想,如果从更高处扔下玻璃弹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④摊平沙子,把大小不一的玻璃弹子从50厘米的高处往下扔。取出弹子,
观察它们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
(1)在哪个步骤玻璃弹子下落速度更快些 。
(2)如果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天体撞击产生的,那么,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对产生
的环形山的大小有何影响 。
能力提升训练
1.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2.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能做到的是( )
A.放风筝 B.扔石块 C.打雪仗 D.游泳
3.2019年1月3日,中国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
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据科学论证,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主要是宇宙天体撞击形
成的。据图,判断有关此次探月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用降落伞是因为月球上无大气
B.月球背面环形山更多可能是无地球的屏障保护
C.月球背面更适宜天文观测是因为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D.亮区是月球表面的高地
4.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
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
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
成的哪种假说 。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参考答案
考试这样考
1.D 2.D 3.C 4.B 5.C 6.(1)不变 (2)压强 小于
7.(1)第四步玻璃弹子从50厘米的高处扔下的速度快
(2)撞击月球的天体的运行速度越快产生的环形山越大,
能力提升训练
1.A 2.B 3.B 4.碰撞说 环形山(或月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