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08: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观 潮
一、教材分析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课文先总后分,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时间的的先后顺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全过程,作者通过描写潮水的声音、样子和由远及近的变化,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动感画面。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观潮》是本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要强化“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能力的培养。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大潮的声音、样子,从而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
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二)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关键语句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三)借助作业本,说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四)能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围绕“奇观”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能从声音、形态等方面体会大潮的壮丽与雄奇,选择印象最深的和同学交流。
(五)读诗歌《浪淘沙》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二)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和语段,从样子和声音两个方面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观看视频资料,感受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一)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8个生字。
(二)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江大潮的。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横卧”等词语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有感情朗读。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了单元要求
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和震撼。(出示单元导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个单元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画面,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出示:边读边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第一段,初知“奇观”
1.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呢?课文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了。我们拿起书本来读一读。
2.交流,出示课文的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板书:天下奇观)“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出示字典解释)根据词语,给“观”选择恰当的注释。
3.读资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学生读“资料袋”,图文结合,理解钱塘江大潮的的成因。
(2)教师补充资料,从侧面体会潮的壮观: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在古时,这一天也是“潮神生日”,民间要举行隆重的观潮庆典。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生齐读后一句)八月十八潮,天下壮观无。(北宋 苏东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反馈。
(1)出示词语,自由读,不会的请教同桌。
(2)指名读词,正音(关注多音字“薄”和“闷雷滚动”的“闷”)。
(3)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题,校对反馈。
(4)选一段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把课文读正确。
(5)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按时间顺序写,从“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很久”等词看出;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写)
(四)品读句子,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1.一边读第一自然段,一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用一个词来形容“潮来前”的钱塘江(平静,美丽)。
2.再读第一段。默读,画出自己觉得最美的画面;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的句子。
3. 集体交流。
(1)合上书本,用一二句话说说你读了文字以后想象到的画面。
同学们眼前的画面不是静止的,是灵动的,鲜活的。是什么样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呢?让我们再次打开书本,来欣赏这段文字。出示句子: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 文中的哪个词让你眼前的画面变得鲜活起来了呢?圈出来,体会一下。
(3)集体交流反馈。预设:
△“横卧”。“卧”是什么意思?“横卧”能不能改成“卧”?“横卧”让我仿佛看到了……
△“笼罩”。八月十八是钱塘江的盛典,蒙蒙的薄雾笼罩了整个江面,仿佛给江面覆上了……
△“屹立”。出示图片,看图并联结生活经验,说说怎样地“立”叫“屹立”?——“屹立”让我仿佛看到了……
(4)我们想象到了,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真是如同仙境一般啊!这样美丽的画面真是让人恨不能再多读几遍呢!学生再读句子。
4.体会人们心中的期待。
(1)虽然江潮还没有来,但是-----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2)想象画面,理解“昂首”。你知道昂首是一个什么样的动作吗?你看,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在昂首东望,你看到她的样子了吗?那个老人在昂首东望,你看到她的样子了吗?一个小男孩儿也在昂首东望,你看到她的样子了吗?
看着他们盼潮的样子,你想到了什么词?(翘首以待,望眼欲穿)
(3)读句子,表达人们内心的期待和兴奋。
5.潮来前,我们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出示《作业本》的第3题,口头填写第一框)
(五)书写生字,作业练习
1. 出示这节课要写的生字:潮、据、堤、阔、盼、滚、顿、逐
2. 字形归类,教师指导书写“阔 顿 逐 ”提醒:“顿”的第四笔是竖提,关注“逐”不要加点。
3.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一)会写“渐、震、霎”等7个生字。
(二)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围绕“奇观”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能从声音、形态等方面体会大潮的壮丽与雄奇,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人交流。
(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潮来前的画面,用一个词形容,是——平静。
(二)围绕“奇观”,想象潮来时的画面
1.整体感知。读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字描绘的一个个画面,用一个词形容这些画面带给你的感受(气势磅礴,惊心动魄……)文字居然能带给人这样的感受,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一起去找找文字里藏着的一幅幅画面吧。
2.寻找文字中藏着的画面,感受潮水形态变化的美。
(1)一起找第一幅画面。预设:第一幅画面是: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2)默读课文,寻找其余的画面。(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3)交流第二幅画面: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学生自由说画面。()
△重点理解“横贯”一词。完成作业本第4题的第(1)小题,说说“横贯”能不能换成“横卧”。
△ 这么壮观的场面,用“变粗”和“横贯江面”这两个简洁的词语来写,是不是还不够味儿?老师把它改得生动一点,好吗?
……逐渐拉长,变得很粗很粗,迅速地横贯江面。
△朗读句子,体会因短句所体现的节奏变化、气势变化。
(4)交流第三幅画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学生说画面。(我看到浪潮像白色的巨龙越滚越近,巨龙渐渐变成了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多高有多高?看到这水墙,有没有让你想到西游记里的一幕?
(5)交流第四幅画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学生说画面。(巨大的水墙继续向前移动,越来越近,居然变成了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白色的鬃毛在风里飞扬,雪白的蹄子高高地扬起,它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理解“犹如”,找找“犹如”的近义词。
△朗读句子,读好“千万匹”和“浩浩荡荡”,体会大潮浩大的声势。
(6)我们用心读,用心欣赏,看到了文字里藏着的一幅幅画面;如果你用心去听,还能听到画面里藏着的声音呢。
3.聆听画面里响起的声音,感受潮水声音变化的美。
(1)学生独立圈画词句。
(2)集体交流。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听两种不同的声音,学生谈听了以后的感受。
4.关注画面的连接词,从大潮现身的时间短暂体会“奇”
(1)小结过渡:我们通过找画面,听声音,体会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形态奇、声音奇,那你猜猜看,从初见的一条白线,到后来的千万匹战马浩荡而来,大潮会持续多长时间?
(2)从课文中找找连接这四个画面的词语。(从“过了一会儿”“很快地”“再近些”“浪潮越来越近”这四个词可以看出,大潮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
5. 观看录像,再说“奇观”。
(1)让我们通过镜头来欣赏作者笔下的钱塘江大潮中有名的“一线潮”(播放录像)
(2)潮去了,但是那壮观雄奇的一幕却留在了我们的眼里,心里。关闭录像,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6.借助填空试着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品读重点词句 想象潮去后的画面
1. 引读第5自然段。
2. 潮过后,还能被称作是奇观吗?找出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3. 学生交流。
(四)诗文对照,感受潮水的壮美
1.导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很有名气,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关于它的诗词。唐代诗人刘禹锡也被“天下奇观”所感动,创作了《浪淘沙》(其七)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诵读。
3.诗文参照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1)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4题的第(2)小题。
(2)想象课文画面,朗读古诗。
(五)书写生字,作业练习
1.出示这节课要写的生字:渐、堵、犹、崩、震、霎、余
2. 字形归类,教师指导书写“震、霎 ”
3.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1 观 潮
潮来前 平静
天下奇观 白线 横贯江面 水墙 白色战马
潮来时
隆隆 山崩地裂
潮去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