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月亮 课件 (2课时 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走月亮 课件 (2课时 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08:5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2.走月亮
第一课时
2.走月亮
人教版部编本(2020)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走月亮是以前我国吴地(江浙一带)的风俗,指年轻妇女们在中秋之夜的月光下“结队而游”,以祈求美好的生活。
边读边思考:
1.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哪一句?
2.课文分别写在什么地方走月亮?
边读边圈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自读要求
鹅卵石 风俗 跃出 稻穗
镀亮 田埂 闪烁
生字反馈



理清结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走在小路上
走在小溪边
走在村道、田埂上
走过许多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走在小路上
淘洗
排比
   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月亮照亮了 的 。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洱海
洱海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在小溪边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映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细细的流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作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在小溪边
借助关键词背诵积累
细细的流水,流着( )和( ),流着(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 ),而我,用树叶( ),运载许多(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 ),看看我采过( )的地方。
第4自然段学法小结:
想象画面
品味赏析
画面取名
朗读积累
2.走月亮
人教版部编本(2020)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第4自然段学法小结:
想象画面
品味赏析
画面取名
朗读积累
按照以上四个学习步骤:想象画面——品味赏析——画面取名——朗读积累,小组合作学习第6自然段。
合作探究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走在村道、田埂上
秋夜的宁静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走在村道、田埂上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
走在村道、田埂上
丰收的喜悦
★读一读,完成填空。
阿妈牵着“我”走月亮,“我”看到了
( ),闻到了(
),听到了( ),还想到了( )。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我在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许多地方
童年时代的一切,烙印在我的人格气质上,也像影子一样浸润在我的创作中。
——吴然
啊,我在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在天上走着走着……
月亮带着星星走,就像阿妈带着我走月亮。
许多年以后,我偶翻一本闲书《浮生六记》,读到“中秋日”一段,有这样的记载:“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我的目光惊喜地停留在了“走月亮”三个字上。这三个字唤起了我极大的响亮的美感。儿时和母亲踏月夜归的种种情景,以及少时和同学在洱海边的白族村寨“唱月”“跳月”“玩月亮”的童年记忆,纷纷涌到我的眼前。于是我在一种美感享受和浮想联翩中,一气呵成了这篇作品。
而我写这篇《走月亮》,只是借用了“走月亮"三个字,并把地点放在苍山脚下洱海边,来歌唱母爱深情,以及和母亲“走月亮”的温暖与快乐,并非描写一种民俗风情 。
1.因为我和妈妈每到一个地方,看到的景色都非常美好,所以文中反复使用“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表达对美景的赞叹。
2.因为阿妈带着我在月光下散步时,我感觉非常幸福,所以文中反复使用“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小练笔
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忆自己月下的某个情景,想一想:是在哪里见到的月亮 和谁在一起?一起做了哪些事?仿照着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