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9:05: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落花生》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部编版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
教学目标
1、领悟父亲是想通过谈论花生,希望“我们”做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几个部分,今天走进聂老师的微课堂,一起去学习《落花生》第二课时,了解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与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师: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 师:看完视频,了解到花生的整个生长过程,感受到了花生的默默无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许地山一家是如何谈论花生的?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姐弟几个在一起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 预设: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格便宜。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一起去学习父亲对花生的议论(第一次)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师: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哪几种事物? 生: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 生: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做比较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师:我们可以看出父亲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但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大家明白了吗?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抓关键词“不好看、很有用”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高贵品质;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是父亲对我们的希望:做人可以有体面,但是不能光讲外表好看、有地位,有权利,有金钱等所谓的体面,更重要的是要像花生一样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借花生的高贵品质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作方法是借物喻人;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你能举例说说吗? 是啊,辛勤耕耘的农民、呕心沥血的老师;无私奉献的奥运会志愿者、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岗位的警察、为了一方净土,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洁工、风雨中的送报员、军人、警察、老师,他们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但他们不图虚名,切切实实在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默默奉献的落花生。 四、布置作业。 1.(仿写)选择身边一种事物写一写。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 2.读一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如:《春的林野》等) 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