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4: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下面是关于海洋生物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尾蛇的特点、功能。不超过35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尔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就组成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答案:海蛇尾体表遍布的细小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有利于躲避天敌。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
1、注意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见书本P45《单元提示 》。
2、【背景追溯】和【相关知识】见《全品·导学案》P136。
整体感知
1.本文是拉斯科医学奖颁奖仪式上,屠呦呦的获奖感言,题目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2.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的理由是:
“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任务一】利用课文题目和文中小标题,把握文本内容。

从分子到药物: 。
影响世界
发展与超越
中医药学的贡献
前言:
(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从前言部分筛选出以下信息并尝试概括
1、荣幸-衷心感谢-鼓舞和欣慰-衷心感谢-呼吁;
2.童年目睹民间中草药治病救人-全脱产学习中国传统医学两年半,对中草药从好奇转化为热衷,发现……丰富宝藏,领悟……精妙思想——在研究最困难时刻,从……获得新的灵感和启示。
获奖感受
中医药学启发了青蒿素研究
【任务一】利用课文题目和文中小标题,把握文本内容。

从分子到药物: 我们提取天然分子青蒿素到将其变成药物的过程 。
青蒿素的发现影响了中国和世界
青蒿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
青蒿素是中医药学给予人类的一份贡献
前言:抒发获奖感受,回溯青蒿素研究结缘中医药学故事。
( 我们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的经过
【任务二】深入研习文本
1.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
2.如何说明发现过程?
3.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4.屠呦呦将获奖感言命名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对此,你如何理解?
1.屠呦呦是如何回顾青蒿素从发现到疗效的整个过程的?
①从1955年开始中草药的研究。
②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团队。
③1971年10月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突破口。
④1972年命名青蒿素。
⑤1973年秋在海南疟疾疫区试用青蒿素胶囊,取得明确疗效。
⑥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
⑦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推荐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
⑧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
结论: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和使用。
2.作者是如何说明发现过程的?
1)交代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疟原虫抗药性出现,疟疾肆虐。
2)提供时间线索: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抗疟
1969年,屠呦呦领导抗疟研究工作。
1971年10月,找到突破口。
3)有效运用说明方法
列数字:2000个方药、640个、200个、380余种
引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
作比较:第一阶段,从中草药中提取成分,在小白鼠身上测试,
收效甚微。
转折点,从青蒿中提取成分, 低温提取,抗疟效果
大幅度提升。
3.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①在第一阶段搜集了众多中草药,然而进展甚微。
②查找大量文献。从《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线索,改变提取方式,找到突破口。
③从20世纪70年代,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进行。屠呦呦和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个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安全无毒。随后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④生长在北方青蒿含青蒿素比较少。作为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
⑤最初将青蒿素制成药片,但老式压片机造成药片成分偏差。随后采取胶囊方式,取得很好的疗效。
1)不辞劳苦、废寝忘食的拼搏精神。为了从中草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种,从其中的200种中草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做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在研究毫无进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时候,屠呦呦和她的研究团队都没有放弃,而是大量阅读典籍,寻找突破口;在20世纪70年代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屠呦呦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都坚持了下来。
(3)不畏风险,勇敢大胆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做志愿者,亲身试药,测试青蒿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
(4)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作者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到,屠呦呦只是讲述青蒿素的研究思路和发现过程,没有谈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和所受到的排挤,也没有抱怨自己在获拉斯克奖之前所获得的微薄的奖励。她淡泊名利,不在乎个人得失,体现了一位科学家宽广的胸襟和崇高的追求。
(5)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屠呦呦献身科研,以救治疟疾患者为己任,以世界人民的健康与福祉为目标,体现了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精神。【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和第六部分最后一句话】
启发:
从梦想到发现,科学家们走过了艰辛而漫长的路,体现了科研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执着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从屠呦呦的发言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她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孜孜不倦的追求。
4.屠呦呦将获奖感言命名为“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对此,你如何理解?
我来说:
随堂检测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效果不理想。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
结合你对屠呦呦的了解和屠呦呦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奖的演讲稿内容,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认识伟大的科学家
——屠呦呦
?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视:同“示”。
?恌:同“佻”。
?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旨:甘美。
?式:语助词。
?燕:同“宴”。
??敖:同“遨”,嬉游。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hāo)?。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áo)??。
——《诗经·小雅·鹿鸣》
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而这个女孩又改变了世界。
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研人员,他们默默无闻、刻苦钻研、埋头苦干、执着探索、忘我奉献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学者们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将激发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无限热情。
“三无科学家”屠呦呦,扎根中药学研究60年:一束青蒿展素心
2021-11-16
2015年,扎根中药学研究整整60年的屠呦呦拿下了诺贝尔生物学或药学奖,成为国内首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没有留洋背景、没有博士学位、没有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成了国内医学界的“奇迹”。
但是和国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相比,屠呦呦对中药学的认真和坚守,才是她在科学界脱颖而出的原因。
01发现并提纯了青蒿素
在被授予诺贝尔奖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屠呦呦的名字,她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没有留洋背景,甚至连博士生都不是,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她。在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之后,网友称其为“三无科学家”,这个称谓不是讽刺和贬义,而是心疼屠呦呦的付出和默默无闻。
1969年,“523”任务下达,它是以防控疟疾为主的“秘密”任务,作为国内中医药学方面的知名专家,屠呦呦被委以重任。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屠呦呦不只是在实验室里搞科研,还拜访了一些老中医,翻阅古书典籍。除此之外,屠呦呦还通过各种渠道来搜集有关疟疾防治的信息,以寻找防治疟疾的方法,以便尽早攻克难关。
在多次实验无果后,屠呦呦从古代医书中获取了灵感,她成功提炼出了“青蒿素”,之后屠呦呦进一步将“青蒿素”提纯,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还减弱了青蒿素的药物副作用,成功应用于临床,为防治疟疾之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屠呦呦凭借着发现了可以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国内首个荣获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02屠呦呦扎根中药学研究60年
在荣获了诺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之后,屠呦呦在国内的知名度被打响。而对屠呦呦来说,相比较于获奖而言,能够研发出来可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更让她感到欣喜。
从1969年开始一直到荣获诺贝尔奖,屠呦呦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里。因为实验室条件简陋,屠呦呦得过中毒性肝炎。即便是如此,她仍然没有放弃对抗疟疾药的研究。
在面对乙醚中性提取物被应用于动物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疑似毒副作用的问题,为了怕延误药物实验周期,屠呦呦亲身试药一周,借以观察药物副作用。比较庆幸的是,药物用于人体后并没有发现比较明显的毒副作用,屠呦呦团队才将它用于诊治外来人口中出现的间日疟和恶性疟,在使用乙醚中性提取物治疗之后,患者的状况明显好转。
在研发抗疟疾药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后来屠呦呦利用自己在古书中看到的文献资料优化了“青蒿素”的提纯技术,让青蒿素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从1955年毕业参加工作开始,一直到现在,屠呦呦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中医药学研究和实验上,虽然她多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果,但是对她来说,能不能研究出来诊治疟疾的好药材是更加重要的事。
03屠呦呦拿下诺贝尔奖
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该症有“欺贫怕富”的倾向,在非洲地区比较流行。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疟疾的患者有3000万人,按比率来换算的话,即100人里有6个人是疟疾患者。为了防治疟疾之症,国家启动了“523”任务,为防治疟疾研发药物。
2015年,屠呦呦团队从青蒿中提炼出了“青蒿素”,该成分不仅可以防治疟疾,还不像氯喹类药物一样有着较强的抗药性,更重要的是,青蒿素在对抗疟疾上有更好的诊治效果。诺贝尔奖在评选获奖人员的过程中,对屠呦呦在医学界的贡献极为肯定,随即将其定为2015年度生物类和医学类的诺贝尔奖人选。
04结语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屠呦呦连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都没有选上。但是她对医学界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国家不仅授予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改革先锋称号,还将共和国勋章颁给她。
对屠呦呦来说,这些荣誉和肯定是她始料未及的。在国务院颁发共和国勋章之前,屠呦呦对自己有没有获奖很是吃不准。为国家做了这么重大的贡献,但她却还如此低调和朴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最后,让我们向为国家医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屠呦呦女士表示最诚挚的谢意,祝愿她健康长寿,喜乐安康。